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鄧亞萍13歲因個矮被國乒拒絕,十歲被省隊退回,奧運金牌謝2人

5月15日, 受到英國劍橋大學聯合會邀請, 初代目大魔王鄧亞萍回到了母校劍橋大學做演講, 回顧了她打球、讀書、參加奧運比賽的經歷, 以及目前所做的關於全民體育和體育公益的事業, 在這段長達1小時的全英文演講中, 鄧亞萍流暢的英語和出色的表達能力征服了劍橋學生。

著名的劍橋聯合會(Cambridge Union Society)成立於1815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盛名的學生辯論社團, 前往社團演講的名流來自世界各個地區以及各個領域, 像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 著名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都曾受邀在社團發表過演講。

首先, 是主辦方介紹, 劍橋聯合會主席向現場觀眾介紹劍橋校友、鄧亞萍博士的背景。

鄧亞萍一出場, 因為其璀璨的運動生涯獲得了超高人氣, 現場也有不少華人留學生, 受到熱烈歡迎。

她以另一位中國劍橋校友徐志摩的詩歌《再別康橋》開場。 一個世紀之前, 徐志摩曾經作為訪問學者來劍橋, 1928年再回劍橋, 離別時作了這首詩。


她回顧了自己在劍橋讀書時的緊張生活。 1998年, 剛結束運動員生涯的鄧亞萍來到劍橋作為語言學生學習, 這是她最初就讀的紐漢姆語言中心。

當時她一點英語都不會。 整整2周時間, 她只能把錢放在隨身包裡奔走於學校和家之間, 因為不會英語, 她無法在銀行開戶存錢。 順便贊一下劍橋是個“安全的地方”。

幾個月之後,她的語言進步了,可以上街了。7月,她看到很多快樂的面孔,很多學生們的家人、朋友趕來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鄧亞萍說自己有一點點小嫉妒。

說這像是自己當運動員時拿了金牌參加頒獎典禮的樣子。

當時她的夢想就是自己也能上劍橋,但又不敢想,直到被校園的鐘聲驚醒,心情十分沮喪。

近20年過去了,今天她卻以一名驕傲的劍橋成員回歸母校。

演講主題是《讓夢飛翔》,鄧亞萍表示分享自己的4個人生夢想。

第一個故事,從小個姑娘到奧運冠軍。

鄧亞萍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想要當奧運冠軍,但是在這條坎坷的道路上曾經遇到過兩次重大挫折,必須感謝自己的父親和一位乒乓球隊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的激勵和力挺。

5歲的時候,鄧亞萍和爸爸開始學打乒乓球,那時她只比桌子高出一個頭,打球夠不到桌子,只能站在木箱子上打球。

8歲開始,鄧亞萍拿到各種冠軍,她能擊敗同齡的絕大多數對手。按照這樣的成績她理應進入省隊,但卻被教練拒絕了,理由是個子太矮。

原本她可以和省隊一起訓練,他們也邀請她去,但是有一天突然教練要她的父親帶她回家,因為她太矮。

回家後,鄧亞萍的父親問她:“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如果同意就停止訓練;如果不同意這種看法,你得自己發掘能力,你要變成最強勢的戰士,向那些教練證明你是最棒的。”

當時鄧亞萍只有10歲,她並不知道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但她對父親說:“我能戰勝他們。但是她們為什麼(輸給我了)還可以留在隊內而我要離開。我想繼續夏旭,因為我對乒乓球運動有著如此大的熱情。”

但是從那時候起,她變得非常內向,害羞。他們甚至在廢棄的公共澡堂訓練。

冬天,溫度降到零下10度,夏天,在40度高溫中訓練。

沒空調,更沒有暖氣。但她從不放棄,因為她想贏。

在為期4年的訓練中,鄧亞萍每天訓練13個小時,每週7天無休,練習大約90個小時左右。

他們採用了多球訓練的特殊訓練方法,最乒乓球領域最辛苦的訓練方法。訓練中要打成千上萬的乒乓球。

此外,鄧亞萍還要穿上沙背心,腿上綁沙袋。總共重達15公斤。

“訓練結束後,當我脫下沙背心,解下腿上的沙袋,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對,我感覺自己要飛起來了。健步如飛。”

