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凡真實的,必會相遇|死亡體驗館

為了方便閱讀, 在此友情提示:

本文的上半部分

是NEXT學院一寶的“死亡”創始人對話

本文的下半部分

是NEXT學院八寶的“死亡”體驗館之旅

死亡對話

上篇

活著的人不太願意看到死亡,

總是會把死亡自動遮罩出自己的生活。

當直面死亡的時候,

會恐懼、不安、痛苦…

隱忍的不去談這個事情避免家人傷心,

也會有突然之間的負面情緒爆。

當面對即將離世的親人,

往往忽略很多“死前”會發生的問題,

無法“安撫”即將面對死亡的親人,

更關注死後的世界和後事的操辦。

所以他——黃衛平,

從2008年開始做非政府組織(NGO),

主要從事臨終關懷的服務。

在汶川地震中他所做的是比神父還有存在感的工作,

同時也看盡了人性在面對死亡所呈現出的不同面目。

一直到2012年,

他的團隊更多得被單純的理解為志願者,

一支在一個人即將死亡前給予“心靈安慰”的團隊。

經歷了那麼多項目,

他清楚他想做的和傳遞的並非如此。

在他看來,

面臨死亡的時候難受的是活著的人,

不但要面臨親人離世,

更要面對親人離開後的生活,

所以活著的人更需要去瞭解死亡本身。

所以,

他希望人們更早的面對死亡,

把面對死亡的教育的過程提前,

通過體驗死亡來破除大家對死亡的恐懼!

於是乎——

2012年他成立了一家叫做“醒來”的社會企業!

他們躺進了焚化爐!

他恰巧也是在2012年遇到了他現在的合夥人

丁銳——

一個沉浸在哲學世界裡的小夥伴!

他們經過民政局特批,

躺進火葬場的焚燒爐,

體驗了一把“重口味”的死亡之旅。

我們進焚燒爐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恐懼,

就是特別的緊張。

這玩意兒是不會考慮活人進出的問題,

所以焚燒爐的門打開得特別慢,

雖然已經把火給關了,

但裡面的風還是吹得特別大,

骨灰到處飛,

讓人呼吸不過來,

而且出去的時候門還一下子卡住打不開,

當時真的是害怕了。

這次的體驗

是讓我們理解了恐懼和緊張的區別,

恐懼是我們在體驗的時候

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觀念,

而其實剛進去的當下是空白緊張

這次的體驗讓黃衛平覺得,

面對死亡這個話題,

體驗是遠遠大於講大道的!

於是乎——

他們決定設計一個基於心理學和哲學的遊戲,

一個通過12個人的互動來進行的死亡遊戲

並配合了一個體驗物理空間。

醒來——死亡體驗館

2013年開始動工,

在網上眾籌了41萬的票,

每張票的單價是100元。

從13年到16年4月正式開館,

他們總共花了3年的時間,

期間無數次有過放棄的念頭,

但每每回想起在焚燒爐中的空白緊張,

又會讓他們的擔心和疑慮少了許多,

或許也讓他們一次次更清晰做這件事情的意義。

死亡體驗館的設置

每一次體驗的時間是4個小時,

每次12個人的團隊進入!

主持人就像上帝一樣的存在,

會有12個問題!

12個人把彼此作為鏡子,

12道裡面所映射的是每個人的價值觀,

以及每個人探討的空間和回饋。

在非常短的時間裡每個人面對一些終極問題,

最不被認可的人被一一選中“賜死”,

經歷焚燒爐的過程!

每一個被“賜死”的夥伴會知道,

在拿到身份以後在別人面前是怎樣。

因為平時其實在親人、朋友、同事面前,

很難瞭解自己在別人面前是怎麼樣的,

或者帶了一個身份來到一個場景中,

也無法知道別人真實是怎麼看你的,

當然還有很多人平時也不會考慮到這個問題。

所以去體驗的小夥伴如果一早就被“賜死”,

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被人“嫌棄”?

