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爭論上不上雲到上什麼雲 企業的這些變化說明了啥

“再不上雲就落伍了”。 目前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追趕雲計算的潮流。 在過去, 爭論的焦點是上不上雲, 而今, 更多地討論上什麼雲。
2017, 或是企業向雲端遷移大爆發之年。
一批互聯網巨頭企業迅速搶灘佈局產業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領域, 以BAT為代表, 在雲計算領域佈局迅猛, 外資雲如AWS、微軟、IBM, 也都希望通過合作模式進入中國市場。 公有雲、資料智慧、雲安全都成為公認的大趨勢。
在雲計算產業鏈中, 有三類角色在積極參與, 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終端使用者、雲應用開發商和雲平臺提供商。

終端使用者:

企業上雲的“九陽真經”

在移動互聯的今天, 傳統製造企業在思考, 怎樣運用新的資訊技術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從2013年初開始, 九陽股份陸續將涉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供應商、經銷商、內部員工管理在內的等近百項業務, 放到了以阿裡雲為主的雲端。

在九陽看來, 將資訊化應用系統逐步搬到雲端, 是企業更直面用戶的必然, 是企業數字轉型的前提, 是提升運營效率的關鍵一環。

作為國內知名的飲食電器企業, 九陽在雲端部署了市場行銷分析系統, 每名導購員, 每天要將銷售情況、顧客回饋等資料通過移動終端上傳到雲上, 每個售後點也要將維修資料上傳雲端。 然後, 利用阿裡雲的大屏展示功能, 九陽將企業關心的銷售資料和關鍵的生產資料, 顯示到公司內部的大平臺上。 視覺化的資料, 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及決策的能力提升很大。

“將前端資料視覺化, 進而指導後方研發生產, 以前的做法達不到這種效果。 ”在位於杭州下沙的九陽股份有限公司裡, 其資訊管理部系統管理負責人告訴記者。

智慧家電是九陽面向未來的一大戰略。 豆漿機等廚房家電“上網”, 會產生大量的交互資料, 企業也需要與使用者不時來個互動, 發個紅包禮券等……企業不斷地上線新應用, 將導致硬體成本的無限投入。

“智慧家電類業務, 將來的應用人數可能是百萬級的, 如果系統由企業自行建設, 不僅要在網路基礎設施如頻寬上投入大量成本, 而且在技術上也是挑戰。 ”相比傳統方式, 這名負責人更看好雲端應用, “佈置在阿裡雲上面, 就非常便捷。 雲平臺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部署和交付, 一項應用半小時就能用了。 如果以傳統方式部署, 一個新增項目或許還要去買伺服器, 光審批採購就得花去不少時間。

此外, 我們不僅用到阿裡雲的主機、資料庫, 還用到它的安全產品來對企業的資訊系統提供安全保障, 如果企業自己來做, 成本會非常高。 ”

根據業務的特性, 一些適合在雲上佈置的項目, 原生地被部署到了阿裡雲上, 但也有一些隻適合企業內部使用的資料, 九陽經過慎重考慮後, 仍採用了自己的資料中心。 嚴格來說, 九陽所採用的是“混合雲”模式。

該負責人說:“企業上雲, 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發展, 要將企業的需求擺在首位。 九陽從2013年就開始實踐上雲, 是行業中的先行者。 經過實踐, 我們認為有一部分業務與雲天然貼合, 適合在雲平臺上進行應用。 有一部分業務不適合上雲, 就不放在雲端。 ” 在他看來, 企業上雲並不需要追求完全的“雲化”,

而是要找到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模式。

上雲後, 企業的資訊化成本是一個持續下降的過程。 4年時間, 九陽已經實實在在體會到將系統部署到雲端後的效益提升, 硬體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可控、項目週期縮短。 有些收益已清晰可見, 比如網路頻寬方面, “如果不使用阿裡雲, 每年的成本至少要增加30%到50%。 ”該負責人說。

雲應用開發商:

