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睡意哲學|維根斯坦:必須保持沉默-EP81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文末有往期連結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學授權發佈

原文連結:http://philosophy.hk01.com/無睡意哲學/55694/維根斯坦:必須保持沉默---EP81

維根斯坦:必須保持沉默 - EP81

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分析哲學的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極為傳奇, 他出身於奧地利鋼鐵巨富家庭, 兩個兄長先後受抑鬱症困擾而選擇自殺。 他在年輕時因為要學習機械工程, 所以遇到不少與數學和邏輯有關的問題, 所以他求教於當時仍寂寂無名的哲學家費雷格(Gottlob Frege), 後者建議他到英國找當時倡議把數學和邏輯結合起來的羅素求教。

維根斯坦到了英國見羅素(Bertrand Russell)後,

與羅素就邏輯問題面談沒多久, 就在英國劍橋大學就讀。 羅素高度評價維根斯坦的才華, 曾經表示維根斯坦是「傳統天才的一個完滿實例」。 稍後, 一次大戰爆發, 維根斯坦加入奧匈帝國軍隊赴東線作戰, 很多人認為他此舉其實是受抑鬱症困擾而尋死, 而有趣的是, 維根斯坦後來跟朋友表示,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 他已經不知道變成甚麼樣子, 這場戰爭救了他, 但到底是甚麼意思?仍然如謎一般沒有人知曉。 一戰後, 他一度到了奧地利鄉村當小學教師, 有人認為他在鄉村教授小學生識字的過程中, 慢慢明白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 而日常語言比起早期他所堅持的邏輯語言內涵更加豐富, 亦更加原初。

分析哲學的聖經

維根斯坦在早期寫下了《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一書, 這本書是他早年在劍橋大學的思考和在一次大戰的戰壕中對於生命思考的彙集, 這本薄薄的小書由七個命題組成, 而每個命題能再細分為多個子命題, 每個子命題又可以再細分更多個更小的命題。 這本薄薄的小書僅以七個命題就串連起了世界、事實、意義、命題、時間、永恆、善、倫理、意志和主體等多個西方哲學的重要主題。 可以毫不誇張地表示《邏輯哲學論》奠定維根斯坦在西方哲學史的重要地位。

哲學家的困境

西方哲學發展至二十世紀已有千多年, 很多人質疑哲學到底有沒有進步過, 因為現代哲學家們如同他們的前人一樣, 受困於一大堆形而上學話題, 他們被上帝、世界、存在、實體、自由等一大堆不能被經驗所證實的哲學命題所困擾,

很多人開始質疑哲學的重要性和地位。 維根斯坦的哲學思考始於面對如下問題︰形而上學有沒有保留的必要?哲學的定位是甚麼?

維根斯坦認為形而上學家提出的許多問題, 根本沒有答案。 形而上學家們對世界本身充滿好奇, 心中充滿驚訝乃至疑問, 但一旦形而上學家們把驚奇和疑問形諸語言來表達, 就會產生語言的混亂, 產生了很多根本不能被解答的形而上學問題, 例如上帝是全能的嗎?無限的上帝如何被有限的人所認知?一根針能夠站多少個天使?說它們不能解答是因為它們不能被經驗所證實, 它們一旦以語言表達, 一方面這些概念例如「天使」在現實生活根本沒有所指,

因為沒有人真的見過天使;另一方面, 人們賦予這些概念的含義也不盡相同, 例如你所理解的「自由」和我所理解的就不一定一樣, 所以形而上學的驚奇和疑問一旦形諸於語言, 就會產生人們語言交流上的混亂。 (延伸閱讀:人文主義的興起)

康得和維根斯坦都同意人們天生有一種形而上學傾向, 好發問一些形而上學的問題, 例如我們普通人在夜裡仰望星空時, 都不禁會問宇宙在空間上到底是無限大抑或有限?