有一個媽媽就帶著兒子一起來體驗,

媽媽是心理諮詢師。

兒子每一輪都投他媽媽‘死’,

我們的主持人在最後

也告知了這個媽媽‘真相’。

所以其實平時不被看到的,

只有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才會被顯現出來

NEXT學院的八寶童鞋就親自去體驗了一回,

他的“赴死”經歷會在下文一一體現,

好奇寶寶們手指動起來往下刷喲!

死亡體驗的針對人群!

在做死亡體驗館的時候,

黃衛平和丁銳想像的客群是所有人!

但在開館這一年的過程中,

研究了所來體驗的近3000人,

發覺70%以上其實都是20-40歲的女性。

他們平時參加一些心理學的課程,

或者靈修培訓活動等,

發覺也是女性居多。

一些專家給到的答案是:

女性本身比較感性,

靈性的部分比男性高。

所以死亡體驗館的基本定位清晰了,

就是70%的女性+30%的男性。

死亡體驗館的社群運營之路!

起初在做體驗館的時候,

他們也想過要經營社群!

但是因為這個產品本身的特殊性,

其實是不需要反復體驗“死”的,

並且在他們設置死亡體驗的初心上,

也是希望一次解決體驗者的問題的。

所以這就不是一個傳統的消費娛樂的模式,

是一個深度體驗的過程,

事實上從目前的統計來看,

最多的也是1個人反復來了4次,

這已經是很極端的了。

當然在運營過程中,

他們也對用戶做了深瞭解,

對於那些第一回合就被“賜死”的人,

給予免費下次再來體驗的機會。

因為確實體驗時間太短,

無法理解這個體驗的真正內涵,

也對他們沒有幫助。

況且目前場館的承載能力也有限,

一場一共就12個人,

每場需要4個小時,

專案對於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一天最多開兩場。

因此如果走線下的社群運營會有些問題。

於是乎——

從今年4月份開始,

他們開始做線上!

撕之秘笈

這是丁銳線上上開的一個收費課程(144元),

主要是一種精神武學,

也是丁銳的強項。

一個月不到,

就有近600人付費上課。

也會有一篇原創文的推送和課程的語言截選,

還會不定期的選出一些粉絲,

幫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這些小夥伴所提的問題,

都是一些比較接地氣的“棘手”問題,

(涉及個人隱私一寶就不在此展開了)

提問題的小夥伴經常會把命題和問題分不清楚,

還有就是感受和情緒也分不清楚,

那這個課程和心理問診就是幫他們把

命題、問題、情緒都理清楚,

不是告知解決方案,

而是告知如何去思考這些問題。

線下丁銳所寫的《醒來》也已經出版。

在京東和當當都有售賣。

醒來網劇

他們在今年年初簽約了醒來的同名網劇,

目前暫定的是都市玄幻劇。

就目前看起來,

這個劇本的品類還是比較少見的,

會結合黃衛平和丁銳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

從而與死亡體驗的粉絲們產生共鳴!

死亡體驗館的核心優勢!

自從死亡體驗館開館以來,

就有BBC,路透,CNN

都自己上門來採訪體驗。

不管從公益的角度還是商業的角度

自然是有許多想要複製的城市或者機構!

在黃衛平看來,

其實投資建一個場館不難,

而真正的核心其實是軟運營!

他在這個領域已經走了9年,

才對“死亡”這個事情有了認識和瞭解,

可能別人至少需要3年來消化。

另外死亡體驗館這個產品

其實對於主持人的依賴太大了!

原來剛開始只有丁銳一個主持人。

之後來了一個叫三七的體驗者,

丁銳跟她聊了一下感覺氣場特別吻合,

於是就拉出去直接開始把酒問人生了!

