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家訪談」血常規檢驗單上都寫了啥?

發燒、腹瀉、腹痛、臉色蒼白、乏力、皮膚有淤血……出現任何一項症狀,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醫生都會說一句:“先去驗個血吧。 ”這個驗血,就是血常規檢查。

這項簡單的檢查卻非常重要,一張血常規檢查,不僅對整體瞭解身體基本情況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可在身體還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及早發現某些疾病,因為高於或低於正常值均提示有患上血液病的可能。

專家:檢驗科副主任技師

鄭翠玲

血常規, 是我們最常做的檢查。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三類細胞。 我們只要分清楚這三種細胞在身體內的作用和它們數量提示的症狀, 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就是小事一樁了。

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作為常規檢查項目中的一種, 一般檢查都會涉及到這個專案。 血常規, 是用來查看那些在血液中流動的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類細胞)的數量, 形態及其分佈的一種化驗。 因此, 它的檢查項目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數量等等。

血常規檢查往往並不是專一的對應某一種或者某幾種疾病的, 我個人認為血常規檢測的意義第一在於發現許多全身性疾病(比如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的早期跡象,

但往往不能確診為某一種疾病;第二在於瞭解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等。

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 所有的檢驗專案都是為臨床服務, 醫生除了參考檢驗結果, 還要結合影像學、病理學的檢查, 高端一點還會做基因方面的篩查, 綜合一切檢查結果以及病人的症狀、體征和查體結果, 才能做出疾病的診斷。

血常規中有哪幾項指標?分別代表什麼?

紅細胞負責把氧氣和營養運輸到全身器官, 再把身體內的廢物搬運出去。 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特種蛋白質, 稱為血紅蛋白。 此外, 我們檢測血型也是使用紅細胞。

白細胞的作用是殺滅細菌和病毒並且監視身體的穩定,

它們就像身體裡的軍隊, 保護我們的安全。 白細胞按其形態可分5類:中性粒細胞, 是白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 它的功能是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 就像是解放軍戰士, 如果有不法分子(細菌)出現, 那它就會毫不留情的出擊並消滅他們。

淋巴細胞, 是精心訓練的特種部隊。 它專門對付像病毒等難纏的敵人。 所以在病毒感染時, 淋巴細胞一般會升高。

血小板, 是參與止血和凝血的重要細胞, 專門負責修補破損的血管。 作為血管裡的維修隊, 他們堅決奉行“哪裡壞了去哪裡的觀念”, 一旦有傷口出現, 他們會立即趕到, 用自己的身軀填補缺口。

紅細胞數量增減與血紅蛋白增減基本一致, 兩者計數、計量低於正常, 就是通常俗稱的貧血。

白細胞計數最常用的意義是其數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此外還有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會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傷寒副傷寒、嚴重敗血症等等。

血小板計數:高於正常值, 提示高凝狀態, 表明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 小於正常值, 提示低凝狀態, 也就是有出血傾向, 比如過敏性紫癜的患者這項數值就更需要關注, 另外, 結合凝血功能的檢查, 如果有提示嚴重出血傾向的, 不可以做手術, 包括各種穿刺、介入都不可以。

抽血化驗時, 靜脈血和末梢血有什麼不同?

靜脈血一般採用肘靜脈,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與檢驗專案多少有關,抽血量一般為幾毫升,一般常用於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球蛋白、甲狀腺功能等生物化學及免疫學試驗和絕大多數特殊試驗。

末梢血通常採用手指血和耳垂血,采血量較少,多在0.1~0.5 ml左右,常用於血常規檢查、血型鑒定、快速血糖檢測等簡單快速的試驗。由於末梢血液迴圈較差,受溫度影響和采血情況影響較大,不能完全保證檢驗的品質;靜脈血可重複檢測,檢測結果準確性高;因此,末梢血在臨床逐漸有被靜脈血取代的趨勢。

