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上海飛地”與“大豐飛歌”的融合交響

本報記者沈建華胡立剛王小川

一百年前,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預言:從南京至上海的“夫長江流域東區富源得有正當開發之時”, 以南京為起點的長江經濟流域“將來之發達, 未可限量也”。

一百年後, 在中國經濟份額中佔有重大比重的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三大經濟圈中, 長三角的規模及影響力遙遙領先。 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 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讓人難以想到的是, 蘇北鹽城市大豐區, 這個全國最大的縣級區, 不僅有著上海半個城市面積的“飛地”, 更在滬蘇聯動發展的大交融中,

有力地推動長三角經濟圈“飛地效應”的大提升。

長三角經濟圈大流通與滬豐“飛地效應”

放眼中國經濟地理版圖, GDP份額占全國18.5%的長三角經濟圈, 16個核心城市群, 城際之間的高速公路、鐵路, 特別是高鐵的建設密度和力度, 也遙遙領先於其它經濟圈。

一百年前, 孫中山先生就強調“交通為實業之母, 鐵道又為交通之母”。 長三角經濟圈的快速發展, 不僅印證了偉人的論斷, 其核心城市上海與江蘇與鹽城大豐, 全方位的交流、合作、融合、提升, 無不給以有力的佐證。

2016年11月,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第十三次省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特別是搶抓高鐵建設的歷史機遇, 突出蘇中蘇北這個重點,

統籌佈局, 加快建成覆蓋全省的高速鐵路網。 ”

“要想富, 就修路。 ”以2011年6月京滬高鐵正式通車為標誌, 蘇北高鐵實現“零”的突破。 新長鐵路、京滬高鐵和連徐高鐵等蘇北鐵路網的構建, 令蘇北各區域產業帶、經濟帶的發展作用凸顯。 蘇北鹽城市大豐區與上海市的大聯合大發展進入新時期。

2014年6月30日, 上海市政府、江蘇省政府聯合印發了《關於共同發展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的意見》, 決定成立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 上海大型國企、在滬央企以及世界500強, 紛紛投資該集聚區, 投資強度呈加速度的倍增。

由於歷史的原因, 中國大城市所隸屬的外省市的“飛地”, 並非上海所獨有。 但上海“飛地”個數居全國第一, 有7個之多。 而“飛地”面積最大、聯繫最緊密、合作最廣泛、融合最深入、效果最顯著的,

誰也不能否認是上海與大豐。

在大豐區境內的上海農場, 總面積303平方公里, 相當於上海主城區面積的一半。 其中有耕地、林地、魚塘33萬畝。 作為上海市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 包括上海農場在內, 大豐區提供的蔬菜, 就占上海蔬菜消費量的一半。

2016年4月16日, 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專題報導大豐區“圍繞鮮花做文章, 打造賞花經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今年4月5日, 《農民日報》一版頭條以《全域旅遊的大豐大合唱》為題, 報導大豐經驗。 2016年, 大豐接待遊客1099萬人次。

今年5月, 記者採訪叫響全國的大豐城北“荷蘭花海”景區, 耳邊“阿拉”“儂”之聲時有所聞。 景區管委會主任仇飛介紹, 最高日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

四成左右是上海遊客。 城南的恒北村, 每日兩輛大巴往返滬、豐, 車車滿客。

“柳色黃金嫩, 梨花白雪香。 ”梨園之中, 晃金披雪;梨園之外, 別墅林立;別墅之間, 曲溪清洄;各家門前, 短橋一彎, 矮石錯落, 芳草青青。 “阿拉上海伶”走進美景如畫的恒北村宅, 農戶與遊客洋溢的微笑, 融化了所有的陌生。

兩大國家發展戰略實施中的供給側結構優化

當採訪與思考的視點和觸角, 延向歷史的縱深和發展的大略, 你就會深刻地感覺到, 滬、豐聯動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百年前, 民初愛國實業家張謇, 請來荷蘭專家來大豐規劃水利修農田, 廢灶興墾植棉花, 農業公司取名“大豐”, 在鹽鹼荒灘綻露中國現代農業曙光。

然而,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下,

所謂“實業救國”之路是行不通的。 張謇歷時30年的“實業興邦”追求, 以鹽墾公司紛紛解體而宣告失敗。

1950年, 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同志, 在江蘇大豐劃出300多平方公里土地作為上海勞教農場。 半個多世紀過去, 早已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的上海“飛地”和大豐, 居然成為兩個國家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重要實施地帶。

“十二五”發展初期, 江蘇沿海開發和長三角區域發展兩個國家戰略的實施, 大豐恰處“貫穿南北、聯內通外”的關鍵節點位置。 區內擁有的國家一類口岸——大豐港和與上海的緊密融合, 又接軌“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戰略。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省黨代會報告中提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的實施, 為我們在更高層次統籌區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上海“飛地效應”與“大豐飛歌”由此奏響融合發展的更多交響。