資訊化改造

開啟智造之路

傳化在“互聯網+智慧物流”模式的實踐給眾多企業作了很好的示範。其提出的“雲車”和“雲物流”兩朵雲,正在逐步構建中國公路物流網路運行系統的全新未來。

“以傳化網為核心,打造生態圈基礎建設賦能整個行業。”傳化物流集團副總裁項天成告訴記者,傳化打造的是一個線上線下軟硬結合的立體網路,同時也是用於承載生產製造業生態圈各種服務的開放平臺。充分利用大資料,通過智慧派單、拼貨,來解決空駛、空載問題,從而實現了共用運力資源,解決了貨和車遍佈各地、供需高度碎片化、資訊極度不匹配的痛點,並最終幫助企業達到提升物流效率的目標。

“有了足夠多資料的沉澱形成智慧。”項天成透露,下一步,傳化將形成一個具備智慧的物流大腦,以更好地服務於整個製造業。

擁有上雲需求的企業基本為廣大中小型企業,而他們的上雲,需要首先經歷基礎性的資訊化改造,而這一過程則要通過雲技術服務公司來實現。而美林資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所處的智慧電網和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獨佔鰲頭。

成立於1998年的美林專注於資料價值的挖掘,並憑藉其高維視覺化、資料採擷、大資料應用開發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幫助企業完成改造,完成上雲的基礎。

今年年初,美林更是牽手國內裝備製造龍頭企業西子集團,成為西子實現智慧製造戰略佈局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韓庚午是美林資料智慧製造領域的工程師,在深入西子電梯製造工廠的半個月時間裡,他經過實地調研,以及和工廠管理人員、一線員工的溝通,發現存在資料斷層和資訊孤島的問題,各流程間的資料互相割裂,並沒有被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來,然而這些沉睡的資料卻是一筆潛在的巨大財富。看到提升空間的韓庚午立刻動員美林和西子的工程師一起,制定了包括構建資料平臺、豐富業務功能、生產經營管控、資料分析與優化的實施路徑。

“同西子的合作,也是對我們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多年積累的一種認可。”美林資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瓊表示,目前,美林正為西子提供生產經營管控、研發設計、維護維修等一系列的改造工作,並看到了其中可提升到的巨大空間,未來,美林將和西子共同打造一個可複製和推廣的屬於裝備製造領域的應用,為行業打造樣板,以幫助更多的製造業企業。

在浙江,和美林一樣致力於幫助企業上雲的雲技術服務公司還有200多家。“由於企業需求的較大差異和企業自身薄弱的資訊化基礎,使得企業上雲並非易事。”李瓊指出,在個人消費領域,買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個人的資訊化改造,但企業的資訊化改造卻不是這樣簡單的事。其需要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自身的情況等各方面因素作出適當的回饋並進行改造和提升。此外,企業上雲也需要經歷長久的教育市場週期,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和良性運轉的生態環境。

平臺提供商:

“工業大腦”

帶來的“火花”

一顆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工業大腦能帶來什麼?在阿裡雲人工智慧科學家閔萬里看來,工業生產是最典型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 每個感測器一秒鐘可以採集數千次數據,幾十個生產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參數,面對這樣海量的資料,人類的經驗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雲計算卻能為傳統工業生產線的智慧化改造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行業巨頭,中策橡膠每天都要消耗千噸量級的橡膠,原材料則是從全球採購來的、大約每塊30公斤左右的橡膠塊。然而,橡膠是天然植物,不同產地、不同批次等因素加之平均以百噸計的進貨量,意味著從源頭實現每一塊原材料的定檢幾乎是不現實的。向雲端的轉型,卻讓曾經的不可能化作現實:阿裡雲ET可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出每一塊橡膠的“出身”,並給出最優的資源組合方案。

這正是雲計算選擇製造業作為切口的意義。今年3月29日,阿裡雲正式發佈ET工業大腦,希望通過資料、演算法對傳統的工業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在此之前,ET工業大腦曾入駐位於蘇州的能源巨頭企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將其生產良品率提升1個百分點。

ET工業大腦的發佈無疑找到了最佳的時間點。今年4月,浙江做了兩件事:全面推進“十萬企業上雲”;省政府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的革新去幫助中國製造業提升1%的良品率,按照浙江當前的產業規模,這相當於每年能增加數百億利潤。”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表示,ET工業大腦有望在浙江大規模落地,在《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下,浙江省、企業、雲服務商多方聯手推進科技與製造業的融合,煥新實體製造業。

