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波音空客:即便中俄聯手,C929遠端客機20年後才能追到今天

中俄又聯手了!這一次, 是要造真正的大飛機——C929遠端寬體客機。

據媒體報導, 2017年5月22日, 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俄商飛)在上海正式成立。 雙方已完成了C929飛機級指標初步定義, 明確了基本型的航程(12000公里)和座級(280座)。

相對於“C929”的低調亮相, 波音和空客兩大飛機製造巨頭分別派出波音787和A350, 這兩者不僅現場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也是市場上的佼佼者。

c929模型現身珠海航展

截至目前, 波音787在全球市場的訂單已經達到1208架, 全球的交付量已達481架, 今年年底, 波音787系列在國內將交付超過40架。 而空客A350已經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了來自43個客戶的810架的訂單, 其中交付45架。 在中國市場上, 也已經有東航訂購的20架、國航訂購的10架、川航以租賃方式引進的4架A350-900飛機以及海航旗下香港航空訂購的15架A350-900。

B787的性能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檢驗, 而A350實際使用效果還不是特別清楚。 由於A350的設計交付要比B787晚,

應用了更先進的技術、性能應該會更好一些。

不管是波音還是空客, 未來都將中國當做重點戰略市場, 而中國商飛則勇敢向兩大巨頭發起挑戰, 成為遠端寬體機的市場攪局者。 從座級數來看, 未來“C929”將與空客A350和波音787構成直接競爭。

波音787客機模仿戰鬥機進行特技表演

那麼, 為何中俄要聯手造大飛機呢?背後根本原因有四:

一、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深度合作是全方位的, 包括產業合作。

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能源和軍工方面, 還需要更多產業化合作才匹配中俄的戰略協作地位, 所以像中俄商飛這種產業深度合作一旦取得成功, 未來中俄必然會有更多高端合作。

二、中俄在技術上互補。

中俄在大型客機方面技術上互補。 對中國而言, 由於大型客機研發起步不久, 所以技術上不成熟, 但中國有資金、有新的研發團隊, 運作效率更高, 再加上擁有更大規模的市場和更加成體系的基礎工業, 中國在某些方面已經擁有自己的優勢。

俄羅斯相比中國在研發客機方面有更多的經驗和技術, 特別是在發動機技術方面, 但俄羅斯缺少資金、缺少市場和可持續研發能力。 所以, 中俄在這種情況下互補研發, 可以更快地讓大型客機技術成熟, 可以更快地實現升級換代。

外形變態地俄羅斯圖144超音速客機

三、中俄聯手才能更快追上波音與空客, 才能更快參與國際競爭, 把握戰略機遇。

俄羅斯客機由於市場競爭力弱一直沒什麼市場, 客機技術也與波音和空客差距較大, 中國的C919剛首飛, 差距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 中國和俄羅斯要想在未來大飛機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 聯手是最好選擇。 中俄聯手優勢互補, 20年後有望和空客與波音三分天下。

四、“一帶一路”的肉中俄一起吃。

毫無疑問, 中俄聯合研發的大型客機未來很長時間的目標客戶一定是新興發展中國家市場, 直白說主要是基於“一帶一路”上的新興市場國家。 中國聯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 未來相關利益也必然聯合分配。

此前, 無論ARJ21還是C919, 都是中國商飛自主研製,為何C929要進行中俄聯合研製?航空業內專家表示,C919是窄體單通道客機,中國此前研製運十、代工建造麥道系列客機,已經為單通道客機的研製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寬體客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中國此前從未涉足,缺乏技術經驗。

伊爾-96(ilyushin+il-96)是由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

俄羅斯作為航空製造老牌強國,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也有過寬體客機的研製經歷。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就研製了一款名伊爾-96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在指標上接近空客A340和波音777,但是性能上、經濟性上仍有較大差距。實際上從前蘇聯到俄羅斯,很早就有伊爾-96客機的改進計畫,即開發伊爾-98客機,主要就是用兩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替代現有的四部發動機,從而提高飛機的經濟性。但是因為缺乏經費,這個計畫一直處於停頓狀態。如今寬體客機市場已經被波音和空客壟斷,俄羅斯早已推出該領域競爭舞臺,不管是俄羅斯意圖重新回歸,還是中國要實現從無到有的探索,中俄合作,無疑是打破壟斷、加入競爭行列的最佳途徑。

中俄進行大型客機的合作,未來在研發上必然能加快中國大飛機的研製步伐,這是一件大好事!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都是中國商飛自主研製,為何C929要進行中俄聯合研製?航空業內專家表示,C919是窄體單通道客機,中國此前研製運十、代工建造麥道系列客機,已經為單通道客機的研製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寬體客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中國此前從未涉足,缺乏技術經驗。

伊爾-96(ilyushin+il-96)是由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

俄羅斯作為航空製造老牌強國,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也有過寬體客機的研製經歷。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就研製了一款名伊爾-96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在指標上接近空客A340和波音777,但是性能上、經濟性上仍有較大差距。實際上從前蘇聯到俄羅斯,很早就有伊爾-96客機的改進計畫,即開發伊爾-98客機,主要就是用兩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替代現有的四部發動機,從而提高飛機的經濟性。但是因為缺乏經費,這個計畫一直處於停頓狀態。如今寬體客機市場已經被波音和空客壟斷,俄羅斯早已推出該領域競爭舞臺,不管是俄羅斯意圖重新回歸,還是中國要實現從無到有的探索,中俄合作,無疑是打破壟斷、加入競爭行列的最佳途徑。

中俄進行大型客機的合作,未來在研發上必然能加快中國大飛機的研製步伐,這是一件大好事!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