邏輯圖像論

維根斯坦認為形而上學命題之所以產生混亂, 其實是誤解了語言的功用。 在早期維根斯坦看來, 語言的意義源自表達事實的命題, 命題就是現實的一幅圖像,

其餘語言的意義, 均源自於命題。 例如命題「這個蘋果是紅色的」, 就是描繪了在現實生活中, 對這個蘋果是紅的這個事態的描述。 值得注意是命題一定具有真假值。 而一個命題被視為現實的圖像, 有兩個條件︰第一, 組成命題的符號一定要對應現實的相關物件, 亦即符號要有所指稱, 例如「蘋果」這個符號一定要指稱現實中的蘋果;第二, 組成命題的符號的結合形式一定要和現實物件的結合的形式相一致, 所謂形式, 即是指邏輯結合的可能性, 例如命題「太平洋在亞洲的上面」和現實中太平洋在亞洲的東邊的形式就不一致, 因為根本沒有太平洋在亞洲的上面這種邏輯結合關係。 命題「一架巴士能站一個天使」, 命題的形式表明了一個東西站在另一個東西之上這種邏輯結合關係,這種結合關係在邏輯上是可能的,這滿足了上述所言命題作為現實圖像的第二個條件,但遺憾的是「天使」這個符號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指稱,所以命題「一架巴士能站一個天使」不能作為現實的邏輯圖像。

在「巴黎在倫敦的南邊」是這個命題中,「巴黎」和「倫敦」這兩個符號真的在現實有對應的城市,「南邊」是命題和現實在邏輯上是可能的結合方式,我們可以說這個命題的確和現實相符,所以命題是真的。但要注意是命題單純描繪了事態,但只有真的事態才是事實。因為「巴黎在倫敦的西邊」這個命題是假,儘管「西邊」這種邏輯結合方式是可能的,但由於在現實中巴黎在倫敦的南邊而不是西邊,但命題「巴黎在倫敦的西邊」仍然描繪了一個在邏輯上可能的事態,只是它不是事實而已。

邏輯城市的城牆

但上面所言具有真假值的都是經驗命題,即自然科學的命題,尚有一類名為邏輯命題的東西。邏輯命題即是純粹透過思考便能斷言為真的命題,用符號表示就是︰p or ~p,“~”這個符號表示否定,所以~p即是非p。維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的一個最重要貢獻,就是邏輯命題是恒真的,即不論現實世界的情形為何,都必定為真,這被稱為「重言句」(tautology)。例如,「小明在美國或小明不在美國」,無論現實世界的情況為何,都是正確。這一點十分衝擊羅素,因為這就顯得邏輯命題形同一些廢話,但對於維根斯坦而言,這個p or ~p事實上構成了一個邏輯空間,即可被言說的範圍。這個命題看似不重要,但實際上是思維的形式,也是世界的形式。邏輯命題的作用猶如劃定一個城市範圍的城牆,在城牆的範圍內,才是人們生活在其中的城市。

在上文所言,一個命題能被證明為真或假,條件是組成命題的符號在現實能有指稱的物件,但形而上學命題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指稱,所以大多數形而上學命題根本沒有真假值,亦即不能被經驗所證實。因此,維根斯坦為世界和語言的使用劃下了一個界限,這個界限以內就是語言能夠有意義使用的範圍,在這個範圍以內的語言是有意義的,因此能夠被言說而不會產生混亂,人們能夠對這些邏輯命題談論它們的真假值和實在的對應物。但一旦劃下這個界限後,人們很自然會問,在界限以外的又是甚麼?

那不能言說的

維根斯坦曾經和朋友表示《邏輯哲學論》包含了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已經被寫出,另一部分則沒有寫出來,因為這部分是不可能被寫出來的,然而這卻是對我們最重要的部分。一般相信,這個沒有被寫出的,不能被言說的,就是神秘之域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已經超出世界的界限、語言的界限。

如上所言,維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一書由七個命題組成,而全書最後一個句子,即是第七個命題,維根斯坦沒有把它分解為眾多個子命題(但之前的六個命題他無一不把它們分解為眾多子命題,慢慢對它們進行解說)。而這個命題為︰凡是可說的,都可說清楚,凡是不可說的,都應保持沉默。這個命題要表達出的東西,往往來自形而上學的驚奇、疑問,對生命意義的尋求等等,但歸根究底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真假值的,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指稱物對應,人們對它們根本不能有所言說,如果無視語言的有限功能,強行用語言表達,只會引起混亂。對於維根斯坦而言,形而上學其實是人們尋求人生終極意義和價值的表現。對於這些神秘事物,人們只能保持沉默,在靜默中感受它們。