向雲端邁進的浙江製造業,要展示的不僅是自身的輕盈姿態,更是通往製造強省的智慧之路。今年4月19日,吉利對外透露,其汽車模擬模擬等多個核心領域均已採用高性能雲計算技術實現。

對資料的深度挖掘和應用,帶動企業生產製造、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的轉變。引入阿裡雲的彈性計算、企業級互聯網中介軟體、大資料分析等公共雲服務,吉利汽車構建了國內首個雲端互聯網行銷服務平臺,通過全鏈路業務的“線上化”,吉利希望能將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即時回饋到生產、設計、製造等環節中,為汽車產業發展探索一條智慧化之路。

新技術與製造業碰撞的另一層意義,在於為企業換道超車提供機遇。在浙江寧波,阿裡雲和沁園合作了三款智能淨水器。“智慧”的關鍵,在於沁園緊緊抓住了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痛點——更換濾芯,研發出一款智能濾芯。通過APP,智慧濾芯不光可以讓你看到淨水器帶來的淨水變化數值,更能精確計算每根濾芯的使用情況,甚至附帶提示更換、到期提醒、一鍵購買等服務功能。

去年4月,阿裡雲宣佈與寧波慈溪達成一項智慧家電領域的物聯網創新應用戰略合作。如今,以奧克斯、沁園、公牛為代表的家電品牌正以亮眼的表現,為家電集群的轉型升級點亮燎原的星星之火。

專家觀點:

浙江省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

用十萬撬動

百萬工業企業

“推進‘十萬企業上雲’,是‘雲上浙江’的重要路徑。”對於浙江提出的“十萬企業上雲”,浙江省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認為,“我省希望通過推動一批企業與雲計算、大資料、互聯網、物聯網親密擁抱、密切融合,來產生出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產品業態、新的企業組織方式,找到新的資訊技術在路徑上、內容上、方法上、數量上轉型升級的軌跡和路徑,實現創新驅動的新路程再造和模式變革。”

在蘭建平看來,“十萬企業上雲”,每一個字都不容忽視——

“雲”,“不僅是雲計算,還包括雲的基礎設施、雲的應用平臺、雲的終端使用,這是一個全方位的雲概念。”他說。

“上”,在蘭建平看來:“企業上雲,重要的在於這個‘上’字,有條件的要快上,這是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須選擇,唯有順勢才能而為。”圍繞“雲上浙江”這樣的技術平臺、應用平臺、模組平臺,體現企業的構架重新構造、產品方式重新設計、生產方式重新形成。這樣一種系統的、以雲為標誌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滲透,甚至基於此形成新經濟範式。

“十萬”,我省有百萬家工業企業,浙江希望以其10%來撬動。“十萬的量並不大。”蘭建平說,“目前,我們還沒有計算過規上企業中有多少家上雲,但我認為上雲的重點一定在規上企業。”

“企業”是上雲的重點。“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只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充分應用以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企業的經濟發展模式才能從原來的煤炭型、土地型、打工型,向現在的雲計算型、智慧制造型、互聯網+型轉型。”蘭建平說

如果說“雲”是技術背景,那麼,“十萬”是數量定義、“企業”是上雲重點,“上”是管道支撐。

浙江提出“十萬企業上雲”有其背後的邏輯。

第一,雲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從原來的高速公路、鐵路建設,走向了雲網端等技術條件的建設。“雲上浙江”、“資料強省”,就是浙江在現代基礎設施上所做的努力,wifi、直連點、骨幹,會成為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新基礎設施。

第二,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變成了資料資源,遠遠超過傳統的煤炭石油。在“雲上浙江”的背景條件下,資料資源將更有價值。並且,資料資源越運用越值錢,而傳統資源只會被消耗殆盡。

第三,在衡量一個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體現過程中,資訊化的程度體現了經濟水準的高低或價值量的大小。

“雲上經濟將考驗政府駕馭經濟的能力。”蘭建平說。

微軟亞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元慶——

“雲、大、物、智”

