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江兩岸就像一幅江南水墨畫 龍遊打造四條風景線 第一條就是靈山江

都市快報

2017-05-24 10:08

作者:記者 江勝忠 編輯 陳佳

正是小滿時節, 夜鶯啼綠柳, 皓月醒長空。 靈山江兩岸的堤岸上, 山花爛漫, 從清晨到夜晚, 騎行、散步、健身、攝影的人們絡繹不絕。

發源於浙西大竹海的靈山江被龍遊人稱之為“母親河", 她一路南來, 有時細語叮咚, 有時涓流潺潺, 有時狂放不羈, 最後匯入衢江, 融入到滔滔錢江的大潮中去。

打造四條美麗鄉村風景線

如果要細細體味龍遊的美, 當地人一定會建議你去行走主流總長88公里的靈山江, 因為這裡承載著龍遊人的記憶, 有著浙西鄉村少有的連片美景。

靈山江兩岸群山疊翠, 鬱鬱蔥蔥, 水源豐富, 川流不息, 沿途孕育了馬戍口、上塘、沐塵、廟下、溪口、靈山、石角等眾多的集鎮與村莊。

沿江區域內溝壑縱橫, 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 還擁有元代姜席堰、寺後青碓遺址、南宋余端禮宰相墓、靈山村古建築群、沐塵佘族古建築群、沐塵塔、沐塵水庫等,

使這方土地充滿文化氣息和歷史意蘊。

漫步靈山江畔的綠道, 可見竹排泛舟、水鳥戲棲, 還有濕地、綠草、水牛、石拱橋, 以及當年龍游商幫建起的古碼頭、水碓坊、放生池, 恍若一幅江南水墨畫。

不過, 因生豬養殖產業和竹製品加工,

靈山江一度水質發黑、發臭。 “五水共治"以來, 當地政府關停龍南山區69家炭化(蒸煮)篾加工企業, 關停、限制生豬養殖, 同時完成沿線村落截汙納管工程, 靈山江水質得以恢復並常年穩定在Ⅱ類水標準。

龍遊在三年內兩獲“大禹鼎", 並在衢州率先創成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五水共治"優秀縣, 這其中, 靈山江的治水起了關鍵作用。

龍游縣委書記劉根宏說, 龍遊正在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農村必須通過山水田園的深度開發實現轉型發展。 把竹源、茶源、河源、田源利用好, 努力把龍游打造成一個大公園。 隨著杭長高鐵的建成運營、衢寧鐵路和衢江航運的開建以及未來城際軌道的謀劃爭取, 龍游作為杭金衢麗四地重要節點城市的戰略地位會進一步凸顯。

未來五年, 圍繞“歷史文化、醫療康復、運動休閒、養老養生、鄉村旅遊、古鎮古村"主題, 龍游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建成長三角旅遊休閒目的地。

其中, 南環靈山江, 就是要整合姑蔑生態園、龍遊花海、龍和國際垂釣中心、龍山-姜席堰景區等專案, 和紅木小鎮、龍遊石窟、民居苑等打造“一縣一帶"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線。

而龍遊正在打造的四條美麗鄉村風景線——靈山江山水風光線、龍天紅木小鎮旅遊線、竹海風情運動休閒線、十裡荷花觀光沿線, 第一條就是靈山江山水風光線。

芬芳社裡 佘鄉民宿

地處靈山江上游的龍遊縣南部山區, 距離縣城30公里, 是沐塵佘族鄉重點少數民族村, 今年初成功創建3A級景區。 在社裡, 可參觀特色牌樓、佘族文化廣場、盤藍雷鐘四姓大柱、文化牆和農具博覽館等景點, 也可體驗“三月三"佘族風情活動、佘族民歌和佘族婚俗等佘寨風情, 還可以品嘗“佘鄉十四碗"佘族美食。 村莊四面環山, 茂林修竹, 一排排嶄新的民居錯落有致,整潔氣派。

社裡是一個開放式的民族文化景區,全村830人中,有268人是佘族同胞,依託靈山江山水資源和極具特色的佘族風情,社裡村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村支書鄧生雲說,目前,有21家民宿(農家樂),民宿床位數180張,村裡還建有軍旅主題的拓訓基地,成立竹海旅遊開發公司,特別是到了夏冬兩季的週末時節,來這裡住宿休閒的都市遊客都要排隊預約。

王春娣是“竹影苑"農家樂的老闆娘,昨天,她們家住進了來自內蒙古的一家人,晚飯又有從衢州市區趕來的三十來位年輕人在這兒吃了濃湯清水魚、烏米飯、酒糟土豬肉、土雞煲等佘家特色菜。王春娣說,一到週末,就有些忙不過來,一家子人都要過來幫忙。