丁銳覺得可以試一下,

果然三七就特別符合他們主持人的要求,

直覺性特別好點也戳得特別准,

還能給參與死亡體驗的每個人一個關鍵字。

主持人 三七

三七也沒有和大家接觸,

僅是在監控室看大家的動作和回答。

更像是從一個上帝的視角,

給出每一個參與者一個綜合性的關鍵字,

關鍵字會是一首詩,一個簡單的詞,

這個東西沒法預設,

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沒法預先配好鑰匙或複製。

死亡體驗館的升級!

目前4小時的死亡體驗還是更偏重體驗,

黃衛平的團隊也覺得實際上討論可以更加充分,

可以讓參與的人瞭解得更加充分,

所以他們做了一個為期兩天的“工作坊”。

在兩天中會有兩次死亡,

第一次死亡在第一天的上午半天,

和死亡體驗館4小時的構成其實是一樣的,

彼此是陌生的,

在某個空間中用死亡這個壓強

來讓彼此表達真實的對於12個問題的觀點,

然後直接面對“死亡”的結果。

升級後的亮點在於,

“死後”的所有人重新聚集,

每一道題都會被覆盤,

更透徹更直接得被照出來,

這個環節叫做“夢鏡”!

每個人會知道是誰投了自己,

為什麼原因會投給自己,

或許是自己的表情或者動作不受認同,

或者是自己的價值觀太出乎別人意料,

或者就是被別人一眼就討厭,

每一個答案都在那邊,

都是在投票當下真是記錄的,

這個過程很直接也很深刻。

於是乎——

在第二天上午,

每個人會被強求與現場和自己反差最大的人去學習,

學習對方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因為每個人的行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優勢,

一定是體會到了這個優勢所帶來的好處

才會養成他的行為和認知,

同時也一定也有想對應的壞處。

充分交流會讓一個人自然而然發現彼此最不同的點,

甚至有可能會羡慕的對方跟自己的不同,

這就是鏡子的作用。

然後在第二天下午就有了第二次的死亡體驗,

每個人用被矯正過的方式再體驗一次“死亡”,

會發現被“賜死”的順序一定會有改變。

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衝擊就是,

當一個人原來是白的,

他到黑的那邊體驗過以後嘗到了“甜頭”,

再回來做白就已經不是以前的白了,

灰色可能是一個更好的狀態;

或者不適應黑再回白以後,

會更堅定自己的白,

不會在自己的白中搖擺不定;

更或者原來做白做的很委屈,

體驗一把黑以後發覺不用去裝白那麼累啦。

目前工作坊即可以針對團建,

其實更適合針對陌生人組團來體驗。

如果針對一些相熟的人,

其實會比較容易翻舊賬,

當然能把心裡的疙瘩說開了

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團建更適合那些扁平化管理的企業,

揭開每一個人偽裝的面具,

更真誠得被被人看到來提高修煉自己

更多“醒來”的模式可能

與其他城市的合作!

這是一定會的!

但是不太會在去建一個場館,

更多是以IP輸出的形式進行合作,

在某個極端的場景下比如豐都鬼城,

讓體驗者在“死”之前好好得“活”一把

醒來藝術節!

對於一些文化思想不太能接受,

或者一些年紀較大的人群,

其實不太會願意去體驗死亡體驗館,

而且體驗中對話的內容還是比較偏哲學的,

所以黃衛平希望可以讓更多人

從潛意識層面接觸和接受他們的理念,

而藝術恰恰是最好的一個載體和體現形式。

於是他在園區中搭建一個非標空間的展覽,

很多藝術家朋友在這個空間裡玩High了。

今年也會繼續做醒來藝術節,

會融入更多的藝術家參與。

死亡體驗

下篇

死亡體驗館位於上海公益新天地園,

曾經是福利院的舊址,

改造成了公益項目的聚集地。

本人NEXT學院的八寶,

是下午14:00的“赴死”場次。

走近死亡體驗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

就是非常火的Before I Die 的黑板牆。

在一幢幢老房子裡,

外牆刷成純黑色並帶著六芒星的死亡體驗館,

很難讓人找不到!

