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周鴻禕:王思聰不能代表10億用戶評價共用充電寶

公司同事愚人節開腦洞, 說我們要做個有技術含量的共用單車, 讓很多人誤會了。 最近很多人就問我怎麼看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

我覺得互聯網共用單車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了, 我們不會進入。 但可以聊聊。

共用單車為什麼沒有技術創新了?

目前共用單車的市場競爭, 可以說已經不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了。

我覺得原因有很多, 但一定不是共用單車廠商技術不行或者沒有想法。

之所以沒有做那麼多的技術創新, 一個我覺得是如果在共用單車上做了太多的技術創新, 那麼單車成本就高了, 進而對資本的需求就高了。

其次是, 現在共用單車的破壞率太高了。 我看到有人說, 如果你在路邊看到孤伶伶的一輛車在那沒人騎, 那這輛車一定是壞的。 那麼, 如果在車上做了太多技術創新的產品, 加了值錢的零件, 我覺得一定會被偷走。 比如加個太陽能充電板, 估計還沒給車內的電池充好電就被偷走了。 或者像愚人節我們說的那個, 加個行車記錄儀, 我覺得這樣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共用單車被損毀的概率。

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做共用單車, 被拆毀的概率一定非常高(圖片來自愚人節活動)

然後回到用戶需求上, 對於共用單車的用戶來說, 現在的第一關注點是能不能找到車騎, 能找到車騎, 和騎起來有沒有增值服務是有區別的, 前者是剛需, 後者是體驗升級。 現在我們看的一些共用單車就是, 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但架不住車多, 能解決用戶的剛需。

所以, 如果說我現在要做共用單車, 我覺得應該老老實實做一個非常皮實, 怎麼也摔不壞, 輪胎不漏氣, 永遠不會掉鏈子的自行車,

這個可能會更實際一點。

王思聰不能代表十億用戶評價共用充電寶

我知道王思聰最近也關注了共用充電寶這個事情。 不管是共用單車還是共用充電寶, 實話說, 剛開始我也看不懂, 只是我沒有輕易下結論。

因為我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最早我們做安全、做免費殺毒的時候, 進行創新的時候, 很多人也看不懂, 包括我們的股東。 所以有時候, 一些創新的東西, 可能大家當時都看不懂, 恰恰大家看不懂的東西可能是一種創新。

還有一點, 我不是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的典型用戶。 我出入哪裡都有汽車, 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騎車。 但是我也注意到, 對於360很多員工來說, 下地鐵、下公交之後, 最後一兩公里, 確實是有騎車的需求。

而且, 在公司樓下的街邊, 其他對方, 我也看到很多人騎著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 這至少說明共用單車打動了用戶的心理需求, 滿足了用戶的剛需, 當用戶用習慣了, 可能頻度就上來了。 所以我覺得它是有用戶價值的。

所以有時候我覺得,

不能用自己的感覺去揣測產品, 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體驗產品。 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人, 看產品一定是得有同理心, 看大眾用戶的需求。 王思聰那麼看充電寶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中國只有一個王思聰, 王思聰之外還有十億用戶。

商業模式不是策劃出來的, 而是用戶需求領導出來的

現在看共用單車和共用充電寶類的產品, 是有使用者價值的, 但是現在不一定有營收價值。

其實原先大家都是有營收價值的, 產品解決了使用者需求, 用戶為之付費, 但現在市場競爭過於激烈, 尤其是之前的O2O帶了一個補貼的開頭, 所以現在大家都免費, 甚至貼錢發紅包。 所以造成當前還沒有營收價值的狀態。

雖然現在可能看不清營收價值, 但是當它用戶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也會找到其商業價值。舉例來說,未來顛覆滴滴的可能不是第二個滴滴,而是共用單車。因為共用單車的利用頻率比打車的利用頻率要多,在使用者使用次數多了之後,共用單車知道用戶的行程習慣,在某一次用戶要解鎖使用共用單車的時候,共用單車沒准就提示說你看你這五公里騎的也挺累的,我給你叫個計程車吧。

這是因為有了用戶之後,很多事情在互聯網裡就可以做了。腦洞再大一點,當共用單車用戶越來越多的時候,未來也可能顛覆做支付的企業,也可能顛覆做社交的企業……我覺得這個就是互聯網和創新的魅力。

很多產品,包括共用充電寶,剛出來的時候,可能想法並不完美,有很多缺點。但有很多人在做、很多資金進來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沒准充電寶的產品形態、商業模式會不斷的發展,因為現在也沒有定型。可能做著做著就有新的東西出來,比如是不是有人能做出智慧的充電寶,比如充電寶帶著螢幕,可以玩遊戲可以看視頻,這可能會變成新的模式。

