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楊舒平演砸了,所以合格的留學生畢業演講到底怎麼寫

80年代末, 湖南農村出生, 村裡沒通電, 沒有電話, 沒有汽車, 連乾淨的自來水都沒有, 更不用說奢望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醫生。

這是去年哈佛畢業典禮上, 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的生物系博士何江, 面對全哈佛畢業生演講時, 對自己家鄉的描述。

這是全球最著名高校之一, 這是代表每年數萬名畢業生最高榮譽的畢業生代表演講台, 首次選中一位中國留學生, 且當天與他同台演講的是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在如此海內外萬眾矚目的場合, 何江這番描述中國貧窮地區面貌的言論, 在當年卻絲毫沒有掀起國內外的口水戰, 反而收穫一水兒的誇讚。

跟說中國空氣不好的馬里蘭大學留學生代表的待遇比起來, 簡直高了不止10000點達康書記式寵溺。

馬里蘭大學是個好大學, 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的楊舒平, 必定也是學校裡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結果因為一句“大實話”,

中國的空氣不如美國好, 撲街撲過了太平洋, 網上一邊倒的謾駡抵制。

都是講述中國現實, 為什麼“空氣不好”比“農村落後”, 更讓人生氣?

對比近幾年來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名校的畢業演講, 其實楊舒平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 例子沒舉對。

在畢業典禮上代表學生發言, 一直被認為是大學高校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每年畢業典禮上, 校方會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或者研究生, 代表畢業生發言。 對於擁有這樣傳統的西方名校來說, 畢業演講就顯得更加重要, 演講機會也是格外珍貴。

從民國時期向西方派遣留學生算起, 直到今天, 能作為畢業生代表在國外名校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學生, 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所以一位中國籍學生代表的演講, 必然會受到大量來自國內的關注。 而對於幾千年講究說話之道的中國人來說, 語言的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語文老師告訴我們, 寫作文的時候, 開頭得有亮點, 讓人產生閱讀欲。 而最簡單的製造亮點的辦法就是,

舉例子, 而且要舉與眾不同的例子。 這一點, 幾位畢業生代表倒是都做到了。

比如何江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在農村被毒蜘蛛咬傷後, 母親用火燒傷口消毒的故事。

當我在上中學的時候, 一次被一隻有毒的蜘蛛咬了一口, 我哭著跑向母親求助。 然而母親並沒有領著我去看醫生, 相反, 她點燃了我的手。 她將我的手用浸過白酒的棉布摩擦包紮之後, 在我的嘴巴裡塞進一支筷子讓我咬著, 然後就點著了棉布。

……

對於那些學習生物的學生, 你們或許已經看出來了我母親這種民間療法的科學依據:熱量使蛋白質失活, 而蜘蛛的毒液充斥著蛋白質。 很厲害吧?這種民間療法怎麼會和現代科學這麼契合,

不是嗎?但作為一個哈佛生物化學方向的博士生, 我現在知道了一個更好的、疼痛更少、風險更小的療法。

還有一位華裔女孩Canwen, 在知名創意分享大會TED的演講中, 描述了自己在美國的生活中, 由於黃皮膚給自己帶來的各種刻板印象和誤解。

我會彈鋼琴也會彈小提琴, 我立志要成為一個醫生,我最喜歡的課是微積分。我的父母是虎爸虎媽,他們不准我去外面過夜,但他們每天都會給我做我最喜歡吃的東西:米飯。除此之外,我還是一個很糟糕的司機。

不過,你們要多久才能分辨出我其實是在開玩笑?

……

有人認為我數學好,是因為我是亞裔,而不是因為我努力。有男孩喜歡我,只是因為他對黃皮膚的人感興趣……

楊舒平則說了自己家鄉空氣不好,不戴口罩可能會生病的故事。

在我成長的中國城市,每當我外出時都必須戴上口罩,不然我可能會生病……但是,當我呼吸到機場外空氣的那一瞬間,我感受了到自由。

這幾個在國人看來能理解的故事,對於外國人來說,大概能算百聞也難一見的經歷。

語言的藝術從這裡開始就見高低了。

何江說自己的家鄉貧窮落後,所以當他接觸到科學的時候開始意識到全球知識分配的不均。

在我意識到這些知識背景,即簡單地將受感染的不同物種隔離開來以減緩疾病傳播,並決定將這些知識傳遞到我的村莊時,我的心裡第一次有了一種作為未來科學家的使命感。 但這種使命感不只停在知識層面,它也是我個人道德發展的重要轉捩點,我自我理解的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感。

Canwen說自己總被社會對她的刻板印象所局限,從而發現她所生活的美國社會其實並不包容,對華裔身份的刻板印象,其實也是種族歧視的一種。

我們是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社會利用亞裔的成功向其他有色人種證明,美國社會不存在種族歧視。那麼,這對我們亞裔美國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我們和他們不夠相似,不能被接受;我們和他們又不夠相異,不至被厭惡。