奏響新樂章

大約兩年前,當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第一次提出“構建微軟智慧雲”的遠見時,很多人在問,微軟Azure究竟智慧在什麼地方?如今,人工智慧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全民熱詞”,而我們在構建微軟智慧雲上的戰略規劃也顯得越發清晰起來——微軟的目標是普及人工智慧全民化(Democratizing AI)——將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轉化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工具、平臺和服務。

中國的雲計算市場正在進入快速成長期,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國內雲計算市場實現了超過30%的連續年度增長。微軟智慧雲Azure,在過去三年間已經將雲計算規模擴展了一倍。未來12個月,還將令雲計算規模再提升一倍。

微軟智慧雲Azure的目標,就是通過打造一系列PaaS級數據服務,説明使用者簡化大資料處理和分析的過程,全面加速從資料到業務洞察再到智慧決策的過程,讓資料真正高效地服務于業務創新。

Azure SQL資料倉庫已在中國市場正式上線,它提供了一個完全託管、高度可縮放的雲端資料倉庫服務,能以千萬億位元組的規模進行大規模的並行處理。Azure SQL資料倉庫的存儲和計算服務可獨立縮放,根據使用者需要進行動態部署,在幾分鐘內就能完成計算能力的增加、收縮或者暫停操作,使用者僅為查詢性能付費,從而大大壓縮了使用成本。此外,Azure SQL資料倉庫採用與SQL Server和微軟分析平臺系統相同的資料庫引擎,可以靈活選擇資料存儲位置,實現跨雲端、本地和不同設備的無縫銜接。

日前,工信部發佈了《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提出2019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並明確指出,目前雲計算已經從概念導入進入到廣泛普及、應用繁榮的新階段,成為提升資訊化發展水準,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可以想見,被寄予重望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期。

以“雲、大、物、智”為切入點,微軟將繼續加深與中國雲計算產業和雲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繫,立足本土運營,發揮技術優勢,致力於將微軟智慧雲打造成一個安全可信、成熟高效,並能持續創造價值的創新平臺,説明更多的中國客戶、合作夥伴和開發者,贏得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新機遇。

雲應用開發商:

資訊化改造

開啟智造之路

傳化在“互聯網+智慧物流”模式的實踐給眾多企業作了很好的示範。其提出的“雲車”和“雲物流”兩朵雲,正在逐步構建中國公路物流網路運行系統的全新未來。

“以傳化網為核心,打造生態圈基礎建設賦能整個行業。”傳化物流集團副總裁項天成告訴記者,傳化打造的是一個線上線下軟硬結合的立體網路,同時也是用於承載生產製造業生態圈各種服務的開放平臺。充分利用大資料,通過智慧派單、拼貨,來解決空駛、空載問題,從而實現了共用運力資源,解決了貨和車遍佈各地、供需高度碎片化、資訊極度不匹配的痛點,並最終幫助企業達到提升物流效率的目標。

“有了足夠多資料的沉澱形成智慧。”項天成透露,下一步,傳化將形成一個具備智慧的物流大腦,以更好地服務於整個製造業。

擁有上雲需求的企業基本為廣大中小型企業,而他們的上雲,需要首先經歷基礎性的資訊化改造,而這一過程則要通過雲技術服務公司來實現。而美林資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所處的智慧電網和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獨佔鰲頭。

成立於1998年的美林專注於資料價值的挖掘,並憑藉其高維視覺化、資料採擷、大資料應用開發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幫助企業完成改造,完成上雲的基礎。

今年年初,美林更是牽手國內裝備製造龍頭企業西子集團,成為西子實現智慧製造戰略佈局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韓庚午是美林資料智慧製造領域的工程師,在深入西子電梯製造工廠的半個月時間裡,他經過實地調研,以及和工廠管理人員、一線員工的溝通,發現存在資料斷層和資訊孤島的問題,各流程間的資料互相割裂,並沒有被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來,然而這些沉睡的資料卻是一筆潛在的巨大財富。看到提升空間的韓庚午立刻動員美林和西子的工程師一起,制定了包括構建資料平臺、豐富業務功能、生產經營管控、資料分析與優化的實施路徑。

“同西子的合作,也是對我們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多年積累的一種認可。”美林資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瓊表示,目前,美林正為西子提供生產經營管控、研發設計、維護維修等一系列的改造工作,並看到了其中可提升到的巨大空間,未來,美林將和西子共同打造一個可複製和推廣的屬於裝備製造領域的應用,為行業打造樣板,以幫助更多的製造業企業。