很多人認為維根斯坦是一位反形而上學的分析哲學家。但他的真正意思是,形而上學的驚奇和疑問形諸於語言的確是胡說八道,因為它們搞混亂了人們的語言,產生一大堆不能被回答的問題。但形而上學雖然沒有言說的意義,但卻有安頓人生的重要意義,它們反映了一些對生命的激情和感悟,對人生是極其重要,比如維根斯坦便深受叔本華影響。那麼,到底維根斯坦會如何安置這些不可言說的東西呢?到底形而上學到底有沒有保留的必要?對於這個問題,維根斯坦會認為,如果把形上學宣稱當作事實看待,則沒有保留必要。形上學的情懷,該以文學或其他方式呈現。

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楚明白維根斯坦對於哲學的定位,在他看來,哲學根本不是一大堆形而上學命題和旨在建立宏大的、無所不包、具有普遍及必然性的體系。哲學應該是一種活動,一種澄清語言用法的活動,哲學不能提供關於現實的知識,因為這是自然科學的工作,哲學的工作是使思想更加清晰,使語言能夠被正確地運用。

往期連結:

如果你想聰明點

就看這兩本書吧

《推理的迷宮》

為世界知名暢銷書作家威廉•龐德斯通生動剖析人類邏輯思維奇妙世界的經典之作,探索人類在知識世界中遇到的困境和幽微深刻的謎題。“缸中之腦”對於人的思想而言意味著什麼?藍綠和綠藍是同一種顏色嗎?彭睢迷宮是怎麼回事?奧卡姆剃刀式的思維如何幫助人們簡化處理生活問題的方式?物理學、數學、電腦科學離生活並不遙遠,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一窺思維的多個側面,從而瞭解邏輯推理如何在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發揮巨大的作用。在“推理的迷宮”中,你將愛上這個邏輯與矛盾交織的世界。

《囚徒的困境》

你可能不會想到“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的牌技一般,這個聰明的科學家有時竟會搞出一些出格的惡作劇,科學成就非凡而感情生活卻一團糟,為人仗義、富有同情心卻竭力主張核子試驗,他的天賦與謬誤、悲傷與幸福讓這個人變得生動、真實,而我們也在大量的*手資料中真正走近了“神一般”的馮•諾依曼。

威廉·龐德斯通

為美國暢銷書作家,懷疑論者。《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哈珀斯》等知名媒體撰稿人,迄今已出版作品十餘部,包括《囚徒的困境》《無價》《誰是穀歌想要的人才?》等,並兩次獲得普利策獎提名。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命題的形式表明了一個東西站在另一個東西之上這種邏輯結合關係,這種結合關係在邏輯上是可能的,這滿足了上述所言命題作為現實圖像的第二個條件,但遺憾的是「天使」這個符號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指稱,所以命題「一架巴士能站一個天使」不能作為現實的邏輯圖像。

在「巴黎在倫敦的南邊」是這個命題中,「巴黎」和「倫敦」這兩個符號真的在現實有對應的城市,「南邊」是命題和現實在邏輯上是可能的結合方式,我們可以說這個命題的確和現實相符,所以命題是真的。但要注意是命題單純描繪了事態,但只有真的事態才是事實。因為「巴黎在倫敦的西邊」這個命題是假,儘管「西邊」這種邏輯結合方式是可能的,但由於在現實中巴黎在倫敦的南邊而不是西邊,但命題「巴黎在倫敦的西邊」仍然描繪了一個在邏輯上可能的事態,只是它不是事實而已。

邏輯城市的城牆

但上面所言具有真假值的都是經驗命題,即自然科學的命題,尚有一類名為邏輯命題的東西。邏輯命題即是純粹透過思考便能斷言為真的命題,用符號表示就是︰p or ~p,“~”這個符號表示否定,所以~p即是非p。維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的一個最重要貢獻,就是邏輯命題是恒真的,即不論現實世界的情形為何,都必定為真,這被稱為「重言句」(tautology)。例如,「小明在美國或小明不在美國」,無論現實世界的情況為何,都是正確。這一點十分衝擊羅素,因為這就顯得邏輯命題形同一些廢話,但對於維根斯坦而言,這個p or ~p事實上構成了一個邏輯空間,即可被言說的範圍。這個命題看似不重要,但實際上是思維的形式,也是世界的形式。邏輯命題的作用猶如劃定一個城市範圍的城牆,在城牆的範圍內,才是人們生活在其中的城市。