這兩個人舉自身的例子是為了得出思考的結論,這樣的例子也就更有價值,也讓人接受。

而楊舒平的故事想要表達的,顯然就沒有這麼大的格局。

她講述自己的家鄉空氣不好,所以來到美國,來到馬里蘭大學之後,呼吸到了更新鮮、自由的空氣。沒有得出什麼有意義的結論,所以在國人看來,沒有意義的對比兩國差異,這就是一個留學生的無腦炫耀、拍馬屁罷了。

我的眼鏡上不再有霧,我的呼吸不再困難,我不再感到壓抑。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種愉悅。今天,我站在這裡,不禁回憶起那種自由的感覺。在馬里蘭大學,我馬上又感受到另外一種新鮮空氣,對此我永遠心存感激,那就是言論自由的新鮮空氣……

……我一直深信只有當權者才有敘事權力,只有當權者才能定義真相。但是,在深入馬里蘭大學多元的學生社群過程中,我接觸到各種各樣、迥然不同的看待真相的視角。我很快意識到,在這裡,我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機會。

我們當然知道她的演講核心其實是想要表達兩個地方的文化差異不同,而異國的母校則讓她在不同的文化中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最多也就是演講後半部分強行拉到了最民主、自由的堅持上,不但凹得生硬,還略有幾分說教意味。說教,恰恰是現代人最反感的行為之一。

其實說簡單點,楊舒平就是想表達自己對母校的感激之情,只是難得的中國籍畢業生代表演講機會,讓國人對她賦予了更高的期待。

假如楊舒平從家鄉空氣不好的例子換一個角度,比如說,文化差異的不同,能讓她意識到,這樣的不同讓她對以後從事工作的方向有所影響,哪怕不回國做貢獻,可能也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

要是上升到哈佛博士何江的高度,把格局提升到為改變全世界,全人類上作為,待遇大概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立志要成為一個醫生,我最喜歡的課是微積分。我的父母是虎爸虎媽,他們不准我去外面過夜,但他們每天都會給我做我最喜歡吃的東西:米飯。除此之外,我還是一個很糟糕的司機。

不過,你們要多久才能分辨出我其實是在開玩笑?

……

有人認為我數學好,是因為我是亞裔,而不是因為我努力。有男孩喜歡我,只是因為他對黃皮膚的人感興趣……

楊舒平則說了自己家鄉空氣不好,不戴口罩可能會生病的故事。

在我成長的中國城市,每當我外出時都必須戴上口罩,不然我可能會生病……但是,當我呼吸到機場外空氣的那一瞬間,我感受了到自由。

這幾個在國人看來能理解的故事,對於外國人來說,大概能算百聞也難一見的經歷。

語言的藝術從這裡開始就見高低了。

何江說自己的家鄉貧窮落後,所以當他接觸到科學的時候開始意識到全球知識分配的不均。

在我意識到這些知識背景,即簡單地將受感染的不同物種隔離開來以減緩疾病傳播,並決定將這些知識傳遞到我的村莊時,我的心裡第一次有了一種作為未來科學家的使命感。 但這種使命感不只停在知識層面,它也是我個人道德發展的重要轉捩點,我自我理解的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感。

Canwen說自己總被社會對她的刻板印象所局限,從而發現她所生活的美國社會其實並不包容,對華裔身份的刻板印象,其實也是種族歧視的一種。

我們是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社會利用亞裔的成功向其他有色人種證明,美國社會不存在種族歧視。那麼,這對我們亞裔美國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我們和他們不夠相似,不能被接受;我們和他們又不夠相異,不至被厭惡。

這兩個人舉自身的例子是為了得出思考的結論,這樣的例子也就更有價值,也讓人接受。

而楊舒平的故事想要表達的,顯然就沒有這麼大的格局。

她講述自己的家鄉空氣不好,所以來到美國,來到馬里蘭大學之後,呼吸到了更新鮮、自由的空氣。沒有得出什麼有意義的結論,所以在國人看來,沒有意義的對比兩國差異,這就是一個留學生的無腦炫耀、拍馬屁罷了。

我的眼鏡上不再有霧,我的呼吸不再困難,我不再感到壓抑。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種愉悅。今天,我站在這裡,不禁回憶起那種自由的感覺。在馬里蘭大學,我馬上又感受到另外一種新鮮空氣,對此我永遠心存感激,那就是言論自由的新鮮空氣……

……我一直深信只有當權者才有敘事權力,只有當權者才能定義真相。但是,在深入馬里蘭大學多元的學生社群過程中,我接觸到各種各樣、迥然不同的看待真相的視角。我很快意識到,在這裡,我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機會。

我們當然知道她的演講核心其實是想要表達兩個地方的文化差異不同,而異國的母校則讓她在不同的文化中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最多也就是演講後半部分強行拉到了最民主、自由的堅持上,不但凹得生硬,還略有幾分說教意味。說教,恰恰是現代人最反感的行為之一。

其實說簡單點,楊舒平就是想表達自己對母校的感激之情,只是難得的中國籍畢業生代表演講機會,讓國人對她賦予了更高的期待。

假如楊舒平從家鄉空氣不好的例子換一個角度,比如說,文化差異的不同,能讓她意識到,這樣的不同讓她對以後從事工作的方向有所影響,哪怕不回國做貢獻,可能也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

要是上升到哈佛博士何江的高度,把格局提升到為改變全世界,全人類上作為,待遇大概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