王春娣家的後山上,養了三百多隻雞鴨,有人從邊上走過,這些土雞會飛彈起來,活躍得很,也因此,這裡的土雞又有了一個名字,叫“龍遊飛雞"。

住宿吃飯在這樣的佘家,一天的收費從80元到130元不等,臨走,你還可以帶些這裡的土特產回去,比如板栗、茶葉、花生,還有竹拉絲、壓板篾(簾)、竹涼席等筍竹製品。在竹林中,社裡人還種有被他們稱為“仙草"的黃精,平時都是佘民的保健食品,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有很好的作用。

村支委藍成標家不僅養有“飛雞",還有孔雀園,他年輕的兒子藍志光是龍遊青創協會的骨幹,創辦了一個佘鄉特產網上超市,將佘鄉生產的筍乾、茶葉等通過電商平臺銷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去年一年,兒子收入比父親還多。

從山上搬下的佘民現在都住上了印有鳳凰圖騰標誌的新房,各期風格又有所不同,以灰瓦白牆為主調,遠看像土坯房,近看又是小洋房,中間高,兩頭低,很適合發展民宿。

附近還有沐塵水庫,是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及改善水環境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稱為龍南大水缸。

石角埠頭 商幫足跡

靈山江中段至溪口鎮石角村段,蜿蜒曲折,在一個叫石角鬥的地方,江水突然由湍急變為平緩,這裡是龍游商幫重要的古碼頭所在。

這裡的靈山江,有竹筏漂流,可以垂釣,古埠頭也進行了復原、修繕,與沿江鋪設的游步道融為一體,江岸,種滿了紅豆杉、紫薇樹、桂花、楊柳、紅葉石楠等觀賞性植物。

石角村有400餘戶、1500餘人,南宋余端禮宰相墓、狀元橋等古跡述說著這裡的歷史。還有

“石角八景":徐山齊雪、元峰春色、石壁泛舟、幻潭煙雨、渡口歸帆、雙石喬松、陰橋紅葉、龍井飛瀑,映襯了這個靈山江畔小村與眾不同的氣質。

村支書張炎林說,古時石角碼頭的船筏一天200艘有餘,埠頭還因此流傳“夜照萬盞燈"的說法,現在山村仍然是以水為脈,打造成度假休閒區、生態觀光與農耕體驗區等。

石角村有不同姓氏110個之多,最大的姓氏是徐,還有閔、撒、虞、荀這些龍遊、衢州一帶都少見的姓氏,這都說明古時這裡的商業繁榮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明清時期,這裡就是浙西重要的陸路轉水路的中轉站,是農產品商品流通的要塞。

溫州的鹽就是經過石角碼頭銷往安徽、江西,返程時又將衢州江山的石灰挑運至麗水的遂昌、松陽。

村裡現在也已經有了農家樂,石角村,這個夏天會吸引更多的城市市民前去休閒度假。

怡美農業 鮮果採摘

靈山江畔,有一個龍洲街道洪呈村,村民們這些天都在村上的怡美農業有機藍莓種植基地“上班",説明採摘、挑揀、包裝藍莓,而從衢州、金華等地趕來參加採摘活動的年輕人也排成了隊。

這裡的300畝藍莓基地已經進入一年中的成熟季,擁有奧尼爾等8個品種,果園裡,一顆顆深紫色、熟透了的藍莓,讓人饞涎欲滴。

基地負責人周麗珍是位80後女性,5年前從北京回到家鄉創業,開始打造這個龍遊乃至浙西最大的藍莓基地。這裡土壤偏酸,適合藍莓生長。藍莓春開白花、夏結藍果、紅葉知秋,採摘期有1個多月,再加上距離龍遊城區只有7公里,而且就在風景秀美的靈山江邊,適合發展採摘遊。

周麗珍說,她們還與上海等地的企業合作,做藍莓深加工文章,目前已經開發出“艾莓麗"品牌的藍莓月餅、藍莓果汁、藍莓酥、藍莓果酒等系列產品。未來,她將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戶200戶,發展藍莓基地1000畝,讓更多的人到靈山江來品嘗“漿果之王"。

