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95歲楊振寧為何要見雲南省委書記和省長?

95歲高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 近來很忙。

23日, 雲南省委書記陳豪、省長阮成發在昆明會見了楊振寧, 向楊振寧夫婦來滇訪問表示歡迎。 楊振寧回顧了早年在昆求學、生活經歷, 雙方就傳承西南聯大精神、推動雲南跨越發展進行交流。

4月22日, 東莞理工學院舉行25周年校慶活動, 楊振寧夫婦來到現場。 據報導, 看到9年前親手種下的羅漢松長高了, 楊振寧說:“能幫我們拍張照片嗎?”話音剛落, 楊振寧夫人翁帆走上前去, 站到他身邊。

5月11日, 楊振寧跟百萬網友“玩”了一次網路直播, 該場直播由人民日報用戶端主辦, 原定時長1小時, 由於網友提問數目多, 實際直播約95分鐘。 平臺資料顯示, 部分時段有超過170萬人在平臺觀看。

12日晚, 第二十期“巔峰對話”在清華大學開幕。 楊振寧與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出席開幕式。

14日晚, 楊振寧出席了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三屆物理文化節開幕式暨名家講堂, 共話求知路。

可見, 楊振寧非常忙碌, 行程表排的滿滿的。

西南聯大。

5月11日跟百萬網友“玩”時, 他表示, “中國目前的家長也好, 教育家也好,

也可以說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那就是覺得美國的中小學好。 我再三講過, 一個比較好的學生, 比如80分的學生, 如果能夠考進中國一個比較好的大學, 那麼在這個學校念四年, 得了學士學位, 再可能的話送到美國去念研究生, 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 我自己就是這樣, 我後來本科教育、兩年碩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聯大, 這個給我打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直播中接受網友對健康秘訣的提問時, 楊振寧笑稱, 自己基因很好, 也很幸運, 在西南聯大雖然很辛苦, 但基本沒有餓肚子;到美國後, 物質條件很好。 75歲時, 楊振寧曾患輕度心肌梗塞, 但心臟搭橋手術很成功。 “所以我跟翁帆說, 我準備活到100歲。 ”

5月14日出席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三屆物理文化節時,

他與師生分享了自己一生中的三件幸事。 第一件就是求學西南聯大的難忘經歷。 他表示, 在這裡, 兩位導師將他引到了正確的研究道路上, 七年的聯大時光為他終身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處在民族危亡、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特殊歷史時期, 救亡圖存、刻苦讀書的責任和使命一刻也不敢忘記。

被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錄取。 隨後, 他在西南聯大讀了6年書, 並在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的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 從而進入分子物理學與群論關係這一領域。

楊振寧西南聯大入學表

早前, 楊振寧曾表示, 自己是在西南聯大打下“一生扎實的根基”。

他接受採訪時曾回憶, 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 教室是鐵皮頂的房子, 地面是泥土壓成的, 滿是泥坑, 窗戶沒有玻璃, 而且還時常要跑防空警報。 就在這樣的辦學條件下, 西南聯大的學術風氣非常好, 教師陣容也非常強大(當時, 西南聯大地處昆明, 由清華、北大、南開3個大學合併在一起)。

2013年10月, 楊振寧還曾攜夫人翁帆、弟弟楊振漢, 回到了70餘年前的求學之地——雲南師範大學,在這裡,他曾經度過了自己的西南聯大求學時光。

“1938年抗戰開始,父親帶我們全家搬到昆明。”當時,楊振寧回憶說,彼時的他讀高中二年級,父親楊武之任西南聯大教授,“我的父親是中國最早一代留美並研究數論的學者。他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以及後來的雲南師範學院做了很多年的工作。”

站在父親雕像前,楊振寧當時表示:“我閱歷了近一個世紀來中華民族的困苦和發展。希望你們不要忘記,生活在今天的你們很幸運。記住你們可能在歷史上將要扮演的角色,繼續努力,為自己、為民族、為國家創建一個美好的未來。”

回到了70餘年前的求學之地——雲南師範大學,在這裡,他曾經度過了自己的西南聯大求學時光。

“1938年抗戰開始,父親帶我們全家搬到昆明。”當時,楊振寧回憶說,彼時的他讀高中二年級,父親楊武之任西南聯大教授,“我的父親是中國最早一代留美並研究數論的學者。他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以及後來的雲南師範學院做了很多年的工作。”

站在父親雕像前,楊振寧當時表示:“我閱歷了近一個世紀來中華民族的困苦和發展。希望你們不要忘記,生活在今天的你們很幸運。記住你們可能在歷史上將要扮演的角色,繼續努力,為自己、為民族、為國家創建一個美好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