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播報」池塘回歸清澈 土坡變身綠牆

思明區市政園林局提升改造項目帶來的變化, 找尋“環保密碼”

工程結束後防塵紗揭起, 狐尾山下這塊邊坡將成為一面綠牆

邊坡綠化培植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

最近, 東山社居民陳慶國發現, 家門口的“黑池塘”變清了, 他的生活不再被這一池水所困擾;上班路過湖濱北路的市民林力也注意到, 狐尾山原先黃土裸露的邊坡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綠色……

這些環境的明顯變化,

得益于思明區市政園林局著手進行的市政改造工程項目。 以環境提升為主題的這些專案, 其中灌注了頗多環保理念與技術, 記者走訪其中幾個專案, 為您詳細解密變化背後的“環保密碼”。

【提升】 兩手抓讓池塘活起來 水裡有魚有草有烏龜

說起自家門口那個多年的“黑池塘”, 陳慶國不住搖頭:“又髒又臭!”池塘是村裡的低窪處, 雨水、生活污水都彙聚於此, 而水又很難排出——久而久之成了衛生死角, 被水浮蓮覆蓋。 夏天一到惡臭不止, 村裡人繞道走, 陳慶國躲不開, 只好一直關著窗。

從去年年底開始, 思明區市政園林局整治該池塘。 一開始, 陳慶國還將信將疑, 但漸次發生的變化, 讓他刮目相看:四天后, 水浮蓮被清除;一周後,

黑水被放幹, 黑臭的底泥呈灰色, 水生動物探出腦袋;再一段時間, 池塘儲水後, 青苔紮根成長, 魚兒嬉戲幾隻烏龜也來湊熱鬧;兩個月後, 睡蓮、黃菖蒲、旱傘草等新來的水生植物正式“落戶”……

技術人員吳昊說, 池塘僅500平方米, 雖小但要真正“活”起來, 還得兩手抓——一方面, 投放高效物化複合劑清洗底泥, 種植能吸收氨氮元素的植物, 以此徹底改善池水“體質”;另一方面, 通過截流污水同時設置過濾池, 再配合加裝水下推流設備用於自迴圈, 組成了運轉良好的“消化系統”, 這成為維持池水“體質”的必要基礎。 半年整治後, 一池黑水回歸清澈, 沿岸裸露發黑的水溝變成草地綠化, 水泥護欄也改為石頭圍欄。 陳慶國想像著, 不久後,原先的這處衛生死角將成為村裡納涼的好去處。

【更新】 改良土和種子混合 植物“站穩”邊坡上

“到7月份, 防塵紗揭起來, 這就是一整片綠牆。 ”狐尾山邊坡綠化提升及邊坡防護項目的技術負責人林劍毅說, 工程目前已完成82%左右。 就在半年前, 邊坡還是黃土裸露, 到處散亂著倒伏的樹木。

思明區市政園林局承接邊坡改造任務後, 提出“綠牆”這個多層次的概念——不僅保持水土, 還有降塵、保濕、降噪的功能, 更為城市增添一大片綠色。 如何將概念付諸實施?

“綠牆”首先要穩, 與之對應, 工程的首要任務是護坡。 邊坡最高高度達60米、傾斜度為60至80度, 技術人員借鑒了高速公路旁加固山坡的技術:一是將一根根錨索錨杆釘入二十多米深, 和格構梁一起牢牢“鎖”住邊坡;二則在山坡頂部、中部和底部挖開三條截水溝,

以減小雨水沖刷對山坡帶來的影響:三是在坡腳處建築一堵擋牆——由內而外, 設置“三保險”, 確保穩固、安全。

綠牆概念要實現, 最大難度在於接近垂直的坡度:如何才能讓土和種子站穩不掉落?“我們採用CS混合纖維法噴灌技術, 將改良土和灌木種子混合, 再用機器噴射在山坡上。 ”林劍毅說, 山坡原有土層貧瘠, 風一吹就散, 噴射的改良土含有泥灰土、木粉和椰絲纖維等物質, 不僅自身擁有穩定結構, 還能“粘”在下方的種植土上, 不易脫落。 此外, 和改良土混合在一起的種子也經過精心挑選, 除有豆科類灌木, 能使土壤更肥沃, 還有臺灣相思、鹽膚木等一些本地植物, 具備較強適應性。

種子們正在成長,生出根系後就徹底“抓”住了邊坡,能夠快速讓山坡綠起來。

【記者手記】

環保理念貫穿提升改造始終

有一個細節,在採訪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狐尾山邊坡項目的負責人林劍毅提到,邊坡上原有長勢較好的植被如橡皮榕、盆架子樹和巨尾桉等,都保留了下來,目的是“減少植被損失”;而施工過程中,特地加設噴霧系統,給裸露地蓋上無紡布及防塵罩,降低外部揚塵污染。

這些細節控制,是思明區市政園林局在專案施工過程中始終貫穿環保理念的一個縮影。從表面上看,這不過是一個池塘、一塊邊坡的改造提升,但以管窺豹不難看出,每一個專案,思明區市政園林局都將這座城市視為一個會呼吸的“有機體”進行審視,改造的每一個動作,都以“生態環保”作為大前提,將環保理念貫穿始終。在這種理念推動下的改造項目,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環境品質,另一方面,則最終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一舉兩得,多方獲益。

具備較強適應性。

種子們正在成長,生出根系後就徹底“抓”住了邊坡,能夠快速讓山坡綠起來。

【記者手記】

環保理念貫穿提升改造始終

有一個細節,在採訪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狐尾山邊坡項目的負責人林劍毅提到,邊坡上原有長勢較好的植被如橡皮榕、盆架子樹和巨尾桉等,都保留了下來,目的是“減少植被損失”;而施工過程中,特地加設噴霧系統,給裸露地蓋上無紡布及防塵罩,降低外部揚塵污染。

這些細節控制,是思明區市政園林局在專案施工過程中始終貫穿環保理念的一個縮影。從表面上看,這不過是一個池塘、一塊邊坡的改造提升,但以管窺豹不難看出,每一個專案,思明區市政園林局都將這座城市視為一個會呼吸的“有機體”進行審視,改造的每一個動作,都以“生態環保”作為大前提,將環保理念貫穿始終。在這種理念推動下的改造項目,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環境品質,另一方面,則最終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一舉兩得,多方獲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