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謠言粉碎機」伊金霍洛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鄭重提示:“”麵包裡的肉鬆為棉花”是謠言

點擊這裡關注“伊旗食藥局”

老婆餅沒有老婆

魚香肉絲裡沒有魚

熱狗裡沒有狗……

嗯, 這些我們都認了,

但是, 這兩天

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餅,

拿水浸泡後,

發現肉鬆裡面根本沒有肉鬆

而是"棉花"做的, 甚至覺得連麵包都是棉花做的。

昨日, 執法人員找來肉鬆餅、棉花和肉鬆進行實驗。 結果顯示, 雖然肉鬆餅的餡料也能像視頻中那樣洗成乳白色的絮狀物, 但屬於正常水泡後的性狀,

真正的肉鬆和棉花, 無論是在泡水、火燒還是撕剪實驗中, 都存在明顯區別, 衛生紙浸泡水之後, 性狀更是與實物相差甚遠。

肉鬆與棉花對比實驗

●泡水

實驗工具:肉鬆餅、棉簽、兩碗水、筷子

實驗過程

第1步:將肉鬆餅掰開, 取其中餡料投入水中攪拌, 水變渾濁, 呈金黃色

第2步:將棉簽上的棉花扯下, 投入另一碗水中攪拌, 水沒有明顯變化

第3步:撈取經水洗後的肉鬆餅餡料(樣品一)時,

用筷子很難夾到固體物質, 只能等物質沉澱到碗底時用手撈起。 初離水時, 樣品一為黏稠泥狀物。 捏住其中較硬的物質在水中二次清洗後, 可以得到一團固體物質。 擠出多餘水分放在紙巾上觀察, 該物質為絮狀物, 顏色淡黃。

第4步:撈取經水洗後的棉花, 用筷子能輕易夾起。 雖然經過攪拌, 樣品二仍舊呈現脫離棉簽時的形狀, 並未改變。 擠幹水後, 幾坨棉花並未彼此融合。

肉鬆餅餡料經水洗後, 得到了圖中所示的絮狀固體物質(樣品一), 此時水已變混濁

水洗後的棉花(樣品二, 圖右)形狀並未發生太大變化,

且洗過棉花後碗中的水仍然清澈

●火燒

實驗工具:泡水實驗提取的樣品一和樣品二、肉鬆成品、打火機

實驗過程

第1步:點燃樣品一時發出輕微啪啪聲響, 沒有明火, 但有明顯煙霧和焦糊味

第2步:點燃樣品二時出現短暫有明火的燃燒, 帶有持續的煙霧, 無明顯的焦糊味

第3步:點燃肉鬆成品時出現輕微啪啪聲響, 有明顯煙霧並伴有焦糊味。 二次點燃後有短暫的帶明火燃燒

樣品一(圖左)、樣品二(圖右)燃燒後的樣子對比

●撕剪

實驗工具:泡水實驗提取的樣品一和樣品二、剪刀

實驗過程

第1步:用手撕扯樣品一, 可以很輕易撕開;用剪刀剪樣品一, 其能夠被輕易剪斷, 且可每剪必斷

第2步:用手撕扯樣品二, 需要用力才可撕開;用剪刀剪樣品二, 反復剪多次都沒剪斷

經過火燒和撕剪後的樣品一(圖左)與樣品二(圖右)對比

實驗結論:肉鬆餅餡料材質與棉花有明顯區別

追訪 專家權威解答:二者口味完全不同 肉鬆可燃很正常

為進一步瞭解棉花到底能否“冒充”肉鬆,近日,有媒體記者專程採訪了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傳播部主任阮光鋒,阮光鋒主任同時也是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家團成員。

阮光鋒表示,在口感上棉花根本不可能“冒充”肉鬆,因為肉鬆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是植物纖維,它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而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膳食纖維,“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原因就是因為其纖維素含量高。”

阮光鋒介紹,肉鬆是用肉作為主要原料,經煮制、切塊、撇油、配料、收湯、炒松、搓松後製成的肌纖維蓬鬆絮狀的肉製品,所以用水洗後呈絮狀物也有可能。不過,肉鬆輕輕一咬就會融化,很鬆軟,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此外,由於視頻中的肉鬆被點燃了,視頻製作者也因此稱肉鬆為棉花。對此,阮光鋒表示,肉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主要包含碳、氫、氧、氮四種元素,也含有少量硫和金屬元素,都很容易被點燃。

