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魔獸、生化危機、刺客信條,這些遊戲改編的電影居然都在虧錢

今年年初上映的《生化危機6:終章》作為系列最後一步, 借著情懷加持, 雖然北美票房2683萬美元創系列最差記錄, 但中國內地高達1.59億美元票房, 助攻全球總票房達3.12億美元, 創系列最佳。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 片商果斷宣佈重啟《生化危機》電影系列, 大有不榨幹市場不甘休的勢頭。

實際上自1993年第一部遊戲改編電影《超級馬里奧兄弟》以來, 口碑票房雙撲街已成為普遍現象, 能逃過這一“魔咒”的就像稀有Boss屈指可數。 但隨著遊戲市場逐年增長的好趨勢, 加上遊戲玩家群體的年齡覆蓋面擴大, 依然吸引不少片商去勇敢嘗試。

就連國內片商改編的《魂鬥羅》電影都已通過廣電審批了, 還有啥是不敢拍的?

回顧去年和近年上半年, 多部遊戲改編電影陸續上映, 除了《憤怒的小鳥》大獲成功和《魔獸》不乏亮點外, 其它的遊戲改編電影都不斷讓玩家們迴圈感受什麼叫“期望越大, 失望越大”。

| 憤怒的小鳥:Rovio連年虧損的背水一戰

《憤怒的小鳥》作為2009年推出後最成功的的手機遊戲之一, 不可避免的隨著時間推移流失了大量的消費者, 再加上後續作品一直難以達到巔峰時的高度, 用岌岌可危來形容這個品牌已不算誇張。

在同名電影上映的前一年, 《憤怒的小鳥》開發商Rovio利潤已經同比下降了73%, 銷售收入下降了9%, 總營收已經連續三年呈現虧損態勢, 主要原因就是《憤怒的小鳥》相關產品銷售疲軟, 比如品牌T恤和毛絨玩具。 而且就算《憤怒的小鳥》電影帶來成功, Rovio在2017年3月依然出售了電視動畫工作室、圖書發行部門等業務。

開發一款新的大熱遊戲還是有難度的, 多款新作連續虧損撲街更是Rovio近年的常態。

相比之下, 發掘經典遊戲的剩餘價值空間貌似更像是一條出路。 就像當年漫威背水一戰推出《鋼鐵俠》電影, 《憤怒的小鳥》電影同樣也是精打細算的製作成本(僅7300萬美元)換來票房大豐收的逆轉(3.5億美元)。 所以面對如此巨大的成功, 《憤怒的小鳥》電影的續集早就展開準備, 並計畫於2019年9月上映。

| 魔獸:和超高票房相對的是超高成本

《魔獸》電影雖然在美國成績不佳, 但在海外市場卻大獲成功, 4.3億美元(28.7億人民幣)的全球總票房裡, 有89%是來自海外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 《魔獸》超過一半的票房來自中國市場。 14.7億人民幣的票房至少讓《魔獸》電影沒虧得太慘——是的, 即使有接近30億人民幣的全球票房, 扣除掉《魔獸》電影約10億人民幣(1.6億美元)的成本以及其他相關費用和利潤分成, 也還是有約1億人民幣(1500萬美元)的虧損。

但拋開中國玩家對魔獸系列的情懷, 我們還是能發現《魔獸》電影中一些“毀經典”的改編:比如迦羅娜和麥迪文的夫妻關係改沒了, 部落最偉大的領袖之一奧格瑞姆·毀滅之錘成了告密者等。

而這些並不是無關緊要的支線細節, 反倒是推動魔獸系列歷史進程的核心事件, 同樣讓老粉絲們投入了不少情懷, 如果續作還按這種方向來改編, 支撐中國票房的粉絲們恐怕不會再繼續寬容下去。

| 瑞奇與叮噹:把遊戲賺的錢全賠完了

《瑞奇與叮噹》在遊戲市場的成績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2016年《瑞奇與叮噹》PS4版發售後不久, 開放工作室便宣佈其創造了系列歷史上最快的銷售速度。 但同年在海外上映的同名電影卻遭遇了票房慘敗, 最後118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減去2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和其他相關費用, 這部電影虧損了將近1000萬美元。 根據IGN的分析, 《瑞奇與叮噹》電影版基本上把遊戲賺的錢全賠完了。