靜脈血也面臨著某些患者采血困難及采血量大等問題:當臨床上遇到一些如嬰兒、大面積燒傷以及某些經常需要采血檢查的血液病、腫瘤化療等患者,不能或不宜靜脈采血,對於這些特殊病例的血細胞檢測問題有待檢驗工作者解決。

末梢血與靜脈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是有差異: (1) RBC、WBC、Hb、HCT、MCHC(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末梢血明顯低於靜脈血。(2) PLT末梢血比靜脈血低。

我們在做血常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血常規檢查結果與進食的關係不大的,因此血常規檢查不需要空腹。但是對於血脂特別高的病人,我們還是建議病人儘量清淡飲食。有些特殊病人由於自身的原因會導致血常規結果異常。

其中,我們腫瘤病人身上容易出現的幾種情況為例:

(1)冷凝集現象引起紅細胞計數明顯減少,這是由於血液離開人體後,溫度低於37℃時,紅細胞發生聚集導致的。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在秋冬季節。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一般都會把情況和病人或家屬說清楚,以後查血常規時,要抽完血後立即進行檢測,甚至對標本進行溫浴處理後再檢測。

(2)抗凝劑引起的血小板假性減低,這種病人的血小板計數結果往往非常低,但是沒有出血傾向。顯微鏡檢查發現大片的凝集血小板。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會和病人溝通,更換抗凝劑後重新檢測,血小板計數結果往往是正常的。

(3)輸注脂肪乳,腫瘤病人經常需要輸脂肪乳,如果在輸注過程中或結束後立即采血檢查血常規,往往會導致血紅蛋白結果的假性增高。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會和臨床聯繫,在輸注後至少12小時才能進行采血檢測血常規。

轉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保健站》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

末梢血通常採用手指血和耳垂血,采血量較少,多在0.1~0.5 ml左右,常用於血常規檢查、血型鑒定、快速血糖檢測等簡單快速的試驗。由於末梢血液迴圈較差,受溫度影響和采血情況影響較大,不能完全保證檢驗的品質;靜脈血可重複檢測,檢測結果準確性高;因此,末梢血在臨床逐漸有被靜脈血取代的趨勢。

靜脈血也面臨著某些患者采血困難及采血量大等問題:當臨床上遇到一些如嬰兒、大面積燒傷以及某些經常需要采血檢查的血液病、腫瘤化療等患者,不能或不宜靜脈采血,對於這些特殊病例的血細胞檢測問題有待檢驗工作者解決。

末梢血與靜脈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是有差異: (1) RBC、WBC、Hb、HCT、MCHC(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末梢血明顯低於靜脈血。(2) PLT末梢血比靜脈血低。

我們在做血常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血常規檢查結果與進食的關係不大的,因此血常規檢查不需要空腹。但是對於血脂特別高的病人,我們還是建議病人儘量清淡飲食。有些特殊病人由於自身的原因會導致血常規結果異常。

其中,我們腫瘤病人身上容易出現的幾種情況為例:

(1)冷凝集現象引起紅細胞計數明顯減少,這是由於血液離開人體後,溫度低於37℃時,紅細胞發生聚集導致的。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在秋冬季節。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一般都會把情況和病人或家屬說清楚,以後查血常規時,要抽完血後立即進行檢測,甚至對標本進行溫浴處理後再檢測。

(2)抗凝劑引起的血小板假性減低,這種病人的血小板計數結果往往非常低,但是沒有出血傾向。顯微鏡檢查發現大片的凝集血小板。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會和病人溝通,更換抗凝劑後重新檢測,血小板計數結果往往是正常的。

(3)輸注脂肪乳,腫瘤病人經常需要輸脂肪乳,如果在輸注過程中或結束後立即采血檢查血常規,往往會導致血紅蛋白結果的假性增高。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會和臨床聯繫,在輸注後至少12小時才能進行采血檢測血常規。

轉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保健站》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