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視頻 | 無人機的安全性漏洞怎麼堵?

一鍵起飛, 智慧避障, 自動返航, 無人機的操作越來越簡單, 給許多愛好者帶來了換個角度看世界的機會。 不過與此同時, 這些操作便捷的無人機其安全性, 依然是被熱議的話題。 此前, 無人機在多個機場附近的飛行, 甚至還一度影響到了機場航班的正常運行。 無人機的安全性漏洞有沒有辦法堵上呢?

【視頻】無人機的安全性漏洞怎麼堵?

年初, 網上曝出一組民航客機在空中飛翔的視頻, 是航拍愛好者袁某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附近, 用無人機在450米的空中拍下的。

很快, 航拍愛好者們紛紛仿效, 之後一個月, 四川綿陽、深圳等多個機場附近陸續發生多起無人機靠近民航客機事件, 導致多地航班延誤, 從而引發了一場關於民用無人機飛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的大討論。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第49條規定:機場跑道兩側各10公里, 跑道兩端各20公里圍合組成的矩形區域為機場淨空區, 包括氣球在內的各類升空物體, 都不得出現在淨空區內。

但飛手們參照的往往是無人機廠商設置的禁飛區, 而廠商標準與官方規定並不統一。 像大疆公司設置的機場禁飛區, 是繞機場半徑5公里的圓, 比民用機場管理條例規定的淨空範圍要小。

袁某放飛無人機的位置距離蕭山機場為8.5公里, 正好在淨空區範圍內, 但卻在廠商禁飛區外。

類似事件也暴露出無人機無人監管的問題。 如果不是袁某自己將所拍視頻傳上網, 這一危險行為幾乎不為人所知。 此外, 由於沒有明確處罰細則,

事後追責也很困難。

而即便不在機場周邊, 無人機的飛行也並非就是安全的。 飛手圈內有種說法, "越是老手, 越不敢飛"。 因為老手都知道飛行器很危險。 而越是新手, 就越是無知者無畏。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成員張曉棟和資深無人機飛手張頌華都認為, 新人很可能會誤以為無人機就是個玩具。 沒有被自己的飛機傷害過, 或者沒有影響過其他人的危險, 沒有帶來社會危險, 沒有吃過苦頭, 新手們往往不會清楚其中的危險性。

一鍵起飛, 智慧避障, 自動返航, 無人機操作似乎越來越簡單, 普通人花個幾千塊就能購買, 想飛就飛。 可實際上, 智慧並不等於萬無一失。 特別是在人流密集區, 飛手的視覺誤判, 信號干擾等因素, 都可能導致墜機, 而一旦碰撞建築物、砸壞汽車、砸傷行人, 後果就不堪設想。

資深航拍從業者孫海晨:“那個島有一些變電站, 地磁干擾特別強, 飛機就失控了。 倘若撞到了電塔, 這個後果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承擔得了的。 ”

航拍人李向輝:“我還是比較幸運, 雖然飛機是摔了,但沒有砸到人。”

正是出於安全考量,去年9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又頒佈管理辦法,要求1.5公斤以下的航拍器,必須持續符合9樣限制條件,才能不經評審自由飛行,包括:必須在白天、非人流密集區、在視距內飛行,對高度和距離也都有詳細規定。像公園、高校、景區、居民住宅區等區域,如果物業或管理部門有內部規定,也能限制起飛。

目前,不少市中心的學校、商場等人流密集區附近,個人所有的無人機也是不被允許起飛的。此外,一些行業協會還推出了無人機執飛的培訓考核,來幫助飛行愛好者提高操控技能。

目前,一些企業已經在逐步擴大自己旗下產品的禁飛範圍,向機場淨空區範圍看齊,以減少安全隱患。而在提高飛手資質和操作技能的角度,也已經有兩家行業協會,推出了無人機飛行的證書考試,不過,這還不屬於官方的類似駕駛執照的認證。隨著無人機的越來越普及,除了大量的企業用戶之外,個人愛好者也會越來越多,相關的監管體系空白亟待儘快補上,堵上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安全性漏洞。

雖然飛機是摔了,但沒有砸到人。”

正是出於安全考量,去年9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又頒佈管理辦法,要求1.5公斤以下的航拍器,必須持續符合9樣限制條件,才能不經評審自由飛行,包括:必須在白天、非人流密集區、在視距內飛行,對高度和距離也都有詳細規定。像公園、高校、景區、居民住宅區等區域,如果物業或管理部門有內部規定,也能限制起飛。

目前,不少市中心的學校、商場等人流密集區附近,個人所有的無人機也是不被允許起飛的。此外,一些行業協會還推出了無人機執飛的培訓考核,來幫助飛行愛好者提高操控技能。

目前,一些企業已經在逐步擴大自己旗下產品的禁飛範圍,向機場淨空區範圍看齊,以減少安全隱患。而在提高飛手資質和操作技能的角度,也已經有兩家行業協會,推出了無人機飛行的證書考試,不過,這還不屬於官方的類似駕駛執照的認證。隨著無人機的越來越普及,除了大量的企業用戶之外,個人愛好者也會越來越多,相關的監管體系空白亟待儘快補上,堵上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安全性漏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