《瑞奇與叮噹》電影上映前就有一個問題, 而且這個問題來源於遊戲自身: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片段被作為過場動畫穿插進了整個遊戲過程中。這就意味著,整個《瑞奇與叮噹》這款遊戲,都在對其電影版進行慘無人道的劇透,因此票房慘澹也是可以理解,加上史泰龍、保羅·吉亞馬提等大咖組成的豪華配音陣容,不賠本都難。

| 刺客信條:總票房不輸生化危機,無奈成本太高

《刺客信條》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2017年的電影,因為在上映的數十個國家中,在2017年上映的只有中國地區。這部製作成本達1.25億美元的電影上映之初就十分不順,爛番茄上《刺客信條》的影評人新鮮度僅為19%,觀眾好評度也只有66%,美國本土的票房十分糟糕,只有2250萬美元。

得益于高達2億美元的海外票房,這部口碑撲街的作品最後還是沒有虧的太慘,但這樣的成績也實在稱不上票房火爆。從結果來看,《刺客信條》和當年的《波斯王子》遭遇了一模一樣的尷尬。

| 生化危機:導演主演夫妻檔的自嗨,獨立於遊戲外自成一派

作為一部經典的粉絲向電影,《生化危機》系列電影自2002年上映後,雄踞各大電影票房市場。雖說粉絲們經常抱怨“生化危機”系列的電影品質一部不如一部,但這並不妨礙影片在電影票房上取得好成績。

這一系列電影從2002年的第一部《生化危機》電影開始,總共收穫了超過十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而《生化危機6:終章》作為本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後票房一路高漲,最終達到了11億人民幣的可觀數位,和4000萬的製作成本相比,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而同期上映的《刺客信條》,則只是在靠著海外票房來儘量挽回損失而已。

和《刺客信條》相似的是,《生化危機:終章》也是在北美票房慘澹,但在海外市場,尤其中國市場取得了爆炸性的票房成績,二者最終的全球票房都在2億美元出頭,但後者的製作成本要低得多,也就沒有虧本的困擾。再加上多年來在電影市場形成的電影化IP,讓《生化危機》電影成為一個遊戲IP以外的分支,有大量不玩遊戲也喜歡《生化危機》的影迷撐腰,這也正是片商決定重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四年打磨超高水準無奈內容硬傷

和絕大多數遊戲改編電影相比,《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在電影內容上,它並沒有講述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要想完全理解電影內容,必須要和遊戲搭配起來食用--而這對非玩家群體的觀影者非常不友好。

在商業模式上,《王者之劍》在日本僅僅爭取到了數十家影院進行排片,票房收入少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兩千多萬,而電影裡130個場面,2400多個鏡頭,以及各種各樣的新技術使用使得電影製作成本達到了1.8億美元,合約人民幣12億。這樣高額的成本,恐怕就算通過其他周邊發售和後續額外收入也很難挽回巨額的損失。

但這部電影更主要是起到遊戲宣傳的作用,電影本身的票房收入或許並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 結語

從近兩年的遊戲改編電影的成績我們不難發現,只有《憤怒的小鳥》在票房上可以說是獲得了全面成功,其餘電影要麼票房高但成本也高,算下來利潤空間不算大,要麼就是票房一般口碑糟糕。但即使有這些例子在前,出於宣傳自家遊戲加上泛娛樂產業鏈的大勢所趨,投身這一行業的公司仍是前仆後繼。

目前已經確定要改編成電影的IP就有《陰陽師》、《合金裝備》、《水果忍者》等,此外還有國產的《魂鬥羅》,“蜘蛛俠”湯姆·赫蘭德主演的《神秘海域》,雷作和佳作都有可能出現。之所以越來越的海外資本開始重視遊戲改編電影這一小眾類型,原因還是在於玩家群體的消費實力雖然上升了,但對改編影片要求並不高。目前玩家最大的期望,就是在不毀經典之餘滿足一把情懷,至少在中國市場會大量粉絲為電影買單的。

