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散文:惠山古鎮

惠山古鎮

文|唐紅生

提到江南的古鎮, 腦海中立刻漫過小橋、流水、人家, 這些如詩如畫的浪漫元素, 仿佛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夢。 我的家鄉雖地處江南, 與無錫同處在滬寧線上, 惠山古鎮卻從未去過, 終於在這個初夏造訪。

一到無錫, 就遠遠地望見錫山和“江南第一山”惠山, 滿目蔥蘢。 惠山古鎮就在這兩山的東北坡麓, 京杭運河從其北面流經。

長長的直街、幽幽的巷子無不散發出悠悠古韻。 祠堂鱗次櫛比, 一座挨著一座, 照壁、牌坊隨處可見, 把小鎮撐得滿滿的。 古鎮因祠而建, 因祠而興, 因祠而盛名。 一百多處祠堂, 有官方建造, 也有名門望族所建。 建祠堂講究風水, 這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引得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近百個姓氏, 一百多位歷史名人在此, 綿延千餘年。

祠堂或高或矮, 或大或小, 一律是白牆黛瓦的江南建築風格。 登高遠望, 觀音兜、馬頭牆、風火牆、屋脊、瓦當,

一筆一劃, 連同各式花鳥脊飾, 在茂林翠竹的錫山映襯下, 如同走進一幅水墨丹青畫中。 每個祠堂都是張名片, 每個院落都有故事。 如果說古鎮是本書, 那祠堂就是書中記述著家規家訓、良序風物的一頁頁。 邁入高高的門檻, 一磚一木沉澱著傳統文化, 古老而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 先賢的道德哲理、古人的忠孝節義, 就這麼一代代得以傳承。

沿街的店鋪琳琅滿目, 最吸引我的當屬惠山泥人。 泥土本來的面目已塗滿豔麗色彩, 各種人物栩栩如生, 雅俗共賞, 富有生活情趣。 我尤其喜歡那些娃娃, 天真浪漫, 憨態可掬, 使人愛不釋手。 童心未泯的我, 禁不住挑了好幾對。 “惠泉山下土如糯”, 這泥土細膩韌糯, 幹而不裂, 非常適合“捏塑”。

看著眼前構思雋妙、做工精細的泥人, 思緒飛越千年前, 不由得想起當年看守祠堂的祠丁, 他們為了生計學泥人技藝, 從祭祖演出的戲劇人物中得到靈感, 將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塑造人物表情上, 一個個傳神的人物形象無不體現執著的工匠精神。

到古鎮必定要飽飽口福。 親戚在無錫, 知道我愛吃小籠包, 每次回去都要帶些。 小籠包是這裡的特產, 皮薄而不破, 餡多且鹵足, 不油膩, 還特有嚼勁。 在一家小吃店就坐後, 點一籠小籠包, 取一小碟, 倒少許香醋, 慢慢品嘗, 地方風味漫上心頭。

這裡的園林淹沒在繁華中, 鮮有遊人, 更加顯得靜謐。 亭台水榭、廊橋假山, 無不散發江南園林的風韻。 曲徑通幽處, 似有山水清音, 妙不可言。

古鎮的小河一縱一橫, 簡單明瞭。 兩岸的香樟綠意正濃, 枝椏茂盛向河心伸去, 連為一體, 倒映在河面上。 水的綠和樹的綠疊合在一起, 使水泛著墨綠。 樟樹已開滿了嫩黃的小花, 不惹眼, 卻散發出迷人的清香。 其間也有一兩棵楓楊樹, 滄桑遒勁, 一看就有百年以上。

淡黃的花似穗狀, 一串串地掛向下河面, 似乎要輕蘸一下那平靜的水面, 泛起點點漣漪。

水使古鎮有了靈氣, 像一位江南女子更加溫婉。 這水一頭連著運河, 一頭連著惠山下的“天下第二泉”, 一汪活水孕育了璀璨的藝術。 阿炳飽經世間風霜, 在淡淡的月光下, 是否踏著青石板, 沿著河邊, 拖著清瘦的身影?二胡成了阿炳的話語, 如泣如訴, 伴著這汩汩清泉永遠流淌。