很難想像,

在這249平米的空間,

我馬上要體驗:

微言,念塵,三界,生花,無常,彼岸,空色,歸零,初心,醒來

10個場景去感受死亡的滋味。

每一位元參與人員都需要鄭重滴

簽署一份免責保密協定,

然後穿上鞋套,

鎖好自己的身外之物,包括手機!

預備開始與世隔絕的死亡之旅!

空間NO.1微言

這裡是死亡的起點,

我們在螢幕上按手印,

許下生死之約,

開啟死亡之門。

空間NO.2念塵

我和一同“赴死”的小夥伴們進入一個全鏡面的空間。

藍色的鐳射線將這個空間撕裂,

代表著對凡塵的留戀,

也暗示著在這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鏡子。

空間NO.3三界

我們每個人都拿了一部ITouch,

沒有了各自的名字,

都通過ITouch上顯示的數位來互相稱呼。

ITouch

將會是下一個空間內與支持人互動、

相互投票和發表觀點的

至關重要的工具。

空間NO.4生花

一共12個座位像花瓣一樣盛開在房間裡,

我們佩戴著各自的號碼牌作為身份的象徵。

花心頂端的圓形螢幕會播放一段講述古今生死的動畫。

然後主持人的聲音開始環繞在大家的耳旁。

你不知道Ta在哪裡,

但Ta卻能聽見、看見你的一舉一動。

Ta的聲音將貫穿始終,

帶領我們開始生死抉擇的遊戲。

每一輪的提問之後,

都必須投票選出要去“死”的一個人。

無論選誰都要說明理由,

也可以“自殺”式得選自己。

具體的題目八寶就無法透露更多了,

畢竟是簽署過保密協定的對吧。

但是作為親身經歷過生死抉擇的人,

在此我想告誡所有想要來參加死亡體驗的小夥伴們,

既然已經決定拋開世俗來次參透生死,

那麼就請卸下你所有的偽裝,

將你內心最真實的自己放出來。

每一個問題都直擊你們的內心深處。

這裡的回答沒有模棱兩可也沒有玩笑;

不論表達出什麼觀點,

都將會供人審判。

這裡的回答沒有對錯之分,

即使大多數人的意見與你相左,

但這未必就是對的,

少數人所堅持的,

也未必就是正義。

無論想要做出怎樣的選擇,

只要說出內心最真實的即可,

慢慢的你就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閱歷,

想法會完全不同。

此處就是一個12個人組成的小社會。

如何活到最後,

其實並不是整個體驗的目的,

重要的是真我的思考和感受。

每一輪的問答結束,

被投票最多的小夥伴就被“賜死”。

死前可以臨終遺言,

最後一次和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

也可以原諒所有選你的人。

隨後無常之門打開,

恐怖的呼嘯聲以及冷風從門內不斷得湧出。

空間NO.5無常

幾輪之後我別無選擇得踏入無常之門。

我從未想過死亡之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真在路上了其實一切也變得釋然。

這段漆黑無垠的無常之路,

沒有回頭路可走,

身後的所有的一切從此都與我無關。

空間NO.6彼岸

走過無常之路,來到彼岸世界。

眼前是一片閃爍著星光的世界。

恍恍惚惚仿佛徘徊於生死,

此刻,我在回想什麼…

空間NO.7空色

穿過長長的彼岸,

我來到了“期待已久”的焚燒爐。

我的時間到了,

我得躺上去了 !

