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明可靠臉吃飯 可她偏要靠嘴 且勝了邱吉爾

凱風網

她是美國富商之女, 18歲嫁人22歲離婚, 她在英國得到真愛, 也得到了議會下院的席位。 她明明可以靠臉吃飯, 可她偏偏要靠嘴!甚至, 她的利嘴勝過了邱吉爾!南茜·阿斯特(Nancy Witcher Astor)女士的一生, 活得像一個新媒體標題。

美國畫家約翰·薩金特所繪《阿斯特肖像》, 他筆下的阿斯特女士顧盼生輝

阿斯特女士的嘴到底有多厲害?她與英國另一位名嘴邱吉爾的鬥法, 可資為證, 話題是關於阿斯特在下議院的席位。 邱吉爾率先發難:阿斯特女士, 一個女人進入議會就跟一個女人闖進男浴室一樣令人難堪。 阿斯特從容反駁:邱吉爾先生, 您多慮了, 您的長相和體態並不那麼吸引人。

在這輪交鋒中, 阿斯特毫無爭議地獲勝了。 但引發爭議的事由卻值得一說。

南茜·阿斯特被歷史記一筆的是:她是英國議會下院第一位女性議員。 事實上, 這是歷史的筆誤。 第一位當選為英國議會下院議員的女性,

是來自愛爾蘭新芬党的康斯坦斯·瑪律克維奇, 時間是1918年底——差不多比阿斯特早一年。 不過, 由於1919年初新芬黨人在都柏林宣佈獨立, 成立愛爾蘭共和國, 組建“愛爾蘭共和軍”。 瑪律克維奇女士的屁股尚未碰到議會的椅子, 她在議會的席位已經被抽走了。

補充資訊一則:除了瑪律克維奇女士, 另外72位當選的新芬黨人的議會席位也被剝奪。

接下來將發生什麼?下院議員補選。 阿斯特女士的機會來了!但這只是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要苛刻得多。 好在上帝寵愛漂亮的女人, 阿斯特女士當選英國議會下院議員的充分條件, 在她渡過大西洋的那一刻便具備了。

怎麼回事?回到文首的那個標題。

南茜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一個建築商家庭,

她父親靠修造鐵路起家, 身家百萬。 1897年, 18歲的南茜嫁給了新英格蘭地區的名門、南北戰爭時北軍名將羅伯特·古爾德·蕭的孫子。 理論上說, 這是門當戶對的婚姻。 可現實是, 南茜的丈夫是個浪蕩的公子哥, 而且嗜酒如命。 老話說, 這日子沒法過。 四年之後, 門當戶對的婚姻解體。

離異的女人需要放空自己, 於是她去大西洋彼岸散心, 時間是1903年。 在英國她愛上了鄉村清幽靜謐的景致, 於是移民, 時間是1905年。 愛上英國鄉村的她, 還愛上此處渾身散發著貴族氣息的男人沃爾多夫·阿斯特子爵, 於是再婚, 時間是1906年。

南茜·阿斯特, 阿斯特子爵夫人

從此, 她, 成了南茜·阿斯特女士。

像所有貴族家庭的女主人一樣, 阿斯特熱衷於公益事業, 更何況她本來就是個善於交際的人。 譬如在一戰期間, 阿斯特將自家的克利夫頓莊園改造成專門救治北美士兵的醫院。 一時好評如潮。

從事公益事業, 往往又是進軍政壇的序曲。 序曲演到1919年, 也就是英國議會下院席位因清除新芬党議員而空缺時,

過渡到了正章:阿斯特作為保守黨候選人參加議會下院補選。

當然, 不要以為阿斯特是一位漂亮、能幹、自帶女權光環的貴族人家女子, 便天然能夠當選。 相反, 二十世紀初英國人對女性從政的態度相當明確:反對。 邱吉爾的發難, 其實反映的是主流民意。

有趣的是, 連被剝奪議席的瑪律克維奇也提出了反對意見, 她指責阿斯特“上層階級, 脫離群眾”。 更有趣的是, 阿斯特能最終勝選, 恰恰因為她是“上層階級”。

怎麼回事?再次回到文首的那個標題。

南茜·阿斯特的先生阿斯特子爵, 在一戰前便是下議院議員。 下議院補選前不久, 阿斯特子爵的父親去世, 他自動繼承了父親在上議院的席位。 他騰出的下議院普利茅斯薩頓港選區的席位由誰填補?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他太太。

終於,一位不尋常的美國維吉尼亞富家女,開闢了一條通往英國威斯敏斯特宮的不尋常的路。

《鏡報》1919年11月29日報導了阿斯特當選的消息

《阿斯特女士隨同亞瑟·詹姆斯·貝爾福和大衛·勞合·喬治步入下議院》如同一幅抓拍攝影作品,忠實再現了1919年12月12日,阿斯特第一次步入英國議會下院的情景。走在她兩邊的,分別是議會兩大主要政黨領袖:左邊的保守黨黨魁貝爾福和右邊的自由党黨魁勞合·喬治。那一天是阿斯特女士人生的高光時刻,也是她歷時26年的議會生涯的起點。

阿斯特女士隨同亞瑟·詹姆斯·貝爾福和大衛·勞合·喬治步入下議院,查理斯·西姆斯,1919年,貝裡美術博物館藏

客觀而言,阿斯特的議會生涯不能算很成功,尤其是二戰期間她的親德、排猶和反共立場,遭到了輿論界的嚴厲批評。更有甚者,她那張勝過邱吉爾的利嘴,不但引起了反對黨的反對,也刺傷眾多同黨盟友。

不過歷史是勢利的,看重的多半是成就與結果,而非挫折與過程。阿斯特光憑一條便足夠讓人記取,她是第一位步入英國議會下院的女性議員。而她本人,也深以此為傲。她自傳的標題,那情懷無邊的口吻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的兩個祖國》。

他太太。

終於,一位不尋常的美國維吉尼亞富家女,開闢了一條通往英國威斯敏斯特宮的不尋常的路。

《鏡報》1919年11月29日報導了阿斯特當選的消息

《阿斯特女士隨同亞瑟·詹姆斯·貝爾福和大衛·勞合·喬治步入下議院》如同一幅抓拍攝影作品,忠實再現了1919年12月12日,阿斯特第一次步入英國議會下院的情景。走在她兩邊的,分別是議會兩大主要政黨領袖:左邊的保守黨黨魁貝爾福和右邊的自由党黨魁勞合·喬治。那一天是阿斯特女士人生的高光時刻,也是她歷時26年的議會生涯的起點。

阿斯特女士隨同亞瑟·詹姆斯·貝爾福和大衛·勞合·喬治步入下議院,查理斯·西姆斯,1919年,貝裡美術博物館藏

客觀而言,阿斯特的議會生涯不能算很成功,尤其是二戰期間她的親德、排猶和反共立場,遭到了輿論界的嚴厲批評。更有甚者,她那張勝過邱吉爾的利嘴,不但引起了反對黨的反對,也刺傷眾多同黨盟友。

不過歷史是勢利的,看重的多半是成就與結果,而非挫折與過程。阿斯特光憑一條便足夠讓人記取,她是第一位步入英國議會下院的女性議員。而她本人,也深以此為傲。她自傳的標題,那情懷無邊的口吻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的兩個祖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