香韻後田 古堰婺風

龍洲街道後田鋪村的文化禮堂,經常舉辦集體文藝活動,最多的是婺劇表演,村裡坐唱班每週兩次演出,面向所有村民和遊客。

這個村旁,有一座始建於元代的水利建築——姜席堰,把川流不息的靈山江水引向了龍游中部的龍洲街道、詹家等龍遊縣重點產糧區,水利既興,生民共利,七百年始終如一。姜席堰,也因此有了“浙西都江堰"的稱呼,並在2011年被浙江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後田鋪是浙江婺劇文化發展的源頭村,浙江婺劇團的前身之一“周春聚班"就是這裡走出的,還出過數位婺劇名伶,被稱為“婺劇三姐妹"的周氏三姐妹周越先、周越桂、周越薌就是後田鋪人。

後田鋪村裡還有一處由靈山江改道形成的內湖,名為靈江湖。村委會主任詹紅菊說,這裡曾是一個臭水湖,湖裡垃圾、養殖廢棄物丟得到處都是,現在經過整治後,湖水變得清澈透明。村裡為此還專門設立管理員,禁止一切釣魚和捕撈。

環湖一周,有如蓋的皂樹,也有飄逸的楊柳,參差錯落。湖邊的幾處庭院,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婺韻小院、溪畔居、漁水人家……小院內外,有漁船、婺劇燈光臉譜的造型,還有亭子、木桌、多肉盆景、酒罈、彩繪車胎。家門口還有治家格言書寫著,如“資家以孝,家乃和;居鄉以恕,鄰乃睦"。

詹紅菊介紹,這是在龍遊縣委宣傳部和縣婦聯牽頭下進行創建的“鄉韻庭院",因地制宜,按照淨化、序化、綠化、美化、德化“五化"標準,引導有條件的農戶改造自家庭院。很多材料是廢物利用,但是經過“打扮"後,自家的庭院變得更有韻味了。

“漁水人家"的主人吳品葉說,居住在現在這樣的農村庭院裡,感覺比城裡的公寓樓要舒暢。

官村公園 水的景觀

東華街道官村村,與後田鋪隔著一條靈山江,過去,交通不便,兩地往來困難,現在已經架起了一座現代橋樑。

官村的村口就有一座景觀公園,有木榭長廊,有噴泉、假山,還有涼亭,與周邊統一風格的農民新居渾然一體,靈山江的新農村還就是有範。

可是,幾年前的官村卻不是這樣,村裡養殖戶很多,養殖廢水污染了溪水,村民連井水都不敢喝。經過治理,300多戶農戶退養或拆了豬圈,村裡從靈山江引來灌溉之水;在化驗山泉得知符合飲用水標準,就收回山林承包權,讓村民們喝上了放心水。

村裡的幹部說,村莊要改變面貌,首先要讓水乾淨,通過治水帶動村莊漂亮起來。接下來還要建水上樂園、公共游泳池,在園林式山水宜居村落的基礎上,打造景區園區帶動型村莊,讓更多的城裡人到官村裡來遊玩戲水。

龍天紅木小鎮

靈山江與衢江匯合之處就是龍天紅木小鎮,這是一個以自然生態為基底、以文化休閒度假為核心,集生態游憩、文化體驗、商務會議、養生度假、紅木展銷於一體的特色小鎮,分紅木傢俱製造基地、木都商貿區、國學文化體驗區、文化創意區四大版塊。總投資80億元,占地面積 5250 畝,建設用地為 2232 畝,總建築面積 260 萬平方米。建成後的紅木小鎮將成為全國一流的集紅木家居製造、 展示、國學文化傳承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度假風情小鎮。小鎮一期專案將於今年下半年全部建成並對外正式開放。

龍和漁業園

都說西湖醋魚是杭州的一道名菜,但很多人不知,供應杭州80%以上的西湖醋魚原料魚,來自于龍游一個叫龍和漁業園的養殖區。現在,原產地的西湖醋魚同樣也是龍遊的一塊美食牌子。引菜以新鮮草魚為主料,入鍋烹製,以醋為主,滴油不用。成菜口味酸甜,魚肉鮮嫩卻無泥腥之氣,入得口來,清香達肺,細嫩素爽,鮮美異常。

位於龍洲街道白阪村的龍和漁業園就在靈山江畔,在餐廳外,還設有水產科普館,水產養殖講習所、水產魚種展示中心、水產實驗室、淡水魚餵養捕撈體驗區、水生植物園、休閒垂釣娛樂區等設施,未來將建成為龍和國際休閒垂釣中心及鄉村旅遊綜合體。

一排排嶄新的民居錯落有致,整潔氣派。

社裡是一個開放式的民族文化景區,全村830人中,有268人是佘族同胞,依託靈山江山水資源和極具特色的佘族風情,社裡村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村支書鄧生雲說,目前,有21家民宿(農家樂),民宿床位數180張,村裡還建有軍旅主題的拓訓基地,成立竹海旅遊開發公司,特別是到了夏冬兩季的週末時節,來這裡住宿休閒的都市遊客都要排隊預約。

