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韓藝術家“玩轉”雲南米線 加工廠變身藝術館

雲南網訊3月17日, 來自北京的8位藝術家通過72小時的封閉創作, 在昆明官渡區的米線工廠內打造了一個特殊的藝術展。 他們以昆明人最愛的“米線”為題, 用繪畫、雕塑、新媒體、攝影、裝置藝術、空間改造、行為藝術等方式, 展現雲南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主辦方介紹, 米線是昆明人必不可少的菜肴, 也是外地遊客到雲南後點擊率最高的菜品。 米線對於雲南人, 就像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 對於外省人來說, 米線是雲南美食的一張名片。 “只用米和水這樣簡單的素材, 可以做成精美的藝術品, 創作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記者瞭解到, 這個構思奇妙的展覽招募到8位藝術家參與, 他們分屬於繪畫、雕塑、新媒體、攝影、裝置藝術、空間改造、行為藝術等不同藝術領域。 出於對展覽主題的認同和興趣, 藝術家從全國各地齊聚雲南, 他們在限定的72小時封閉創作期內, 通過實地的采風, 對米線歷史的挖掘、民間老藝人的走訪, 甚至和米線廠工人吃住在一起溝通交流, 瞭解他們的實際需求, 從而高效又獨具創意的完成了此次創作。

本次藝術展不僅邀請工人和其家屬作為嘉賓來參觀, 而且整個創意過程中專門配備了攝影攝像團隊進行跟蹤拍攝, 最終將剪輯為紀錄片等形式, 留存給米線廠的工人們, 成為珍貴的記憶和資料。

“這次72小時的封閉創作,

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米線廠負責人耿琳說。

韓國藝術家Woops Yang在自己的作品《月亮的塵埃》面前說, “我想通過月亮和大米的組合, 表現雲南米線的神奇爽口。 ”記者發現, Woops Yang的“月亮”受撞擊還會洋洋灑灑“飛出”米粉, 在幽藍色的封閉空間裡顯得神秘無比。

過道上, 一位藝術家用音箱表面的圓盤盛載大米, 音樂響起時, 米粒會隨著鼓點“跳舞”。

“把米線廠打造為藝術場館, 將遠離生活的藝術展‘下沉’到食品加工廠, 讓米線製作工人感受到藝術給他們帶來的環境變化。 ” 一參展藝術家解釋自己參加創作的初衷。

記者瞭解到, 這次“工廠藝術展”是雲海肴和專業策展機構“不是美術館”聯合發起的“17藝術展”首場展覽, 第一期設在工廠,

以後會在雲南、北京、上海多地推出形式多樣的藝術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