我躺在傳送帶上,

耳邊迴響起一段仿佛來自天堂的聲音,

在此我放下一切,空色。

空間NO.8歸零

在焚燒爐中我感受到了炙熱的強風,

四周處於一篇火海的幻象中,

整個過程持續一分鐘,

也是我覺得最難熬的一份中,

“此生”算是告一段落了。

空間NO.9初心

在焚化爐的洗禮之後,

我獲得了重生,

傳送帶把我緩緩投入一個充滿白色球體的空間。

我們能感受到心臟的跳動,

感覺身處在一個子宮當中,

慢慢的爬出鋪滿白色小球的通道,

我仿佛是一個新生兒,

誕生在這個空間裡。

在這裡我要重拾“初心”。

空間NO.10醒來

推開一道門,

來到最後一個空間——醒來。

地上鋪滿了各種心情的卡牌。

我隨意翻開一張最符合心情的牌,

背後會有一句最適合我當下心裡話。

結束語

第一個“去死”的人不用擔心,

在醒來空間會有工作人員陪同你一起。

最後一個“赴死”的人也不用寂寞空虛冷,

大家會歡呼你的重生到來。

所有死去的小夥伴,都會重聚。

此處,有沒有好奇寶寶提問:

最後兩個人是如何角逐生死的呢?

在此八寶可以劇透:

最後兩個人是雙方決定誰去誰留,

最後留下來的人感受5分鐘的孤獨後,獨自赴死。

最後的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個屬於自己編號的信封!

主持人三七通過全程的觀察,

會給到一個最適合每個人的詞!

從一個靜態的產品年代

前往一個流動的服務年代

我們並不能預測

將去往何方

但我們能預測

會向哪些方向前行

因為未來已來,必然而然

我們是NEXT學院

我們堅信:

創新是對現實的另一種觀察

NEXT學院第二季

通過已收集的“資料標籤” 為當下的消費人群“畫像”

通過畫像背後的“生活形態” 驗證未來的“消費趨勢”

NEXT學院第二季8期主題@上海 @北京 @深圳

未來消費陪伴者的主理人們與Ni一期一遇!

更多NEXT學院第二季內容“探索”,Call Us!

死亡體驗館的設置

每一次體驗的時間是4個小時,

每次12個人的團隊進入!

主持人就像上帝一樣的存在,

會有12個問題!

12個人把彼此作為鏡子,

12道裡面所映射的是每個人的價值觀,

以及每個人探討的空間和回饋。

在非常短的時間裡每個人面對一些終極問題,

最不被認可的人被一一選中“賜死”,

經歷焚燒爐的過程!

每一個被“賜死”的夥伴會知道,

在拿到身份以後在別人面前是怎樣。

因為平時其實在親人、朋友、同事面前,

很難瞭解自己在別人面前是怎麼樣的,

或者帶了一個身份來到一個場景中,

也無法知道別人真實是怎麼看你的,

當然還有很多人平時也不會考慮到這個問題。

所以去體驗的小夥伴如果一早就被“賜死”,

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被人“嫌棄”?

有一個媽媽就帶著兒子一起來體驗,

媽媽是心理諮詢師。

兒子每一輪都投他媽媽‘死’,

我們的主持人在最後

也告知了這個媽媽‘真相’。

所以其實平時不被看到的,

只有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才會被顯現出來

NEXT學院的八寶童鞋就親自去體驗了一回,

他的“赴死”經歷會在下文一一體現,

好奇寶寶們手指動起來往下刷喲!

死亡體驗的針對人群!

在做死亡體驗館的時候,

黃衛平和丁銳想像的客群是所有人!

但在開館這一年的過程中,

研究了所來體驗的近3000人,

發覺70%以上其實都是20-40歲的女性。

他們平時參加一些心理學的課程,

或者靈修培訓活動等,

發覺也是女性居多。

一些專家給到的答案是:

女性本身比較感性,

靈性的部分比男性高。

所以死亡體驗館的基本定位清晰了,

就是70%的女性+30%的男性。

死亡體驗館的社群運營之路!

起初在做體驗館的時候,

他們也想過要經營社群!

但是因為這個產品本身的特殊性,

其實是不需要反復體驗“死”的,

並且在他們設置死亡體驗的初心上,

也是希望一次解決體驗者的問題的。

所以這就不是一個傳統的消費娛樂的模式,

是一個深度體驗的過程,

事實上從目前的統計來看,

最多的也是1個人反復來了4次,

這已經是很極端的了。

當然在運營過程中,

他們也對用戶做了深瞭解,

對於那些第一回合就被“賜死”的人,

給予免費下次再來體驗的機會。

因為確實體驗時間太短,

無法理解這個體驗的真正內涵,

也對他們沒有幫助。

況且目前場館的承載能力也有限,

一場一共就12個人,

每場需要4個小時,

專案對於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一天最多開兩場。

因此如果走線下的社群運營會有些問題。

於是乎——

從今年4月份開始,

他們開始做線上!

