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玉米現貨市場將逐漸失去上漲動能,低點估計在9月秋收前後

截至4月底, 東北三省收購新玉米破億噸。 與往年不同的是, 今年收購玉米除了進入國家儲備倉庫外, 還有相當一部分被深加工企業所收購。 隨著收購補貼政策的到期(4月30日止), 東北產區的收購意願顯著降低;同時, 農戶存糧基本見底。

臨儲玉米的拍賣是從5月份開始, 每週約400萬噸, 拍賣將持續至9月(收割之時)。 若是按最大量拍儲, 那麼, 5個月時間可以提供有8000萬噸的臨儲玉米。 可見, 供給是相當充足的。

儘管5月25~26日兩天, 國儲拍賣量提升至700萬噸, 然而, 拋儲不一定會將價格打壓下來, 因為量和節奏是政府掌控的,

拍賣原則是“保量穩價”。

從近期拍賣情況看, 市場對拍儲熱情較高(成交率高), 同時成交價較競拍價有較高的溢價。 短期內, 現貨價格較為堅挺。 截至5月23日, 錦州港二等以上水分14%的新玉米平艙價1730-1740元/噸, 較5月2日上漲了90元/噸。 近日報價呈沖高略有回落, 因陳玉米開始流入港口。

然而, 拍賣是將庫存轉化為市場供應的過程。 後期來看, 價格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原因有兩點, 一是, 儲備糧供應充足(有2億多噸庫存), 二是, 6月小麥(替代品)上市和9月新玉米上市。

可見, 未來現貨市場將逐漸失去上漲動能, 市場低點估計出現在9月秋收前後。

中國農業突出問題是品種結構的不平衡, 尤其是玉米龐大的庫存和過剩。

對此, 我國農業部明確了“去庫存”的整體戰略。

玉米供給側改革既是一項政治任務, 也是市場使然。 據悉, 國家計畫在2016-2020年削減5000萬畝玉米種植。

2016年, 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出現了13年來首次下降, 從而奠定了供求關係逐步改善的基礎。

另外, 為了配合供給側改革, 國家大力推動燃料乙醇能源戰略和深加工產品出口政策, 以期更多地消耗玉米庫存。

最重要的是,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出現趨勢性逆轉, 面積下降是由政府引導和市場合力的共同結果, 也意味著玉米產量將呈現小幅下降, 最終趨於穩定的格局。

與此對應, 玉米需求則呈現剛性增長的格局, 不斷增長的產消缺口將逐年消耗龐大的庫存。 如此, 這也奠定了今後玉米市場步入上升週期的堅實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