王春娣是“竹影苑"農家樂的老闆娘,昨天,她們家住進了來自內蒙古的一家人,晚飯又有從衢州市區趕來的三十來位年輕人在這兒吃了濃湯清水魚、烏米飯、酒糟土豬肉、土雞煲等佘家特色菜。王春娣說,一到週末,就有些忙不過來,一家子人都要過來幫忙。

王春娣家的後山上,養了三百多隻雞鴨,有人從邊上走過,這些土雞會飛彈起來,活躍得很,也因此,這裡的土雞又有了一個名字,叫“龍遊飛雞"。

住宿吃飯在這樣的佘家,一天的收費從80元到130元不等,臨走,你還可以帶些這裡的土特產回去,比如板栗、茶葉、花生,還有竹拉絲、壓板篾(簾)、竹涼席等筍竹製品。在竹林中,社裡人還種有被他們稱為“仙草"的黃精,平時都是佘民的保健食品,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有很好的作用。

村支委藍成標家不僅養有“飛雞",還有孔雀園,他年輕的兒子藍志光是龍遊青創協會的骨幹,創辦了一個佘鄉特產網上超市,將佘鄉生產的筍乾、茶葉等通過電商平臺銷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去年一年,兒子收入比父親還多。

從山上搬下的佘民現在都住上了印有鳳凰圖騰標誌的新房,各期風格又有所不同,以灰瓦白牆為主調,遠看像土坯房,近看又是小洋房,中間高,兩頭低,很適合發展民宿。

附近還有沐塵水庫,是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及改善水環境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稱為龍南大水缸。

石角埠頭 商幫足跡

靈山江中段至溪口鎮石角村段,蜿蜒曲折,在一個叫石角鬥的地方,江水突然由湍急變為平緩,這裡是龍游商幫重要的古碼頭所在。

這裡的靈山江,有竹筏漂流,可以垂釣,古埠頭也進行了復原、修繕,與沿江鋪設的游步道融為一體,江岸,種滿了紅豆杉、紫薇樹、桂花、楊柳、紅葉石楠等觀賞性植物。

石角村有400餘戶、1500餘人,南宋余端禮宰相墓、狀元橋等古跡述說著這裡的歷史。還有

“石角八景":徐山齊雪、元峰春色、石壁泛舟、幻潭煙雨、渡口歸帆、雙石喬松、陰橋紅葉、龍井飛瀑,映襯了這個靈山江畔小村與眾不同的氣質。

村支書張炎林說,古時石角碼頭的船筏一天200艘有餘,埠頭還因此流傳“夜照萬盞燈"的說法,現在山村仍然是以水為脈,打造成度假休閒區、生態觀光與農耕體驗區等。

石角村有不同姓氏110個之多,最大的姓氏是徐,還有閔、撒、虞、荀這些龍遊、衢州一帶都少見的姓氏,這都說明古時這裡的商業繁榮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明清時期,這裡就是浙西重要的陸路轉水路的中轉站,是農產品商品流通的要塞。

溫州的鹽就是經過石角碼頭銷往安徽、江西,返程時又將衢州江山的石灰挑運至麗水的遂昌、松陽。

村裡現在也已經有了農家樂,石角村,這個夏天會吸引更多的城市市民前去休閒度假。

怡美農業 鮮果採摘

靈山江畔,有一個龍洲街道洪呈村,村民們這些天都在村上的怡美農業有機藍莓種植基地“上班",説明採摘、挑揀、包裝藍莓,而從衢州、金華等地趕來參加採摘活動的年輕人也排成了隊。

這裡的300畝藍莓基地已經進入一年中的成熟季,擁有奧尼爾等8個品種,果園裡,一顆顆深紫色、熟透了的藍莓,讓人饞涎欲滴。

基地負責人周麗珍是位80後女性,5年前從北京回到家鄉創業,開始打造這個龍遊乃至浙西最大的藍莓基地。這裡土壤偏酸,適合藍莓生長。藍莓春開白花、夏結藍果、紅葉知秋,採摘期有1個多月,再加上距離龍遊城區只有7公里,而且就在風景秀美的靈山江邊,適合發展採摘遊。

周麗珍說,她們還與上海等地的企業合作,做藍莓深加工文章,目前已經開發出“艾莓麗"品牌的藍莓月餅、藍莓果汁、藍莓酥、藍莓果酒等系列產品。未來,她將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戶200戶,發展藍莓基地1000畝,讓更多的人到靈山江來品嘗“漿果之王"。