撕之秘笈

這是丁銳線上上開的一個收費課程(144元),

主要是一種精神武學,

也是丁銳的強項。

一個月不到,

就有近600人付費上課。

也會有一篇原創文的推送和課程的語言截選,

還會不定期的選出一些粉絲,

幫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這些小夥伴所提的問題,

都是一些比較接地氣的“棘手”問題,

(涉及個人隱私一寶就不在此展開了)

提問題的小夥伴經常會把命題和問題分不清楚,

還有就是感受和情緒也分不清楚,

那這個課程和心理問診就是幫他們把

命題、問題、情緒都理清楚,

不是告知解決方案,

而是告知如何去思考這些問題。

線下丁銳所寫的《醒來》也已經出版。

在京東和當當都有售賣。

醒來網劇

他們在今年年初簽約了醒來的同名網劇,

目前暫定的是都市玄幻劇。

就目前看起來,

這個劇本的品類還是比較少見的,

會結合黃衛平和丁銳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

從而與死亡體驗的粉絲們產生共鳴!

死亡體驗館的核心優勢!

自從死亡體驗館開館以來,

就有BBC,路透,CNN

都自己上門來採訪體驗。

不管從公益的角度還是商業的角度

自然是有許多想要複製的城市或者機構!

在黃衛平看來,

其實投資建一個場館不難,

而真正的核心其實是軟運營!

他在這個領域已經走了9年,

才對“死亡”這個事情有了認識和瞭解,

可能別人至少需要3年來消化。

另外死亡體驗館這個產品

其實對於主持人的依賴太大了!

原來剛開始只有丁銳一個主持人。

之後來了一個叫三七的體驗者,

丁銳跟她聊了一下感覺氣場特別吻合,

於是就拉出去直接開始把酒問人生了!

丁銳覺得可以試一下,

果然三七就特別符合他們主持人的要求,

直覺性特別好點也戳得特別准,

還能給參與死亡體驗的每個人一個關鍵字。

主持人 三七

三七也沒有和大家接觸,

僅是在監控室看大家的動作和回答。

更像是從一個上帝的視角,

給出每一個參與者一個綜合性的關鍵字,

關鍵字會是一首詩,一個簡單的詞,

這個東西沒法預設,

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沒法預先配好鑰匙或複製。

死亡體驗館的升級!

目前4小時的死亡體驗還是更偏重體驗,

黃衛平的團隊也覺得實際上討論可以更加充分,

可以讓參與的人瞭解得更加充分,

所以他們做了一個為期兩天的“工作坊”。

在兩天中會有兩次死亡,

第一次死亡在第一天的上午半天,

和死亡體驗館4小時的構成其實是一樣的,

彼此是陌生的,

在某個空間中用死亡這個壓強

來讓彼此表達真實的對於12個問題的觀點,

然後直接面對“死亡”的結果。

升級後的亮點在於,

“死後”的所有人重新聚集,

每一道題都會被覆盤,

更透徹更直接得被照出來,

這個環節叫做“夢鏡”!

