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將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重點支持郊區發展先進製造業

上海在振興實體經濟,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發力。

3月18日召開的上海市推進《“中國製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 正式發佈《振興實體經濟、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2017年工作安排》。 根據工作安排的目標, 2017年上海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65%左右, 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25%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3%, 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營收增長10%。 同時, 原則上要求各區、主要集團、重點園區的工業總產值實現增長。

振興實體經濟, 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 近年來,

“脫實向虛”成為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這在製造業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 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和出口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 一些傳統產業發展遇到較大困難, 行業利潤率不斷下滑, 部分行業甚至面臨全行業虧損的局面。 與此同時, 大量的社會資金流向股市、債市、房地產。 製造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持續下降, 有輿論甚至認為, 製造業不再那麼重要。

但對比世界主要經濟體在經濟危機中的表現, 上海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 上海的發展離不開高水準的製造業, 上海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實體經濟作為經濟基石, 並提出“十三五”末製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的目標。

據市經濟資訊化委負責人介紹, 為實現2017年的預定目標, 將做好五個方面。

一是實施產業創新工程。 主要圍繞建設產業創新平臺、部署工業互聯網推進智慧製造、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深化軍民融合發展五個方面展開。 其中, 在資訊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佈局一批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臺,

加強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組織開展積體電路優勢領域培育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推薦工作, 申報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在工業互聯網領域, 開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驗驗證平臺和工業大資料平臺建設, 啟動實施智慧製造應用計畫;按照工業強基實施方案, 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裝備、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海洋工程裝備等重點領域, 建設一批強基重點專案;加快啟動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領域創新佈局, 保障C919大型客機、北斗基地增強網等重大專案實施;主動承擔載人航太、探月工程、高分專項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二是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優勢。 一方面, 對電子資訊、精品鋼材、精細化工、都市產業等進行改造提升, 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 另一方面, 加大企業技改力度, 啟動100項重點技改項目, 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提升至61%,

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實施技改比例達到20%以上。

三是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發展, 今年營收將超過7700億元, 增長13%以上;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建設國家級工業設計創新基地, 建設工藝美術品交易中心、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等項目;推進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型製造, 鼓勵成套設備領域交鑰匙工程和提供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總集成總承包服務。

四是推進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 出臺本市產業結構調整信用管理辦法, 加強負面清單管理;初步建立綠色製造標準體系, 推進5個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專案;充分發揮開發區在產業發展中的核心載體作用, 發佈產業園區產業定位指南, 強化工業用地增減掛鉤統籌對接機制和存量土地工業用地二次開發機制。

五是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對於上海來說,要通過自貿區制度創新的溢出效應,研究提升積體電路全產業鏈國際競爭力的監管模式,試點數控機床、工程設備、通信設備、飛機零部件等進口再製造,探索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形式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股權投資方式及監管機制創新。同時,通過發佈《上海市推進“四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分類解決制約“四新”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聚焦大資料、北斗導航、工業設計等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培育“四新”經濟孵化載體。此外,通過運作本市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支援製造業企業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掛牌,支援企業開展國內外兼併重組和跨界並購。

拉動工業增長、穩定經濟發展離不開重大專案的助力。市經濟資訊化委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通過編制全市《億元以上重點產業投資專案投資計畫》,重點推進10億元以上產業引領性重大項目新開工和在建項目建設,確保工業投資規模適度增長。

另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針對當前上海製造業發展存在的階段性、結構性、要素性、制度性等問題瓶頸。下一步,上海將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制度創新。比如,將結合全面實施營改增、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市、區財稅分配體制,重點支持郊區發展先進製造業。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區域資源統籌,發揮郊區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建立健全以區為主、市區聯動、多部門協同的統籌招商體制機制。

文/劉錕

五是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對於上海來說,要通過自貿區制度創新的溢出效應,研究提升積體電路全產業鏈國際競爭力的監管模式,試點數控機床、工程設備、通信設備、飛機零部件等進口再製造,探索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形式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股權投資方式及監管機制創新。同時,通過發佈《上海市推進“四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分類解決制約“四新”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聚焦大資料、北斗導航、工業設計等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培育“四新”經濟孵化載體。此外,通過運作本市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支援製造業企業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掛牌,支援企業開展國內外兼併重組和跨界並購。

拉動工業增長、穩定經濟發展離不開重大專案的助力。市經濟資訊化委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通過編制全市《億元以上重點產業投資專案投資計畫》,重點推進10億元以上產業引領性重大項目新開工和在建項目建設,確保工業投資規模適度增長。

另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針對當前上海製造業發展存在的階段性、結構性、要素性、制度性等問題瓶頸。下一步,上海將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制度創新。比如,將結合全面實施營改增、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市、區財稅分配體制,重點支持郊區發展先進製造業。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區域資源統籌,發揮郊區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建立健全以區為主、市區聯動、多部門協同的統籌招商體制機制。

文/劉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