石橋在古鎮中是斷然不可少的。 有拱橋, 也有長長的條石鋪成的平橋, 方便白牆灰瓦的枕河人家, 也方便如今的遊人。 河邊的條石凳上坐滿了人, 一些人站著橋上看景, 也成了一道風景。

河兩邊全是茶樓, 飄著笑語。 更多人坐在樓前, 在長廊下、遮陽傘下、樹蔭下, 喝茶、閒聊、打牌。泡一壺新茗,多半是碧螺春,抿一口,唇齒生香,餘味綿綿。天氣不燥不熱,茶自在,人自在,在慵懶的時光下,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

老闆娘說著伊儂字音,聽起來似懂非懂。一句句柔柔的吳語,如同血液流淌數千年,延續著小鎮特有的生活情調和文化內涵,大有“醉裡吳音相媚好”之感。

漫不經心走在老舊的小巷中,塊塊青石猶如唐詩宋詞,長長短短、平平仄仄。青苔和小草從石縫中爬出,透露了康乾皇帝的行蹤。腳步驚擾了斑駁牆上沉睡的記憶,還有那些飛簷斗拱、木格花窗、深鎖的大門……無不落滿光陰,記錄著煙火過往,有兒女情長,抑或愛恨交加。

薔薇爬過院牆,小枝立在壁上,爬山虎努力向上。當你正沉醉這些花草時,一抬頭,聳立在錫山頂上的寶塔已在巷口。五月的風正越過寶塔,吹遍古鎮每個角落,彌漫著獨特的韻味。今晚又會迷失在夢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圖片來自網路

個人簡介:唐紅生,筆名怦然,鎮江市作家協會會員,熱愛文學,行走山水之間,用文字記錄足跡。近年來,在《甘肅日報》、《南京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數十篇。

戰略合作夥伴

顧問: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

社長、著名詩人 王芳聞

海河文學雜誌社主編 張莉莉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主編 郭洪濤

主編 : 路曼曼 (wxzh689)

編委: 小說 宋永照

散文 白冰

詩歌 國哥

合作紙媒: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 海河文學雜誌社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

喝茶、閒聊、打牌。泡一壺新茗,多半是碧螺春,抿一口,唇齒生香,餘味綿綿。天氣不燥不熱,茶自在,人自在,在慵懶的時光下,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

老闆娘說著伊儂字音,聽起來似懂非懂。一句句柔柔的吳語,如同血液流淌數千年,延續著小鎮特有的生活情調和文化內涵,大有“醉裡吳音相媚好”之感。

漫不經心走在老舊的小巷中,塊塊青石猶如唐詩宋詞,長長短短、平平仄仄。青苔和小草從石縫中爬出,透露了康乾皇帝的行蹤。腳步驚擾了斑駁牆上沉睡的記憶,還有那些飛簷斗拱、木格花窗、深鎖的大門……無不落滿光陰,記錄著煙火過往,有兒女情長,抑或愛恨交加。

薔薇爬過院牆,小枝立在壁上,爬山虎努力向上。當你正沉醉這些花草時,一抬頭,聳立在錫山頂上的寶塔已在巷口。五月的風正越過寶塔,吹遍古鎮每個角落,彌漫著獨特的韻味。今晚又會迷失在夢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圖片來自網路

個人簡介:唐紅生,筆名怦然,鎮江市作家協會會員,熱愛文學,行走山水之間,用文字記錄足跡。近年來,在《甘肅日報》、《南京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數十篇。

戰略合作夥伴

顧問: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

社長、著名詩人 王芳聞

海河文學雜誌社主編 張莉莉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主編 郭洪濤

主編 : 路曼曼 (wxzh689)

編委: 小說 宋永照

散文 白冰

詩歌 國哥

合作紙媒: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 海河文學雜誌社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