每個人會知道是誰投了自己,

為什麼原因會投給自己,

或許是自己的表情或者動作不受認同,

或者是自己的價值觀太出乎別人意料,

或者就是被別人一眼就討厭,

每一個答案都在那邊,

都是在投票當下真是記錄的,

這個過程很直接也很深刻。

於是乎——

在第二天上午,

每個人會被強求與現場和自己反差最大的人去學習,

學習對方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因為每個人的行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優勢,

一定是體會到了這個優勢所帶來的好處

才會養成他的行為和認知,

同時也一定也有想對應的壞處。

充分交流會讓一個人自然而然發現彼此最不同的點,

甚至有可能會羡慕的對方跟自己的不同,

這就是鏡子的作用。

然後在第二天下午就有了第二次的死亡體驗,

每個人用被矯正過的方式再體驗一次“死亡”,

會發現被“賜死”的順序一定會有改變。

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衝擊就是,

當一個人原來是白的,

他到黑的那邊體驗過以後嘗到了“甜頭”,

再回來做白就已經不是以前的白了,

灰色可能是一個更好的狀態;

或者不適應黑再回白以後,

會更堅定自己的白,

不會在自己的白中搖擺不定;

更或者原來做白做的很委屈,

體驗一把黑以後發覺不用去裝白那麼累啦。

目前工作坊即可以針對團建,

其實更適合針對陌生人組團來體驗。

如果針對一些相熟的人,

其實會比較容易翻舊賬,

當然能把心裡的疙瘩說開了

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團建更適合那些扁平化管理的企業,

揭開每一個人偽裝的面具,

更真誠得被被人看到來提高修煉自己

更多“醒來”的模式可能

與其他城市的合作!

這是一定會的!

但是不太會在去建一個場館,

更多是以IP輸出的形式進行合作,

在某個極端的場景下比如豐都鬼城,

讓體驗者在“死”之前好好得“活”一把

醒來藝術節!

對於一些文化思想不太能接受,

或者一些年紀較大的人群,

其實不太會願意去體驗死亡體驗館,

而且體驗中對話的內容還是比較偏哲學的,

所以黃衛平希望可以讓更多人

從潛意識層面接觸和接受他們的理念,

而藝術恰恰是最好的一個載體和體現形式。

於是他在園區中搭建一個非標空間的展覽,

很多藝術家朋友在這個空間裡玩High了。

今年也會繼續做醒來藝術節,

會融入更多的藝術家參與。

死亡體驗

下篇

死亡體驗館位於上海公益新天地園,

曾經是福利院的舊址,

改造成了公益項目的聚集地。

本人NEXT學院的八寶,

是下午14:00的“赴死”場次。

走近死亡體驗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

就是非常火的Before I Die 的黑板牆。

在一幢幢老房子裡,

外牆刷成純黑色並帶著六芒星的死亡體驗館,

很難讓人找不到!

很難想像,

在這249平米的空間,

我馬上要體驗:

微言,念塵,三界,生花,無常,彼岸,空色,歸零,初心,醒來

10個場景去感受死亡的滋味。

每一位元參與人員都需要鄭重滴

簽署一份免責保密協定,

然後穿上鞋套,

鎖好自己的身外之物,包括手機!

預備開始與世隔絕的死亡之旅!

空間NO.1微言

這裡是死亡的起點,

我們在螢幕上按手印,

許下生死之約,

開啟死亡之門。

空間NO.2念塵

我和一同“赴死”的小夥伴們進入一個全鏡面的空間。

藍色的鐳射線將這個空間撕裂,

代表著對凡塵的留戀,

也暗示著在這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鏡子。

空間NO.3三界

我們每個人都拿了一部ITouch,

沒有了各自的名字,

都通過ITouch上顯示的數位來互相稱呼。

ITouch

將會是下一個空間內與支持人互動、

相互投票和發表觀點的

至關重要的工具。

空間NO.4生花

一共12個座位像花瓣一樣盛開在房間裡,

我們佩戴著各自的號碼牌作為身份的象徵。

花心頂端的圓形螢幕會播放一段講述古今生死的動畫。

然後主持人的聲音開始環繞在大家的耳旁。

你不知道Ta在哪裡,

但Ta卻能聽見、看見你的一舉一動。

Ta的聲音將貫穿始終,

帶領我們開始生死抉擇的遊戲。

每一輪的提問之後,

都必須投票選出要去“死”的一個人。

無論選誰都要說明理由,

也可以“自殺”式得選自己。

具體的題目八寶就無法透露更多了,

畢竟是簽署過保密協定的對吧。

但是作為親身經歷過生死抉擇的人,

在此我想告誡所有想要來參加死亡體驗的小夥伴們,

既然已經決定拋開世俗來次參透生死,

那麼就請卸下你所有的偽裝,

將你內心最真實的自己放出來。

每一個問題都直擊你們的內心深處。

這裡的回答沒有模棱兩可也沒有玩笑;