3年以後,13歲的鄧亞萍就成為了全國冠軍。她戰勝了很多國家隊運動員,甚至是世界冠軍。她也在13歲成為了世界冠軍,理應入選國家隊。

可是又一次因為身高問題,她受到了質疑,鄧亞萍說:“我理應進入國家隊,但國家隊5個教練中的4個都反對我進入國家隊,他們認為我沒有任何機會去戰勝高大強壯的歐洲姑娘。我就這樣被拒絕了。”

所有教練開了3次會來討論我的事情。最後一次討論中,主教練張燮林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你們覺得鄧亞萍的身高是劣勢,我卻覺得不然,因為她個子矮,她眼中的球總是高的。

張燮林慧眼識人

於是呢,我總是在進攻,不是防守。我眼裡看到的都是機會,專門為我所用的機會。我轉變了別人的看法,把劣勢變為了優勢。這也是我獨特的打球風格。”

1989年,鄧亞萍、張燮林和喬紅

最終,鄧亞萍幾經坎坷終於入選了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不到半年,16歲的她和喬紅合作拿下了1989年世乒賽女雙冠軍,用第一個女子世界冠軍回報了張教練。她也成為乒乓球世界中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並從此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鄧亞萍時代。

世界第一的頭銜保持了8年,退役之前,國際乒聯官員問鄧亞萍,“為什麼要退役呢?如果繼續比賽,你可以統治下一個十年。”然而,鄧亞萍還是選擇了退役。

在現場,她還給劍橋校友們分享了兩個打好乒乓球的訣竅:“第一就是特殊的攻擊技巧;第二是我的好勝心。正如我剛剛說的我個子矮,我總是看到球在我的上方,攻擊,攻擊,再攻擊,在乒壇我們有一種說法,‘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另一個關鍵,就是好勝心,這點是學不會的。通過多年的艱苦訓練,鄧亞萍已經取得了不少世界冠軍的頭銜,可她依舊是隊裡最刻苦的隊員,“我總是最後一個結束訓練,當我到餐廳時,廚師見到我都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能下班了。但我真的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很好的照顧了我,即使我耽誤了他們下班回家。

她還談到了自己如何面對傷病,“對很多專業運動員來說,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傷病,我也不例外。在脖子、後背、腳踝我都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傷病。甚至有時在比賽時,我覺得最痛苦的時刻,就是在這場比賽和下一場比賽之間,我不得不拼命把腳跺到沒有知覺了這樣我才能上場比賽。這樣我就感覺不到腳踝的疼痛了。傷病差點終結了我的運動生涯,醫生、理療師都對我說,‘放棄吧運動生涯,如果你繼續下去,說不定會在輪椅上度完餘生’。”

但是並沒有什麼用,鄧亞萍說,“在我多年的生涯中,我贏了18個世界冠軍頭銜,包括4個奧運冠軍,一個小女孩成為奧運冠軍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助我成功的不只是天賦,還有努力訓練和堅持。”

初代大魔王就是NB!!!

幾個月之後,她的語言進步了,可以上街了。7月,她看到很多快樂的面孔,很多學生們的家人、朋友趕來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鄧亞萍說自己有一點點小嫉妒。

說這像是自己當運動員時拿了金牌參加頒獎典禮的樣子。

當時她的夢想就是自己也能上劍橋,但又不敢想,直到被校園的鐘聲驚醒,心情十分沮喪。

近20年過去了,今天她卻以一名驕傲的劍橋成員回歸母校。

演講主題是《讓夢飛翔》,鄧亞萍表示分享自己的4個人生夢想。

第一個故事,從小個姑娘到奧運冠軍。

鄧亞萍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想要當奧運冠軍,但是在這條坎坷的道路上曾經遇到過兩次重大挫折,必須感謝自己的父親和一位乒乓球隊的恩師,在關鍵時刻的激勵和力挺。

5歲的時候,鄧亞萍和爸爸開始學打乒乓球,那時她只比桌子高出一個頭,打球夠不到桌子,只能站在木箱子上打球。

8歲開始,鄧亞萍拿到各種冠軍,她能擊敗同齡的絕大多數對手。按照這樣的成績她理應進入省隊,但卻被教練拒絕了,理由是個子太矮。

原本她可以和省隊一起訓練,他們也邀請她去,但是有一天突然教練要她的父親帶她回家,因為她太矮。

回家後,鄧亞萍的父親問她:“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如果同意就停止訓練;如果不同意這種看法,你得自己發掘能力,你要變成最強勢的戰士,向那些教練證明你是最棒的。”