香韻後田 古堰婺風

龍洲街道後田鋪村的文化禮堂,經常舉辦集體文藝活動,最多的是婺劇表演,村裡坐唱班每週兩次演出,面向所有村民和遊客。

這個村旁,有一座始建於元代的水利建築——姜席堰,把川流不息的靈山江水引向了龍游中部的龍洲街道、詹家等龍遊縣重點產糧區,水利既興,生民共利,七百年始終如一。姜席堰,也因此有了“浙西都江堰"的稱呼,並在2011年被浙江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後田鋪是浙江婺劇文化發展的源頭村,浙江婺劇團的前身之一“周春聚班"就是這裡走出的,還出過數位婺劇名伶,被稱為“婺劇三姐妹"的周氏三姐妹周越先、周越桂、周越薌就是後田鋪人。

後田鋪村裡還有一處由靈山江改道形成的內湖,名為靈江湖。村委會主任詹紅菊說,這裡曾是一個臭水湖,湖裡垃圾、養殖廢棄物丟得到處都是,現在經過整治後,湖水變得清澈透明。村裡為此還專門設立管理員,禁止一切釣魚和捕撈。

環湖一周,有如蓋的皂樹,也有飄逸的楊柳,參差錯落。湖邊的幾處庭院,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婺韻小院、溪畔居、漁水人家……小院內外,有漁船、婺劇燈光臉譜的造型,還有亭子、木桌、多肉盆景、酒罈、彩繪車胎。家門口還有治家格言書寫著,如“資家以孝,家乃和;居鄉以恕,鄰乃睦"。

詹紅菊介紹,這是在龍遊縣委宣傳部和縣婦聯牽頭下進行創建的“鄉韻庭院",因地制宜,按照淨化、序化、綠化、美化、德化“五化"標準,引導有條件的農戶改造自家庭院。很多材料是廢物利用,但是經過“打扮"後,自家的庭院變得更有韻味了。

“漁水人家"的主人吳品葉說,居住在現在這樣的農村庭院裡,感覺比城裡的公寓樓要舒暢。

官村公園 水的景觀

東華街道官村村,與後田鋪隔著一條靈山江,過去,交通不便,兩地往來困難,現在已經架起了一座現代橋樑。

官村的村口就有一座景觀公園,有木榭長廊,有噴泉、假山,還有涼亭,與周邊統一風格的農民新居渾然一體,靈山江的新農村還就是有範。

可是,幾年前的官村卻不是這樣,村裡養殖戶很多,養殖廢水污染了溪水,村民連井水都不敢喝。經過治理,300多戶農戶退養或拆了豬圈,村裡從靈山江引來灌溉之水;在化驗山泉得知符合飲用水標準,就收回山林承包權,讓村民們喝上了放心水。

村裡的幹部說,村莊要改變面貌,首先要讓水乾淨,通過治水帶動村莊漂亮起來。接下來還要建水上樂園、公共游泳池,在園林式山水宜居村落的基礎上,打造景區園區帶動型村莊,讓更多的城裡人到官村裡來遊玩戲水。

龍天紅木小鎮

靈山江與衢江匯合之處就是龍天紅木小鎮,這是一個以自然生態為基底、以文化休閒度假為核心,集生態游憩、文化體驗、商務會議、養生度假、紅木展銷於一體的特色小鎮,分紅木傢俱製造基地、木都商貿區、國學文化體驗區、文化創意區四大版塊。總投資80億元,占地面積 5250 畝,建設用地為 2232 畝,總建築面積 260 萬平方米。建成後的紅木小鎮將成為全國一流的集紅木家居製造、 展示、國學文化傳承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度假風情小鎮。小鎮一期專案將於今年下半年全部建成並對外正式開放。

龍和漁業園

都說西湖醋魚是杭州的一道名菜,但很多人不知,供應杭州80%以上的西湖醋魚原料魚,來自于龍游一個叫龍和漁業園的養殖區。現在,原產地的西湖醋魚同樣也是龍遊的一塊美食牌子。引菜以新鮮草魚為主料,入鍋烹製,以醋為主,滴油不用。成菜口味酸甜,魚肉鮮嫩卻無泥腥之氣,入得口來,清香達肺,細嫩素爽,鮮美異常。

位於龍洲街道白阪村的龍和漁業園就在靈山江畔,在餐廳外,還設有水產科普館,水產養殖講習所、水產魚種展示中心、水產實驗室、淡水魚餵養捕撈體驗區、水生植物園、休閒垂釣娛樂區等設施,未來將建成為龍和國際休閒垂釣中心及鄉村旅遊綜合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