而且這個問題來源於遊戲自身: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片段被作為過場動畫穿插進了整個遊戲過程中。這就意味著,整個《瑞奇與叮噹》這款遊戲,都在對其電影版進行慘無人道的劇透,因此票房慘澹也是可以理解,加上史泰龍、保羅·吉亞馬提等大咖組成的豪華配音陣容,不賠本都難。

| 刺客信條:總票房不輸生化危機,無奈成本太高

《刺客信條》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2017年的電影,因為在上映的數十個國家中,在2017年上映的只有中國地區。這部製作成本達1.25億美元的電影上映之初就十分不順,爛番茄上《刺客信條》的影評人新鮮度僅為19%,觀眾好評度也只有66%,美國本土的票房十分糟糕,只有2250萬美元。

得益于高達2億美元的海外票房,這部口碑撲街的作品最後還是沒有虧的太慘,但這樣的成績也實在稱不上票房火爆。從結果來看,《刺客信條》和當年的《波斯王子》遭遇了一模一樣的尷尬。

| 生化危機:導演主演夫妻檔的自嗨,獨立於遊戲外自成一派

作為一部經典的粉絲向電影,《生化危機》系列電影自2002年上映後,雄踞各大電影票房市場。雖說粉絲們經常抱怨“生化危機”系列的電影品質一部不如一部,但這並不妨礙影片在電影票房上取得好成績。

這一系列電影從2002年的第一部《生化危機》電影開始,總共收穫了超過十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而《生化危機6:終章》作為本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後票房一路高漲,最終達到了11億人民幣的可觀數位,和4000萬的製作成本相比,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而同期上映的《刺客信條》,則只是在靠著海外票房來儘量挽回損失而已。

和《刺客信條》相似的是,《生化危機:終章》也是在北美票房慘澹,但在海外市場,尤其中國市場取得了爆炸性的票房成績,二者最終的全球票房都在2億美元出頭,但後者的製作成本要低得多,也就沒有虧本的困擾。再加上多年來在電影市場形成的電影化IP,讓《生化危機》電影成為一個遊戲IP以外的分支,有大量不玩遊戲也喜歡《生化危機》的影迷撐腰,這也正是片商決定重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四年打磨超高水準無奈內容硬傷

和絕大多數遊戲改編電影相比,《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在電影內容上,它並沒有講述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要想完全理解電影內容,必須要和遊戲搭配起來食用--而這對非玩家群體的觀影者非常不友好。

在商業模式上,《王者之劍》在日本僅僅爭取到了數十家影院進行排片,票房收入少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兩千多萬,而電影裡130個場面,2400多個鏡頭,以及各種各樣的新技術使用使得電影製作成本達到了1.8億美元,合約人民幣12億。這樣高額的成本,恐怕就算通過其他周邊發售和後續額外收入也很難挽回巨額的損失。

但這部電影更主要是起到遊戲宣傳的作用,電影本身的票房收入或許並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 結語

從近兩年的遊戲改編電影的成績我們不難發現,只有《憤怒的小鳥》在票房上可以說是獲得了全面成功,其餘電影要麼票房高但成本也高,算下來利潤空間不算大,要麼就是票房一般口碑糟糕。但即使有這些例子在前,出於宣傳自家遊戲加上泛娛樂產業鏈的大勢所趨,投身這一行業的公司仍是前仆後繼。

目前已經確定要改編成電影的IP就有《陰陽師》、《合金裝備》、《水果忍者》等,此外還有國產的《魂鬥羅》,“蜘蛛俠”湯姆·赫蘭德主演的《神秘海域》,雷作和佳作都有可能出現。之所以越來越的海外資本開始重視遊戲改編電影這一小眾類型,原因還是在於玩家群體的消費實力雖然上升了,但對改編影片要求並不高。目前玩家最大的期望,就是在不毀經典之餘滿足一把情懷,至少在中國市場會大量粉絲為電影買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