旨在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結構的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為滬蘇兩地產業合作構築了全新高地。隨著上海光明、上海紡織等滬上大型企業集團把大豐確定為自己的產業製造基地,海量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在兩地間頻繁穿梭。

由上海光明食品集團與大豐市合作建設,規劃總面積5萬畝的大豐上海光明工業區,著力建設全國一流的生態食品工業集聚區、改革創新的實驗區;上海紡織產業園計畫總投資20億元,建設棉紡20萬錠,年印染加工能力2億米……

滬、豐合作升級產業,緊密融合優化供給側。據統計,過去數年,上海年均落戶大豐的投資專案超過50個,年均資金60多億元。目前,大豐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農業產業化專案、房地產專案,甚至酒店和超市,都直接來自於上海投資。

當年張謇醉心發展的現代農業,在這裡也展現“高、大、上”的新境界。上海農場在這裡擁有28座規模化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豬100萬頭,占上海生豬最低保有量的40%,全程生態產業鏈模式,確保生豬產品生態、安全、優質。

近年來,上海農場在“飛地”投資興建了多座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國內一流水準的“三自動一結合”型現代化畜牧場,集“自動供料、自動清糞、自動溫控,種養結合”為一體,勞動效率是原來的3倍,成為中國現代畜牧業的典範。

已形成50萬羽蛋雞養殖能力的“飛地”禽業公司,集成運用先進裝備和技術,引進國外優質蛋雞品種,採用國際先進的全套自動化養殖設備,生產的光明鮮雞蛋無抗生素殘留,新鮮度AA級,年產鮮蛋6000噸。

2016年,僅上海農場在大豐“飛地”生產的優質糧食、生豬和蔬菜供應,分別占上海全市最低保有量的10%、40%和50%,成為上海市名副其實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也是上海市民休閒旅遊的熱門“花園子”。

陽春三月,大豐在上海舉行“2017中國·大豐麋鹿生態旅遊季暨第二屆荷蘭花海鬱金香音樂節新聞發佈會”,上海市民興起“去大豐看麋鹿、逛花海”熱潮。一個四月份,僅世界最大的麋鹿棲息地——大豐中華麋鹿園5A級風景區,就迎來10萬以上上海遊客。

一條高鐵線路與兩地廣大人民的期盼

鐵路主要功能是貨物和旅客在空間的高效位移。鐵路給沿線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機會。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鐵路總公司鑒定中心,明確鹽通鐵路速度標準由250公里/小時提升至350公里/小時。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第一縱沿海鐵路的一部分,南接南通上海,北連“一帶一路”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

上海市農委秘書長邵啟良說,大豐是上海的重要農副產品基地,是上海整建制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果大豐能從高速時代轉到高鐵時代,那麼,更有利於現代農業一二三融合發展,把飛地建成上海的後花園。

來自上海的滬蘇大豐產業集聚區一企業副總徐繼偉說,公司中層以上幹部全是上海人,交通是否便利,就近有無高鐵網站,往返兩地至關重要。上海農場場長助理方伍生說,幹部們就怕到週五,開車回上海,堵車半天到不了家。

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說,每年來恒北村過大年的上海遊客有三四百人。很多上海知青希望把當年的奮鬥拼搏精神傳給下一代,拖家帶口來恒北村吃年夜飯,最多一家二十幾口人。

恒北對接20餘個上海社區。很多上海市民表示,3個多小時的車程,對於老年人尤為疲憊。要是大豐有了高鐵站,來恒北村租房子養老的就多了。一位浙商說,大豐有高鐵站,是他們在恒北投資5億多元搞健康旅遊的決定因素之一。

因為大豐是熱點旅遊地,堵車是常有的事,停車則成了最頭疼的事。“荷蘭花海”高峰日達3萬多輛而景區的兩個停車場占地150畝,最多只能容納3500多輛。如要滿足遊客停車需要,至少還需要1000餘畝地停車,用地資源和政策都不允許。

何以解憂?“唯有高鐵!”國家相關部門一位元資深鐵路工程規劃官員說,像大豐這樣的發展要素高度集聚,滬、豐兩地人流物流海量往返和輻射的發達縣域,有無高鐵,至關重要。上海鐵路局的一位技術官員說,高鐵“網站效應”,在大豐尤為凸顯。

“凡立國鐵路愈多,其國必強而富”。令人欣慰的是,展現強國夢,已經走向世界的中國高鐵建設,同樣也受到長三角經濟圈的青睞。2016年12月,該地區省市主要領導座談會提出,要加快推進跨省域重大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

上海和大豐的深度融合發展,兩地人民的切實需要和期盼,得到國家鐵總等有關方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曾經為祖國建設繁榮做出重大貢獻的上海和蘇北老區人民,在為強國夢共同奮鬥的同時,還將會更多地共用到高鐵建設帶來的福祉和歡樂。

