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能認識自己嗎?

在現實生活中, 人們往往是認識別人容易, 認識自己卻很難, 若要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就更難。

蘇軾有句名詩:“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對很多人來說, 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 如果我們能理智的、清醒的多反思自己, 大致上對自己有個判斷, 認識自己還是可以做到的。

一、通過與命運抗爭中認識自己

“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 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 ”只要朝氣蓬勃地投入新生活, 他的命運是值得羡慕的, 因為即便是逆流而上, 他也能在不斷前行中獲得充實的人生。 精彩的人生靠不懈的奮鬥, 成功只垂青於與命運抗爭的人。 鄙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 出生在郊區的一個普通農戶裡。 在“十年動亂”裡度過學生時代, 那時批判“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聖賢書”和“學而優則仕”, 學生根本沒有學到什麼知識,

這是對其他孩子而言。 但我逆“潮流”而動, 借那時的“小字報”、“大字報”和“紅壁報”, 練寫字、習作文。 我深信王仁裕的名句:“多讀心中有本, 多寫筆下生花”。 “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成了被同齡人羡慕的“文化人”。 高中畢業後, 與我同學的人都順理成章的安排了工作, 因為他們是吃商品糧的(城市戶口), 像我這樣農民的兒子就只有再當農民了。 因為那時一個人的出生, 就決定其一生的地位和職業:農民的子女只會當農民, 工人的子女也會當工人, 機關幹部的子女就會坐辦公室等。 但我不認“命”, 回家後種過地, 當過大隊(村)廣播員, 又去當民辦教師拿工分(大集體的報酬, 年終可兌現金), 我不甘心拿工分一輩子, 決定設法“跳龍(農)門", 我便棄“教”從“工”,
在一家企業當了一名臨時工。 後來經過打拼轉正提幹(企幹), 從工人到車間主任, 最後當上了廠長。 但我還是覺得不充實, 認為自己的“文墨”無“用武之地”, 最後進了行政單位當了公務員, 還走上了領導崗位。 這就凸現了“認識自己, 超越自己, 戰勝自己”的道理。 只要與命運抗爭, 勝利就會向你招手!

二、在成功和失敗中認識自己

怎樣做到“勝不驕, 敗不餒”, 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鄙人一生中也曾有過很多掌聲和花環。 在教書時, 在做工人時, 在當公務員時, 多次受到過省、市、縣不同級別的嘉獎。 有的時候也會有點飄飄然, 但我時時提醒自己“虛心使人進步, 驕傲使人落後”。 自己不是最好的, 但還可以更好的。 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順風順水的, 我也有過挫折和失敗的時候。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亞洲金融危機, 市場疲軟, 我所在企業也面臨破產, 在加上改革大潮的衝擊, 企業改制, 我這個“大廠長”也被下崗, 當時失魂落魄, 就像無頭的蒼蠅, 一時摸不著南北, 沮喪過、徘徊過。 回家後做過小生意,

辦過小企業, 但都沒能成氣候。 好在我先前借工作之餘練習寫作, 有不少“拙文”見於媒體報端, 後來被一行政機關聘用, 經過個人不懈的努力轉正進編, 又從一個小辦事員, 進入領導班子直到退休。 成功總是眷顧不驕不餒的人。 這就是真實的自己。

三、從自我反省中認識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人要想進步和成功,必須天天通過內省的方式認識自己。不僅清楚自己的優點,還要知道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吐故納新、有的放矢,不斷進步和昇華。更應清楚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什麼,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多數人都以為知道自己的擅長,而不知道不擅長什麼。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如果從事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就無法取得成就,更不用說那些根本幹不了的事情了。我們只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就像我一生務過農,教過書,當過企業“頭”,後來做過生意,自己也辦過企業。但都沒有施展“滿腹經倫”,經過深思熟慮,覺得自己以前的行當“此路不通”,便“改弦易轍”,進入行政單位,吐吐文墨。也還是幾經周折,再拿“文憑”競爭上崗,從編外到編內,還升了職。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就能到達。多去嘗試、多去體驗,各種不同經歷、不同失敗、不同成功。多聽聽別人忠告,多分析、多動動腦筋,慢慢你就會越來越認清自己。(圖片來自網路)

三、從自我反省中認識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人要想進步和成功,必須天天通過內省的方式認識自己。不僅清楚自己的優點,還要知道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吐故納新、有的放矢,不斷進步和昇華。更應清楚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什麼,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多數人都以為知道自己的擅長,而不知道不擅長什麼。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如果從事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就無法取得成就,更不用說那些根本幹不了的事情了。我們只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就像我一生務過農,教過書,當過企業“頭”,後來做過生意,自己也辦過企業。但都沒有施展“滿腹經倫”,經過深思熟慮,覺得自己以前的行當“此路不通”,便“改弦易轍”,進入行政單位,吐吐文墨。也還是幾經周折,再拿“文憑”競爭上崗,從編外到編內,還升了職。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就能到達。多去嘗試、多去體驗,各種不同經歷、不同失敗、不同成功。多聽聽別人忠告,多分析、多動動腦筋,慢慢你就會越來越認清自己。(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