在浙江,和美林一樣致力於幫助企業上雲的雲技術服務公司還有200多家。“由於企業需求的較大差異和企業自身薄弱的資訊化基礎,使得企業上雲並非易事。”李瓊指出,在個人消費領域,買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個人的資訊化改造,但企業的資訊化改造卻不是這樣簡單的事。其需要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自身的情況等各方面因素作出適當的回饋並進行改造和提升。此外,企業上雲也需要經歷長久的教育市場週期,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和良性運轉的生態環境。

平臺提供商:

“工業大腦”

帶來的“火花”

一顆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工業大腦能帶來什麼?在阿裡雲人工智慧科學家閔萬里看來,工業生產是最典型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 每個感測器一秒鐘可以採集數千次數據,幾十個生產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參數,面對這樣海量的資料,人類的經驗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雲計算卻能為傳統工業生產線的智慧化改造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行業巨頭,中策橡膠每天都要消耗千噸量級的橡膠,原材料則是從全球採購來的、大約每塊30公斤左右的橡膠塊。然而,橡膠是天然植物,不同產地、不同批次等因素加之平均以百噸計的進貨量,意味著從源頭實現每一塊原材料的定檢幾乎是不現實的。向雲端的轉型,卻讓曾經的不可能化作現實:阿裡雲ET可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出每一塊橡膠的“出身”,並給出最優的資源組合方案。

這正是雲計算選擇製造業作為切口的意義。今年3月29日,阿裡雲正式發佈ET工業大腦,希望通過資料、演算法對傳統的工業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在此之前,ET工業大腦曾入駐位於蘇州的能源巨頭企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將其生產良品率提升1個百分點。

ET工業大腦的發佈無疑找到了最佳的時間點。今年4月,浙江做了兩件事:全面推進“十萬企業上雲”;省政府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的革新去幫助中國製造業提升1%的良品率,按照浙江當前的產業規模,這相當於每年能增加數百億利潤。”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表示,ET工業大腦有望在浙江大規模落地,在《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下,浙江省、企業、雲服務商多方聯手推進科技與製造業的融合,煥新實體製造業。

向雲端邁進的浙江製造業,要展示的不僅是自身的輕盈姿態,更是通往製造強省的智慧之路。今年4月19日,吉利對外透露,其汽車模擬模擬等多個核心領域均已採用高性能雲計算技術實現。

對資料的深度挖掘和應用,帶動企業生產製造、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的轉變。引入阿裡雲的彈性計算、企業級互聯網中介軟體、大資料分析等公共雲服務,吉利汽車構建了國內首個雲端互聯網行銷服務平臺,通過全鏈路業務的“線上化”,吉利希望能將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即時回饋到生產、設計、製造等環節中,為汽車產業發展探索一條智慧化之路。

新技術與製造業碰撞的另一層意義,在於為企業換道超車提供機遇。在浙江寧波,阿裡雲和沁園合作了三款智能淨水器。“智慧”的關鍵,在於沁園緊緊抓住了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痛點——更換濾芯,研發出一款智能濾芯。通過APP,智慧濾芯不光可以讓你看到淨水器帶來的淨水變化數值,更能精確計算每根濾芯的使用情況,甚至附帶提示更換、到期提醒、一鍵購買等服務功能。

去年4月,阿裡雲宣佈與寧波慈溪達成一項智慧家電領域的物聯網創新應用戰略合作。如今,以奧克斯、沁園、公牛為代表的家電品牌正以亮眼的表現,為家電集群的轉型升級點亮燎原的星星之火。

專家觀點:

浙江省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

用十萬撬動

百萬工業企業

“推進‘十萬企業上雲’,是‘雲上浙江’的重要路徑。”對於浙江提出的“十萬企業上雲”,浙江省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認為,“我省希望通過推動一批企業與雲計算、大資料、互聯網、物聯網親密擁抱、密切融合,來產生出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產品業態、新的企業組織方式,找到新的資訊技術在路徑上、內容上、方法上、數量上轉型升級的軌跡和路徑,實現創新驅動的新路程再造和模式變革。”

