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泉邊|這幅畫是濟南的最佳廣告,它的故事卻少有人知

文|李建設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畫的是汴京繁華的市井景象, 看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畫的是富春江一帶的壯麗風光, 看了讓人心生嚮往;

而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 畫的是濟南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帶的秋天景象, 雖然景色秀美, 但看了後卻給人一種思國懷鄉之感。

這種感覺沒錯, 這幅《鵲華秋色圖》就是趙孟頫為慰好友周密的思鄉之情而畫。

趙孟頫是宋太祖十一世孫, 生於浙江吳興, 他出生時已是宋末元初。

[趙孟頫]

作為前朝皇族後裔, 宋朝滅亡後, 他一度隱居江南在家潛心修學, 後被行台侍御史程钜搜尋宋代遺臣時發現, 舉薦于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愛其才情氣度, 授予官職委以重任, 從此官運亨通, 開啟了仕途生涯。

但趙孟頫深知, 自己作為漢人, 況且又是前朝皇族, 久在以蒙古人為尊的元朝最高統治者跟前身居要職,

會遭到一些人的嫉恨和不滿。

因此在忽必烈有意讓他參與中書省政事時, 趙孟頫婉拒了, 並請求外調地方任職。

就這樣, 趙孟頫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來到了濟南, 出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

趙孟頫和濟南有了交集。

在濟南為官期間, 趙孟頫清正廉明,

秉公執法, 為當地做了很多好事, 深得百姓擁護。

趙孟頫在濟南為官三年, 留下了很多吟誦濟南名勝的詩文。

現在趵突泉畔濼源堂的門上著名的楹聯:

雲霧潤蒸華不注, 波濤聲震大明湖

就是出自趙孟頫的《趵突泉》。

除了詩詞之外, 趙孟頫還為濟南留下了一幅千古名畫《鵲華秋色圖》。

濟南因這幅畫而聲名遠播, 鵲華秋色的美景更是深入人心。

趙孟頫為宣傳濟南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起《鵲華秋色圖》, 就不得不提周密。

在《鵲華秋色圖》的題跋裡, 趙孟頫特別注明了作此圖的緣起:

“公謹父, 齊人也。 余通守齊州, 罷官歸來, 為公謹說齊之山川, 獨華不注最知名, 見於《左氏》, 而其狀又峻峭特立, 有足奇者, 乃為作此圖。 其東(實為西)則鵲山也。 命之曰《鵲華秋色圖》。 元貞元年十有二月, 吳興趙孟頫制。 ”

周密, 生於南宋末期, 為當時著名詞人, 詞壇領袖。

[周密]

祖籍山東濟南, 曾祖父周秘曾任禦史中丞, 因遭靖康之難, 隨宋高宗南渡, 從此寓居浙江吳興, 遠離了濟南故土。

祖父、父親都在江南入仕為官, 而周密小時隨父親宦游閩浙, 及壯便在杭州周邊任職, 可謂生於彼、長於彼、卒於彼的杭州人, 一生從來沒有去過山東濟南。

可即使這樣, 在周密的心裡, 濟南依然是他的故鄉, 杭州只是他的寄寓之地:

“身雖居吳, 心未嘗一飯菜不在齊。 ”

他在筆記小說《齊東野語》的自序裡也寫道:

“余世為齊人,居曆山下,或居華不注之陽……”

[周密筆記體史學著作《武林舊事》]

周密因此自稱曆山人,並自號華不注山人,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濟南人。

一個是生活在吳興的濟南人,一個是在濟南為官的吳興人,當他們相見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趙孟頫在濟南路總管府事任上三年,於西元1295年辭官回鄉,喜歡詩詞書畫的他,結交酬答的自然都是同道中人。

於是,周密和趙孟頫兩個人就這樣相遇相識了。

周密雖年長趙孟頫二十多歲,卻以兄弟相稱,可見二人交情之深。

當周密知道趙孟頫剛從自己的故鄉濟南來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急切地詢問起有關濟南的事情。

趙孟頫就向他講起了濟南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並特別述說了華不注峻峭特立的狀貌。

[《鵲華秋色圖》中的華不注山(局部)。]

聽得周密一臉沉醉,不禁心嚮往之,腦海裡浮現出像蓮花一樣的華不注山卓然挺立於煙波浩渺的水面中的景象……

趙孟頫為了讓周密對濟南有個更直觀可感的印象,以慰他的思鄉之情,決定根據自己的所見為周密畫一幅濟南山水圖。

於是,代表著趙孟頫最高繪畫成就的《鵲華秋色圖》橫空出世!

《鵲華秋色圖》生動形象地描摹出了濟南北部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帶的秋天景色:

遠處矗立著兩座山峰分居畫的左右兩邊;

右邊雙峰聳峙尖頂的是華不注山;

左方闊圓平頂的是鵲山。

兩山周圍是水草豐美的遼闊水域,水中漁舟唱晚,岸邊綠樹染霜,蘆荻瑟瑟;

間或有茅舍隱現,牛羊悠閒。

好一個靜美的田園風色!

周密得到這幅《鵲華秋色圖》如獲至寶,從此對故國濟南有了感情上的寄託。

《鵲華秋色圖》也得以留傳後世,成為中華藝術寶庫裡的一塊瑰寶!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余世為齊人,居曆山下,或居華不注之陽……”

[周密筆記體史學著作《武林舊事》]

周密因此自稱曆山人,並自號華不注山人,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濟南人。

一個是生活在吳興的濟南人,一個是在濟南為官的吳興人,當他們相見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趙孟頫在濟南路總管府事任上三年,於西元1295年辭官回鄉,喜歡詩詞書畫的他,結交酬答的自然都是同道中人。

於是,周密和趙孟頫兩個人就這樣相遇相識了。

周密雖年長趙孟頫二十多歲,卻以兄弟相稱,可見二人交情之深。

當周密知道趙孟頫剛從自己的故鄉濟南來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急切地詢問起有關濟南的事情。

趙孟頫就向他講起了濟南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並特別述說了華不注峻峭特立的狀貌。

[《鵲華秋色圖》中的華不注山(局部)。]

聽得周密一臉沉醉,不禁心嚮往之,腦海裡浮現出像蓮花一樣的華不注山卓然挺立於煙波浩渺的水面中的景象……

趙孟頫為了讓周密對濟南有個更直觀可感的印象,以慰他的思鄉之情,決定根據自己的所見為周密畫一幅濟南山水圖。

於是,代表著趙孟頫最高繪畫成就的《鵲華秋色圖》橫空出世!

《鵲華秋色圖》生動形象地描摹出了濟南北部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帶的秋天景色:

遠處矗立著兩座山峰分居畫的左右兩邊;

右邊雙峰聳峙尖頂的是華不注山;

左方闊圓平頂的是鵲山。

兩山周圍是水草豐美的遼闊水域,水中漁舟唱晚,岸邊綠樹染霜,蘆荻瑟瑟;

間或有茅舍隱現,牛羊悠閒。

好一個靜美的田園風色!

周密得到這幅《鵲華秋色圖》如獲至寶,從此對故國濟南有了感情上的寄託。

《鵲華秋色圖》也得以留傳後世,成為中華藝術寶庫裡的一塊瑰寶!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