當時鄧亞萍只有10歲,她並不知道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但她對父親說:“我能戰勝他們。但是她們為什麼(輸給我了)還可以留在隊內而我要離開。我想繼續夏旭,因為我對乒乓球運動有著如此大的熱情。”

但是從那時候起,她變得非常內向,害羞。他們甚至在廢棄的公共澡堂訓練。

冬天,溫度降到零下10度,夏天,在40度高溫中訓練。

沒空調,更沒有暖氣。但她從不放棄,因為她想贏。

在為期4年的訓練中,鄧亞萍每天訓練13個小時,每週7天無休,練習大約90個小時左右。

他們採用了多球訓練的特殊訓練方法,最乒乓球領域最辛苦的訓練方法。訓練中要打成千上萬的乒乓球。

此外,鄧亞萍還要穿上沙背心,腿上綁沙袋。總共重達15公斤。

“訓練結束後,當我脫下沙背心,解下腿上的沙袋,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對,我感覺自己要飛起來了。健步如飛。”

3年以後,13歲的鄧亞萍就成為了全國冠軍。她戰勝了很多國家隊運動員,甚至是世界冠軍。她也在13歲成為了世界冠軍,理應入選國家隊。

可是又一次因為身高問題,她受到了質疑,鄧亞萍說:“我理應進入國家隊,但國家隊5個教練中的4個都反對我進入國家隊,他們認為我沒有任何機會去戰勝高大強壯的歐洲姑娘。我就這樣被拒絕了。”

所有教練開了3次會來討論我的事情。最後一次討論中,主教練張燮林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你們覺得鄧亞萍的身高是劣勢,我卻覺得不然,因為她個子矮,她眼中的球總是高的。

張燮林慧眼識人

於是呢,我總是在進攻,不是防守。我眼裡看到的都是機會,專門為我所用的機會。我轉變了別人的看法,把劣勢變為了優勢。這也是我獨特的打球風格。”

1989年,鄧亞萍、張燮林和喬紅

最終,鄧亞萍幾經坎坷終於入選了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不到半年,16歲的她和喬紅合作拿下了1989年世乒賽女雙冠軍,用第一個女子世界冠軍回報了張教練。她也成為乒乓球世界中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並從此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鄧亞萍時代。

世界第一的頭銜保持了8年,退役之前,國際乒聯官員問鄧亞萍,“為什麼要退役呢?如果繼續比賽,你可以統治下一個十年。”然而,鄧亞萍還是選擇了退役。

在現場,她還給劍橋校友們分享了兩個打好乒乓球的訣竅:“第一就是特殊的攻擊技巧;第二是我的好勝心。正如我剛剛說的我個子矮,我總是看到球在我的上方,攻擊,攻擊,再攻擊,在乒壇我們有一種說法,‘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另一個關鍵,就是好勝心,這點是學不會的。通過多年的艱苦訓練,鄧亞萍已經取得了不少世界冠軍的頭銜,可她依舊是隊裡最刻苦的隊員,“我總是最後一個結束訓練,當我到餐廳時,廚師見到我都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能下班了。但我真的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很好的照顧了我,即使我耽誤了他們下班回家。

她還談到了自己如何面對傷病,“對很多專業運動員來說,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傷病,我也不例外。在脖子、後背、腳踝我都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傷病。甚至有時在比賽時,我覺得最痛苦的時刻,就是在這場比賽和下一場比賽之間,我不得不拼命把腳跺到沒有知覺了這樣我才能上場比賽。這樣我就感覺不到腳踝的疼痛了。傷病差點終結了我的運動生涯,醫生、理療師都對我說,‘放棄吧運動生涯,如果你繼續下去,說不定會在輪椅上度完餘生’。”

但是並沒有什麼用,鄧亞萍說,“在我多年的生涯中,我贏了18個世界冠軍頭銜,包括4個奧運冠軍,一個小女孩成為奧運冠軍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助我成功的不只是天賦,還有努力訓練和堅持。”

初代大魔王就是NB!!!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