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所有熱愛西藏的人都應銘記歷史上的今天!

初夏時節, 雪域高原草木崢嶸, 山巒河谷綠堆疊。 20日清晨, 家住山南市乃東區亞堆鄉曲德沃村的次仁央宗老人伴著收音機裡的藏語廣播, 抿了一口熱氣騰騰的酥油茶。 或許是記憶太過於深刻, 即使已經82歲高齡, 但老人依然清晰記得那些來自半個世紀前的細節:“和平解放前, 我們農奴穿麻袋片, 夏天吃豌豆和蕁麻, 冬天要和農奴主家的畜生搶食吃, 受盡了剝削和苦難。 ”老人說, 是中國共產黨解救了她、解放了西藏人民, 她永遠忘不了66年前西藏和平解放的那個日子。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十七條協定》, 開啟了西藏社會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折。 66年來, 在深刻的歷史變革中, 西藏開啟了現代化發展的嶄新征程, 這片地處中國西南邊疆的雪域高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憲法賦予我們當家做主的權利, 能為珞巴族群眾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我感到很自豪。 ”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珞巴族代表,

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紮西央金不久前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十七條協議》指出, 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 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西藏紮根以來, 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始終在西藏各級人大代表中占絕對多數。 幹部隊伍中, 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70.95%, 其中縣鄉兩級領導班子中, 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70.5%。 自治區成立以來, 歷屆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和自治區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擔任。 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目前, 西藏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通過或批准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決定300余件, 有力保障和促進了西藏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依據西藏的實際情況, 逐步發展西藏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學校教育。 ”《十七條協議》的簽訂, 催生了西藏現代教育的發展。

在舊西藏, 教育被當成一種特權, 由寺廟上層僧侶和貴族壟斷, 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農奴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 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現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和平解放後,黨中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實行現代教育制度,擴大辦學規模和層次,賦予西藏各族人民群眾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自治區教育廳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6年期間,西藏教育投入保障力度不斷加大,財政對教育的總投入超過785億元,創歷史之最,極大地推動了西藏教育向現代化邁進的步伐。

得益於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區於2012年率先在全國實現省域內免費15年教育,加之1985年以來國家對西藏農牧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施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有效調動了農牧民群眾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據統計,2016年農牧民子女高考錄取率達到75.4%。

西藏和平解放前,占人口不到5%的官府、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等農奴主佔有西藏幾乎全部耕地、牧場和絕大部分牲畜,普通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無從談起。

《十七條協議》提出:“依據西藏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西藏的農牧工商業,改善人民生活。”和平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投入的不斷加大和全國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西藏改革發展紅利惠及到全體農牧民群眾,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6年底,全區生產總值達1148億元、增長11.5%,連續2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群眾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2016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增長速度均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西藏全區1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並得到國家確認,1008個貧困村(居)達到退出標準,10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為雪域高原根除貧困、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我區共出臺80多項現金補貼和政策福利,一些邊境地區的政策性補貼高達人均數千元。補貼的常態化和全覆蓋,意味著西藏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惠及農牧民群眾的福利體系。

2016年盛夏,第十一世班禪在駐錫地日喀則圓滿舉行首屆時輪金剛灌頂法會。歷時4天的法會規模宏大、盛況空前、祥和有序,前來聆聽法會和接受灌頂的區內外僧俗信眾超過40余萬人次,成為落實《十七條協議》中“實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真實寫照。

和平解放以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全面貫徹落實、各族群眾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根據2015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白皮書統計,目前西藏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1787處,寺廟僧尼4.6萬多人,大型宗教活動如轉神山神湖、薩嘎達瓦、展佛等40多種民俗類宗教活動得到保護和繼承。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4億多元對西藏文物和重點寺廟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投入4000多萬元,組織上百名藏文專家,歷時20餘年,完成了對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的對勘出版。

對此,山南市加查縣達拉崗布寺寺管會副主任吾金催成有著切身感受:“比較偏遠的小寺廟如今全部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僧尼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吾金催成表示,各項利寺惠僧政策的落實,為寺廟僧尼遵規守法、安心修行、弘揚佛法解除了後顧之憂,深受僧尼信徒的讚譽。

66年的滄桑歲月,西藏走完了人類社會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歷程,完成了自己的嬗變,書寫了人類歷史上壯麗的篇章。一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良好、宗教和睦、社會和諧,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新西藏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現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和平解放後,黨中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實行現代教育制度,擴大辦學規模和層次,賦予西藏各族人民群眾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自治區教育廳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6年期間,西藏教育投入保障力度不斷加大,財政對教育的總投入超過785億元,創歷史之最,極大地推動了西藏教育向現代化邁進的步伐。

得益於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區於2012年率先在全國實現省域內免費15年教育,加之1985年以來國家對西藏農牧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施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有效調動了農牧民群眾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據統計,2016年農牧民子女高考錄取率達到75.4%。

西藏和平解放前,占人口不到5%的官府、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等農奴主佔有西藏幾乎全部耕地、牧場和絕大部分牲畜,普通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無從談起。

《十七條協議》提出:“依據西藏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西藏的農牧工商業,改善人民生活。”和平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投入的不斷加大和全國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西藏改革發展紅利惠及到全體農牧民群眾,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6年底,全區生產總值達1148億元、增長11.5%,連續2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群眾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2016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增長速度均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西藏全區1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並得到國家確認,1008個貧困村(居)達到退出標準,10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為雪域高原根除貧困、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我區共出臺80多項現金補貼和政策福利,一些邊境地區的政策性補貼高達人均數千元。補貼的常態化和全覆蓋,意味著西藏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惠及農牧民群眾的福利體系。

2016年盛夏,第十一世班禪在駐錫地日喀則圓滿舉行首屆時輪金剛灌頂法會。歷時4天的法會規模宏大、盛況空前、祥和有序,前來聆聽法會和接受灌頂的區內外僧俗信眾超過40余萬人次,成為落實《十七條協議》中“實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真實寫照。

和平解放以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全面貫徹落實、各族群眾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根據2015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白皮書統計,目前西藏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1787處,寺廟僧尼4.6萬多人,大型宗教活動如轉神山神湖、薩嘎達瓦、展佛等40多種民俗類宗教活動得到保護和繼承。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4億多元對西藏文物和重點寺廟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投入4000多萬元,組織上百名藏文專家,歷時20餘年,完成了對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的對勘出版。

對此,山南市加查縣達拉崗布寺寺管會副主任吾金催成有著切身感受:“比較偏遠的小寺廟如今全部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僧尼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吾金催成表示,各項利寺惠僧政策的落實,為寺廟僧尼遵規守法、安心修行、弘揚佛法解除了後顧之憂,深受僧尼信徒的讚譽。

66年的滄桑歲月,西藏走完了人類社會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歷程,完成了自己的嬗變,書寫了人類歷史上壯麗的篇章。一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良好、宗教和睦、社會和諧,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新西藏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