在上文所言,一個命題能被證明為真或假,條件是組成命題的符號在現實能有指稱的物件,但形而上學命題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指稱,所以大多數形而上學命題根本沒有真假值,亦即不能被經驗所證實。因此,維根斯坦為世界和語言的使用劃下了一個界限,這個界限以內就是語言能夠有意義使用的範圍,在這個範圍以內的語言是有意義的,因此能夠被言說而不會產生混亂,人們能夠對這些邏輯命題談論它們的真假值和實在的對應物。但一旦劃下這個界限後,人們很自然會問,在界限以外的又是甚麼?

那不能言說的

維根斯坦曾經和朋友表示《邏輯哲學論》包含了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已經被寫出,另一部分則沒有寫出來,因為這部分是不可能被寫出來的,然而這卻是對我們最重要的部分。一般相信,這個沒有被寫出的,不能被言說的,就是神秘之域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已經超出世界的界限、語言的界限。

如上所言,維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一書由七個命題組成,而全書最後一個句子,即是第七個命題,維根斯坦沒有把它分解為眾多個子命題(但之前的六個命題他無一不把它們分解為眾多子命題,慢慢對它們進行解說)。而這個命題為︰凡是可說的,都可說清楚,凡是不可說的,都應保持沉默。這個命題要表達出的東西,往往來自形而上學的驚奇、疑問,對生命意義的尋求等等,但歸根究底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真假值的,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指稱物對應,人們對它們根本不能有所言說,如果無視語言的有限功能,強行用語言表達,只會引起混亂。對於維根斯坦而言,形而上學其實是人們尋求人生終極意義和價值的表現。對於這些神秘事物,人們只能保持沉默,在靜默中感受它們。

很多人認為維根斯坦是一位反形而上學的分析哲學家。但他的真正意思是,形而上學的驚奇和疑問形諸於語言的確是胡說八道,因為它們搞混亂了人們的語言,產生一大堆不能被回答的問題。但形而上學雖然沒有言說的意義,但卻有安頓人生的重要意義,它們反映了一些對生命的激情和感悟,對人生是極其重要,比如維根斯坦便深受叔本華影響。那麼,到底維根斯坦會如何安置這些不可言說的東西呢?到底形而上學到底有沒有保留的必要?對於這個問題,維根斯坦會認為,如果把形上學宣稱當作事實看待,則沒有保留必要。形上學的情懷,該以文學或其他方式呈現。

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楚明白維根斯坦對於哲學的定位,在他看來,哲學根本不是一大堆形而上學命題和旨在建立宏大的、無所不包、具有普遍及必然性的體系。哲學應該是一種活動,一種澄清語言用法的活動,哲學不能提供關於現實的知識,因為這是自然科學的工作,哲學的工作是使思想更加清晰,使語言能夠被正確地運用。

往期連結:

如果你想聰明點

就看這兩本書吧

《推理的迷宮》

為世界知名暢銷書作家威廉•龐德斯通生動剖析人類邏輯思維奇妙世界的經典之作,探索人類在知識世界中遇到的困境和幽微深刻的謎題。“缸中之腦”對於人的思想而言意味著什麼?藍綠和綠藍是同一種顏色嗎?彭睢迷宮是怎麼回事?奧卡姆剃刀式的思維如何幫助人們簡化處理生活問題的方式?物理學、數學、電腦科學離生活並不遙遠,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一窺思維的多個側面,從而瞭解邏輯推理如何在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發揮巨大的作用。在“推理的迷宮”中,你將愛上這個邏輯與矛盾交織的世界。

《囚徒的困境》

你可能不會想到“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的牌技一般,這個聰明的科學家有時竟會搞出一些出格的惡作劇,科學成就非凡而感情生活卻一團糟,為人仗義、富有同情心卻竭力主張核子試驗,他的天賦與謬誤、悲傷與幸福讓這個人變得生動、真實,而我們也在大量的*手資料中真正走近了“神一般”的馮•諾依曼。

威廉·龐德斯通

為美國暢銷書作家,懷疑論者。《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哈珀斯》等知名媒體撰稿人,迄今已出版作品十餘部,包括《囚徒的困境》《無價》《誰是穀歌想要的人才?》等,並兩次獲得普利策獎提名。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