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外媒評析:特朗普首次出訪“如入地雷區”

特朗普已經開啟了其上任來第一次外事訪問。 在結束中東的訪問後, 特朗普24日前往梵蒂岡和羅馬, 與教皇方濟各及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會面, 25日前往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峰會, 26日和27日將出席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舉行的G7峰會。 外媒評價普遍認為, 特朗普首次外訪機遇與風險共存, 都希望更清楚地瞭解特朗普在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化、難民危機和全球反恐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立場,

【小題】首次外訪機遇與風險共存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22日發表題為《走向未明的特朗普國際政策》的社論稱, 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出訪面對棘手的外交問題,

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績, 取決於諸多因素, 包括他本人的表現。

文章稱, 特朗普首次出訪“如入地雷區”, 尤其是最後兩站的北約峰會和G7峰會上。 特朗普向來言辭辛辣, 口無遮攔, 又曾在外交問題上說過不少“石破天驚”之語, 這次外訪必須確保自己說正確的話, 不說錯話, 碰到自己不懂的儘量少說。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8日表示, 特朗普此次出訪是為了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作為應對全球挑戰的領導者, “美國回來了”。 但首次出訪即刻引來國內譏諷之聲, 不少美國媒體擔憂在面對如此眾多領導人時, 特朗普能否展示“唯一超級強國領導人的風範”, 同時又有能力修補盟友間的裂痕。

文章稱,

奧巴馬時期因忽視了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 尤其導致美國與沙特關係陷入低谷, 之前歷任美國總統都為促進中東和平這個宏大目標付出過巨大努力, 特朗普是否正在回歸傳統的美國外交政策立場, 準備實行和奧巴馬相反的中東政策, 目前仍看不出他的中東政策的雛形。

文章稱, 在目前的伊拉克、敘利亞以及葉門危機中, 沙特與伊朗一直在明爭暗鬥, 美國為沙特提供大手筆的軍火交易, 其實是向沙特的敵人伊朗發出強烈的訊號, 重申美國與沙特之間的夥伴關係, 也等於是為中東地區增添不穩定的因素。

文章稱, 特朗普首次外訪機遇與風險共存, 參加G7首腦會議的各國領導人, 都希望更清楚地瞭解特朗普在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化、難民危機和全球反恐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立場,

但觀看了他在白宮幾個月裡混亂的表現, 各國領導人的心情將是迷茫和有所警惕的。

【小題】反復無常個性令盟友不安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4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反復無常的特朗普將如何攪動世界》稱, 在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首次出訪海外之際, 他身上的不可預測性的代價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美國的很多盟友正對此感到困惑和不安。

文章稱, 特朗普傾向於像對待有競爭關係的企業一樣對待別國, 有時拉攏示好, 有時攪得他們不得安寧, 他這是在踐行“交易的藝術”。 但問題是, 在外交領域, 不可預測性可能是危險的, 尤其是在與盟友打交道時,

後者需要得到這樣的保證: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一以貫之的。 這些國家自己的全球戰略有一個核心信念, 那就是相信美國會堅定不移、持之以恆。

拉赫曼認為, 特朗普本周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發表了安撫盟友的講話, 到了布魯塞爾可能也會這麼做, 但這不可能消除他已造成的不確定性。 當前世界不得不應對特朗普帶來的三個層面的不確定性。 第一個與他的政策有關, 第二個與他的性情有關, 第三個與他的任期長短有關。

文章稱, 從政策的層面來講, 特朗普已經多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換立場。 他曾要求頒發禁令, 禁止任何穆斯林進入美國, 但這次在出訪沙特途中, 他稱伊斯蘭是“世界偉大信仰之一”;他曾宣稱北約“已過時”,

後來又說北約不再過時;他曾譴責在中東的人道主義干預, 後來又對敘利亞發射導彈, 以懲罰其使用化學武器;他先稱讚英國脫歐, 後來又稱讚歐盟。 他與俄羅斯的關係仍然是謎中之謎。

拉赫曼認為, 雖然沙特和以色列是少數對特朗普當選感到高興的美國盟友之一, 但它們也對白宮發出的混雜不一的信號表示抱怨。 特朗普在競選中曾承諾撕毀遭到沙特強烈反對的伊朗核協議, 然而特朗普迄今一直在遵守該核協議的條款。 他以前還承諾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 但現在似乎改變了想法。

文章稱, 在這兩件事上, 特朗普收回了競選期間發出的不明智言論, 這很可能做對了, 但這改變不了他留給外人反復無常的印象。每當特朗普從白宮裡發出肆無忌憚的推特言論,人們對於他的個性和脾氣的擔憂都會加深一層。美國的所有盟友在判定是否可以信賴特朗普政府的某一承諾時,都必須三思,如果這位總統改變主意了呢?

但這改變不了他留給外人反復無常的印象。每當特朗普從白宮裡發出肆無忌憚的推特言論,人們對於他的個性和脾氣的擔憂都會加深一層。美國的所有盟友在判定是否可以信賴特朗普政府的某一承諾時,都必須三思,如果這位總統改變主意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