不論表達出什麼觀點,

都將會供人審判。

這裡的回答沒有對錯之分,

即使大多數人的意見與你相左,

但這未必就是對的,

少數人所堅持的,

也未必就是正義。

無論想要做出怎樣的選擇,

只要說出內心最真實的即可,

慢慢的你就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閱歷,

想法會完全不同。

此處就是一個12個人組成的小社會。

如何活到最後,

其實並不是整個體驗的目的,

重要的是真我的思考和感受。

每一輪的問答結束,

被投票最多的小夥伴就被“賜死”。

死前可以臨終遺言,

最後一次和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

也可以原諒所有選你的人。

隨後無常之門打開,

恐怖的呼嘯聲以及冷風從門內不斷得湧出。

空間NO.5無常

幾輪之後我別無選擇得踏入無常之門。

我從未想過死亡之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真在路上了其實一切也變得釋然。

這段漆黑無垠的無常之路,

沒有回頭路可走,

身後的所有的一切從此都與我無關。

空間NO.6彼岸

走過無常之路,來到彼岸世界。

眼前是一片閃爍著星光的世界。

恍恍惚惚仿佛徘徊於生死,

此刻,我在回想什麼…

空間NO.7空色

穿過長長的彼岸,

我來到了“期待已久”的焚燒爐。

我的時間到了,

我得躺上去了 !

我躺在傳送帶上,

耳邊迴響起一段仿佛來自天堂的聲音,

在此我放下一切,空色。

空間NO.8歸零

在焚燒爐中我感受到了炙熱的強風,

四周處於一篇火海的幻象中,

整個過程持續一分鐘,

也是我覺得最難熬的一份中,

“此生”算是告一段落了。

空間NO.9初心

在焚化爐的洗禮之後,

我獲得了重生,

傳送帶把我緩緩投入一個充滿白色球體的空間。

我們能感受到心臟的跳動,

感覺身處在一個子宮當中,

慢慢的爬出鋪滿白色小球的通道,

我仿佛是一個新生兒,

誕生在這個空間裡。

在這裡我要重拾“初心”。

空間NO.10醒來

推開一道門,

來到最後一個空間——醒來。

地上鋪滿了各種心情的卡牌。

我隨意翻開一張最符合心情的牌,

背後會有一句最適合我當下心裡話。

結束語

第一個“去死”的人不用擔心,

在醒來空間會有工作人員陪同你一起。

最後一個“赴死”的人也不用寂寞空虛冷,

大家會歡呼你的重生到來。

所有死去的小夥伴,都會重聚。

此處,有沒有好奇寶寶提問:

最後兩個人是如何角逐生死的呢?

在此八寶可以劇透:

最後兩個人是雙方決定誰去誰留,

最後留下來的人感受5分鐘的孤獨後,獨自赴死。

最後的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個屬於自己編號的信封!

主持人三七通過全程的觀察,

會給到一個最適合每個人的詞!

從一個靜態的產品年代

前往一個流動的服務年代

我們並不能預測

將去往何方

但我們能預測

會向哪些方向前行

因為未來已來,必然而然

我們是NEXT學院

我們堅信:

創新是對現實的另一種觀察

NEXT學院第二季

通過已收集的“資料標籤” 為當下的消費人群“畫像”

通過畫像背後的“生活形態” 驗證未來的“消費趨勢”

NEXT學院第二季8期主題@上海 @北京 @深圳

未來消費陪伴者的主理人們與Ni一期一遇!

更多NEXT學院第二季內容“探索”,Call U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