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理想澆灌的英雄之花——讀報告文學《試飛英雄》

作者:徐貴祥(中國作協副主席)

張子影的報告文學《試飛英雄》(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2017年2月聯合出版), 是一部用心寫出來的好書, 是一部用真情創作的作品, 是一朵用英雄理想澆灌的英雄之花。

作品格局宏大, 視野遼闊。 在張子影的筆下, 大縱深的史實鉤沉和現實觀照, 試飛歷史輪廓勾勒和英雄個體局部放大, 成為一幅忽遠忽近、忽明忽暗的立體圖卷, 具有史學和文學的雙重價值。 作品梳理了中國航空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試飛史脈絡, 同時把中國航空和試飛事業放到世界格局中進行比較,

進而放在戰爭和未來戰爭的大視野裡考量, 又賦予了作品軍事文學的特質, 攜帶著軍事文學的理想信念、英雄夢想、未來展望, 從而產生彰顯正能量、鑄魂育人的社會功效。

從內涵上講, 這是一部當代英雄主義的真實寫照。 作品書寫了一群活著的英雄, 舉手投足歷歷在目;也書寫了為試飛獻身的烈士, 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在作者的筆下, 那些主人公具備了為人所知的英雄品格, 比如“無畏”, 空中探險, 向死而生。 同時在他們的身上, 還表現了超出一般意義的英雄品格, 那就是反復接受死亡的考驗, 反復挑戰極限,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遺書年年寫, 險境年年遇, 生命不息, 試飛不停, 有著壓不彎的骨頭、摧不垮的意志。

為了寫這部作品,

張子影持續跟蹤試飛部隊十六年, 精心寫作三年, 數易其稿, 可以想見作者在這漫長過程中有著難以言訴的文本磨礪與心靈煎熬。 姑且不論這部作品能夠產生多大的影響力, 單就作者的堅守與真誠, 就是彌足珍貴的。 作為一個軍隊作家, 既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有一顆敏感的心, 也要有一雙勇敢的腿, 走進軍營, 走進軍人的內心, 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 書寫英雄, 彰顯英雄, 呼喚英雄, 用英雄的行為和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 從這個意義上講, 《試飛英雄》為軍事文學的繁榮發展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試飛。

作品第二個特點是感情真摯, 感染力強。 什麼叫試飛?結果無非有兩個, 一個是成功了, 一個是失敗了。 成功了, 人和飛機雙雙凱旋;失敗了,

就是機毀人亡。 從理論上講, 每一次試飛, 只可能是這兩種結果中的一種。 那麼, 每一次試飛, 試飛員的命運也是兩個, 生與死, 概率各占百分之五十。 這是和平時期的軍人遇到的最直接的生死考驗, 這種考驗不亞於戰爭的考驗, 甚至嚴酷於戰爭, 因為它考驗的不僅是信仰、品格、意志、毅力和犧牲精神, 還有試飛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

從作品裡, 我記住了那些鮮為人知的名字, 比如兩次跳傘死裡逃生的徐勇淩, 在執行“眼鏡蛇機動”中化險為夷之後又經歷“生死7秒”的李中華, 還有執行高風險試飛任務的鄒延齡機組……在作者的筆下, 長空搏擊懸念迭生, 激烈壯闊的場面歷歷在目, 因而使作品剛柔相濟, 不因離開地面無法對話而缺乏生氣,

不因專業性強而枯燥無味。

讀《試飛英雄》, 我的腦子裡經常出現“英雄”和“高貴”這兩個詞。 高貴的英雄, 英雄的高貴, 似乎構成了張子影創作的主體意向。 她出生在軍人家庭, 作為飛行員的父親一生十數次調動任職, 走過大半個中國。 張子影跟隨父親, 從一個基地到另一個基地, 從一個機場到另一個機場, 多年來奔波于藍天和大地之間, 行走在人物的生活和心靈空間, 對於空軍、飛行和試飛事業有著濃厚的感情和得天獨厚的認知。 父親的世界五彩斑斕, 父親和他的戰友、他的使命、他的精神世界, 成為張子影創作心理空間的基本結構, 也是她始終關注英雄、關注飛行、關注試飛的感情基礎。

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深度體驗, 語言靈動。 從藝術特色上講, 這是一部虛與實、事與情、內與外、現實與浪漫的暢想。 作品以真實的歷史背景和重大事件為基礎, 洞悉人的內心世界, 破譯靈魂深處的奧秘。 除了在視角、選材和結構上的“文學化”, 最值得稱道的還是作者對於試飛語境的把握、對於人物語言特色的把握。 文中有大量質樸的話語, 屬於空軍, 屬於空軍後代, 屬於空軍作家, 它們常常會在不經意間打開讀者感情的閘門。 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入的生活體驗, 沒有對人物心靈的準確把握, 沒有相當的語言錘煉功力, 是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的。 對於非虛構創作而言, 一定的專業知識是必需的, 寫試飛, 應該多少懂得一點試飛, 而寫英雄,則必須深入地瞭解英雄,發現他們的行為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心靈之美。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24日 12版)

而寫英雄,則必須深入地瞭解英雄,發現他們的行為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心靈之美。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24日 12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