在蘭建平看來,“十萬企業上雲”,每一個字都不容忽視——

“雲”,“不僅是雲計算,還包括雲的基礎設施、雲的應用平臺、雲的終端使用,這是一個全方位的雲概念。”他說。

“上”,在蘭建平看來:“企業上雲,重要的在於這個‘上’字,有條件的要快上,這是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須選擇,唯有順勢才能而為。”圍繞“雲上浙江”這樣的技術平臺、應用平臺、模組平臺,體現企業的構架重新構造、產品方式重新設計、生產方式重新形成。這樣一種系統的、以雲為標誌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滲透,甚至基於此形成新經濟範式。

“十萬”,我省有百萬家工業企業,浙江希望以其10%來撬動。“十萬的量並不大。”蘭建平說,“目前,我們還沒有計算過規上企業中有多少家上雲,但我認為上雲的重點一定在規上企業。”

“企業”是上雲的重點。“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只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充分應用以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企業的經濟發展模式才能從原來的煤炭型、土地型、打工型,向現在的雲計算型、智慧制造型、互聯網+型轉型。”蘭建平說

如果說“雲”是技術背景,那麼,“十萬”是數量定義、“企業”是上雲重點,“上”是管道支撐。

浙江提出“十萬企業上雲”有其背後的邏輯。

第一,雲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從原來的高速公路、鐵路建設,走向了雲網端等技術條件的建設。“雲上浙江”、“資料強省”,就是浙江在現代基礎設施上所做的努力,wifi、直連點、骨幹,會成為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新基礎設施。

第二,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變成了資料資源,遠遠超過傳統的煤炭石油。在“雲上浙江”的背景條件下,資料資源將更有價值。並且,資料資源越運用越值錢,而傳統資源只會被消耗殆盡。

第三,在衡量一個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體現過程中,資訊化的程度體現了經濟水準的高低或價值量的大小。

“雲上經濟將考驗政府駕馭經濟的能力。”蘭建平說。

微軟亞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元慶——

“雲、大、物、智”

奏響新樂章

大約兩年前,當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第一次提出“構建微軟智慧雲”的遠見時,很多人在問,微軟Azure究竟智慧在什麼地方?如今,人工智慧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全民熱詞”,而我們在構建微軟智慧雲上的戰略規劃也顯得越發清晰起來——微軟的目標是普及人工智慧全民化(Democratizing AI)——將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轉化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工具、平臺和服務。

中國的雲計算市場正在進入快速成長期,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國內雲計算市場實現了超過30%的連續年度增長。微軟智慧雲Azure,在過去三年間已經將雲計算規模擴展了一倍。未來12個月,還將令雲計算規模再提升一倍。

微軟智慧雲Azure的目標,就是通過打造一系列PaaS級數據服務,説明使用者簡化大資料處理和分析的過程,全面加速從資料到業務洞察再到智慧決策的過程,讓資料真正高效地服務于業務創新。

Azure SQL資料倉庫已在中國市場正式上線,它提供了一個完全託管、高度可縮放的雲端資料倉庫服務,能以千萬億位元組的規模進行大規模的並行處理。Azure SQL資料倉庫的存儲和計算服務可獨立縮放,根據使用者需要進行動態部署,在幾分鐘內就能完成計算能力的增加、收縮或者暫停操作,使用者僅為查詢性能付費,從而大大壓縮了使用成本。此外,Azure SQL資料倉庫採用與SQL Server和微軟分析平臺系統相同的資料庫引擎,可以靈活選擇資料存儲位置,實現跨雲端、本地和不同設備的無縫銜接。

日前,工信部發佈了《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提出2019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並明確指出,目前雲計算已經從概念導入進入到廣泛普及、應用繁榮的新階段,成為提升資訊化發展水準,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可以想見,被寄予重望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期。

以“雲、大、物、智”為切入點,微軟將繼續加深與中國雲計算產業和雲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繫,立足本土運營,發揮技術優勢,致力於將微軟智慧雲打造成一個安全可信、成熟高效,並能持續創造價值的創新平臺,説明更多的中國客戶、合作夥伴和開發者,贏得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新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