“蛋白質燃燒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頭髮了,頭髮的成分基本上都是角蛋白,碰到火很容易被點著。由於是蛋白質,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並不會有焦糊味。”阮光鋒說。

網傳視頻先後在多地出現,各地食藥監部門與公安部門均發出權威發佈闢謠資訊。

相關食品企業:已經報警 勿傳謠信謠

當事一方某食品企業通過官微表示,公司行端坐正,不畏謠言,有很多眼紅的“人”來詆毀他們,請群眾勿傳謠信謠。該公司品管部還表示,肉鬆餅餡料中使用的肉粉松原料,是以禽、畜瘦肉為主要原料,經煮制、切丁、撇油、壓松、配料、收湯、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和適量豆粉炒製成的絮狀或顆粒狀的肉製品,禽、畜瘦肉的肌肉纖維在加工成肉粉松後呈現蓬鬆狀。

視頻中涉及的我市伊金霍洛旗第一幼稚園附近的“麵包房”,也已及時向伊金霍洛旗公安局報警,並希望追究虛假視頻編造者法律責任!

在此,伊金霍洛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鄭重提示廣大消費者:請勿相信“肉鬆餅、肉鬆麵包裡肉鬆是棉花,不可食用”等謠言,更不要傳播不實資訊。針對視頻的編造和謠傳者,公安部門會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

請再看到此謠言的親們,大聲告訴你身邊的人

這是謠言!

經過火燒和撕剪後的樣品一(圖左)與樣品二(圖右)對比

實驗結論:肉鬆餅餡料材質與棉花有明顯區別

追訪 專家權威解答:二者口味完全不同 肉鬆可燃很正常

為進一步瞭解棉花到底能否“冒充”肉鬆,近日,有媒體記者專程採訪了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傳播部主任阮光鋒,阮光鋒主任同時也是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家團成員。

阮光鋒表示,在口感上棉花根本不可能“冒充”肉鬆,因為肉鬆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是植物纖維,它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而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膳食纖維,“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原因就是因為其纖維素含量高。”

阮光鋒介紹,肉鬆是用肉作為主要原料,經煮制、切塊、撇油、配料、收湯、炒松、搓松後製成的肌纖維蓬鬆絮狀的肉製品,所以用水洗後呈絮狀物也有可能。不過,肉鬆輕輕一咬就會融化,很鬆軟,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此外,由於視頻中的肉鬆被點燃了,視頻製作者也因此稱肉鬆為棉花。對此,阮光鋒表示,肉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主要包含碳、氫、氧、氮四種元素,也含有少量硫和金屬元素,都很容易被點燃。

“蛋白質燃燒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頭髮了,頭髮的成分基本上都是角蛋白,碰到火很容易被點著。由於是蛋白質,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並不會有焦糊味。”阮光鋒說。

網傳視頻先後在多地出現,各地食藥監部門與公安部門均發出權威發佈闢謠資訊。

相關食品企業:已經報警 勿傳謠信謠

當事一方某食品企業通過官微表示,公司行端坐正,不畏謠言,有很多眼紅的“人”來詆毀他們,請群眾勿傳謠信謠。該公司品管部還表示,肉鬆餅餡料中使用的肉粉松原料,是以禽、畜瘦肉為主要原料,經煮制、切丁、撇油、壓松、配料、收湯、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和適量豆粉炒製成的絮狀或顆粒狀的肉製品,禽、畜瘦肉的肌肉纖維在加工成肉粉松後呈現蓬鬆狀。

視頻中涉及的我市伊金霍洛旗第一幼稚園附近的“麵包房”,也已及時向伊金霍洛旗公安局報警,並希望追究虛假視頻編造者法律責任!

在此,伊金霍洛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鄭重提示廣大消費者:請勿相信“肉鬆餅、肉鬆麵包裡肉鬆是棉花,不可食用”等謠言,更不要傳播不實資訊。針對視頻的編造和謠傳者,公安部門會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

請再看到此謠言的親們,大聲告訴你身邊的人

這是謠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