為我們在更高層次統籌區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上海“飛地效應”與“大豐飛歌”由此奏響融合發展的更多交響。

旨在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結構的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為滬蘇兩地產業合作構築了全新高地。隨著上海光明、上海紡織等滬上大型企業集團把大豐確定為自己的產業製造基地,海量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在兩地間頻繁穿梭。

由上海光明食品集團與大豐市合作建設,規劃總面積5萬畝的大豐上海光明工業區,著力建設全國一流的生態食品工業集聚區、改革創新的實驗區;上海紡織產業園計畫總投資20億元,建設棉紡20萬錠,年印染加工能力2億米……

滬、豐合作升級產業,緊密融合優化供給側。據統計,過去數年,上海年均落戶大豐的投資專案超過50個,年均資金60多億元。目前,大豐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農業產業化專案、房地產專案,甚至酒店和超市,都直接來自於上海投資。

當年張謇醉心發展的現代農業,在這裡也展現“高、大、上”的新境界。上海農場在這裡擁有28座規模化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豬100萬頭,占上海生豬最低保有量的40%,全程生態產業鏈模式,確保生豬產品生態、安全、優質。

近年來,上海農場在“飛地”投資興建了多座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國內一流水準的“三自動一結合”型現代化畜牧場,集“自動供料、自動清糞、自動溫控,種養結合”為一體,勞動效率是原來的3倍,成為中國現代畜牧業的典範。

已形成50萬羽蛋雞養殖能力的“飛地”禽業公司,集成運用先進裝備和技術,引進國外優質蛋雞品種,採用國際先進的全套自動化養殖設備,生產的光明鮮雞蛋無抗生素殘留,新鮮度AA級,年產鮮蛋6000噸。

2016年,僅上海農場在大豐“飛地”生產的優質糧食、生豬和蔬菜供應,分別占上海全市最低保有量的10%、40%和50%,成為上海市名副其實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也是上海市民休閒旅遊的熱門“花園子”。

陽春三月,大豐在上海舉行“2017中國·大豐麋鹿生態旅遊季暨第二屆荷蘭花海鬱金香音樂節新聞發佈會”,上海市民興起“去大豐看麋鹿、逛花海”熱潮。一個四月份,僅世界最大的麋鹿棲息地——大豐中華麋鹿園5A級風景區,就迎來10萬以上上海遊客。

一條高鐵線路與兩地廣大人民的期盼

鐵路主要功能是貨物和旅客在空間的高效位移。鐵路給沿線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機會。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鐵路總公司鑒定中心,明確鹽通鐵路速度標準由250公里/小時提升至350公里/小時。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第一縱沿海鐵路的一部分,南接南通上海,北連“一帶一路”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

上海市農委秘書長邵啟良說,大豐是上海的重要農副產品基地,是上海整建制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果大豐能從高速時代轉到高鐵時代,那麼,更有利於現代農業一二三融合發展,把飛地建成上海的後花園。

來自上海的滬蘇大豐產業集聚區一企業副總徐繼偉說,公司中層以上幹部全是上海人,交通是否便利,就近有無高鐵網站,往返兩地至關重要。上海農場場長助理方伍生說,幹部們就怕到週五,開車回上海,堵車半天到不了家。

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說,每年來恒北村過大年的上海遊客有三四百人。很多上海知青希望把當年的奮鬥拼搏精神傳給下一代,拖家帶口來恒北村吃年夜飯,最多一家二十幾口人。

恒北對接20餘個上海社區。很多上海市民表示,3個多小時的車程,對於老年人尤為疲憊。要是大豐有了高鐵站,來恒北村租房子養老的就多了。一位浙商說,大豐有高鐵站,是他們在恒北投資5億多元搞健康旅遊的決定因素之一。

因為大豐是熱點旅遊地,堵車是常有的事,停車則成了最頭疼的事。“荷蘭花海”高峰日達3萬多輛而景區的兩個停車場占地150畝,最多只能容納3500多輛。如要滿足遊客停車需要,至少還需要1000餘畝地停車,用地資源和政策都不允許。

何以解憂?“唯有高鐵!”國家相關部門一位元資深鐵路工程規劃官員說,像大豐這樣的發展要素高度集聚,滬、豐兩地人流物流海量往返和輻射的發達縣域,有無高鐵,至關重要。上海鐵路局的一位技術官員說,高鐵“網站效應”,在大豐尤為凸顯。

“凡立國鐵路愈多,其國必強而富”。令人欣慰的是,展現強國夢,已經走向世界的中國高鐵建設,同樣也受到長三角經濟圈的青睞。2016年12月,該地區省市主要領導座談會提出,要加快推進跨省域重大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

上海和大豐的深度融合發展,兩地人民的切實需要和期盼,得到國家鐵總等有關方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曾經為祖國建設繁榮做出重大貢獻的上海和蘇北老區人民,在為強國夢共同奮鬥的同時,還將會更多地共用到高鐵建設帶來的福祉和歡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