所以,商業模式不是想出來的,不是策劃出來的,也不是媒體在那談論出來的,而是用戶需求不斷的領導著,大家不斷的去打磨、探索出來的。

最早360做免費安全、免費殺毒的時候,實際上也沒有想好商業模式是什麼,就是覺得安全是互聯網用戶的基本需求,可以做。後面出來的360安全流覽器、360導航以及360搜索等等,都是順著用戶需求,慢慢探索出來的,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創業創新不要“一人捅破窗戶紙,千軍萬馬獨木橋”

談到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還想說一點關於國內創業市場的話。

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包括之前的團購、O2O甚至智慧硬體等等創業潮,反映出一點國內創業市場的問題,就是:“一人捅破窗戶紙,千軍萬馬獨木橋”。

在過去的幾波創業大潮之中,每次當有一個人或團隊找到某個突破點之後,大家就一窩蜂跟風模仿,把味道就搞變了。最早,團購帶起了“千團大戰”,然後是O2O市場上的外賣補貼大戰,後來的網約車大戰,到現在變成共用單車大戰,現在共用單車的顏色都不夠用了。

創業市場的競爭最後就這樣變成了資本的遊戲,當然資本很重要,沒有資本共用單車這個事情肯定做不成。但反過來,當公司之間的競爭變成比融資,比誰花錢快,雖然也可能成功,但是這不能成為很多創業公司模仿的對象,畢竟對大多數創業公司來說,不可能完全靠資本來建立壁壘,還是需要靠用產品創新、體驗改進來建立壁壘。

所以,儘管很多媒體在追逐共用單車,它也成為很多媒體報導的焦點,所有資本的追逐點。但是我覺得它應該是創新的一種,不應該成為創新的全部。

創新應該有百花齊放的局面,多樣性創新的世界才能帶來更好的結果。在媒體爭相報導,在投資人覺得再不投資就錯過這個機會的恐慌心理的支配下,我們是不是能夠多看一看其他的創新公司?

你們怎麼看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以及創業創新,歡迎留言交流。

但是當它用戶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也會找到其商業價值。舉例來說,未來顛覆滴滴的可能不是第二個滴滴,而是共用單車。因為共用單車的利用頻率比打車的利用頻率要多,在使用者使用次數多了之後,共用單車知道用戶的行程習慣,在某一次用戶要解鎖使用共用單車的時候,共用單車沒准就提示說你看你這五公里騎的也挺累的,我給你叫個計程車吧。

這是因為有了用戶之後,很多事情在互聯網裡就可以做了。腦洞再大一點,當共用單車用戶越來越多的時候,未來也可能顛覆做支付的企業,也可能顛覆做社交的企業……我覺得這個就是互聯網和創新的魅力。

很多產品,包括共用充電寶,剛出來的時候,可能想法並不完美,有很多缺點。但有很多人在做、很多資金進來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沒准充電寶的產品形態、商業模式會不斷的發展,因為現在也沒有定型。可能做著做著就有新的東西出來,比如是不是有人能做出智慧的充電寶,比如充電寶帶著螢幕,可以玩遊戲可以看視頻,這可能會變成新的模式。

所以,商業模式不是想出來的,不是策劃出來的,也不是媒體在那談論出來的,而是用戶需求不斷的領導著,大家不斷的去打磨、探索出來的。

最早360做免費安全、免費殺毒的時候,實際上也沒有想好商業模式是什麼,就是覺得安全是互聯網用戶的基本需求,可以做。後面出來的360安全流覽器、360導航以及360搜索等等,都是順著用戶需求,慢慢探索出來的,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創業創新不要“一人捅破窗戶紙,千軍萬馬獨木橋”

談到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還想說一點關於國內創業市場的話。

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包括之前的團購、O2O甚至智慧硬體等等創業潮,反映出一點國內創業市場的問題,就是:“一人捅破窗戶紙,千軍萬馬獨木橋”。

在過去的幾波創業大潮之中,每次當有一個人或團隊找到某個突破點之後,大家就一窩蜂跟風模仿,把味道就搞變了。最早,團購帶起了“千團大戰”,然後是O2O市場上的外賣補貼大戰,後來的網約車大戰,到現在變成共用單車大戰,現在共用單車的顏色都不夠用了。

創業市場的競爭最後就這樣變成了資本的遊戲,當然資本很重要,沒有資本共用單車這個事情肯定做不成。但反過來,當公司之間的競爭變成比融資,比誰花錢快,雖然也可能成功,但是這不能成為很多創業公司模仿的對象,畢竟對大多數創業公司來說,不可能完全靠資本來建立壁壘,還是需要靠用產品創新、體驗改進來建立壁壘。

所以,儘管很多媒體在追逐共用單車,它也成為很多媒體報導的焦點,所有資本的追逐點。但是我覺得它應該是創新的一種,不應該成為創新的全部。

創新應該有百花齊放的局面,多樣性創新的世界才能帶來更好的結果。在媒體爭相報導,在投資人覺得再不投資就錯過這個機會的恐慌心理的支配下,我們是不是能夠多看一看其他的創新公司?

你們怎麼看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以及創業創新,歡迎留言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