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C輪融資2600萬美金 雲智慧詮釋APM的數位化未來

2600萬美金融資多不多?如果放在前幾年, 一點都不多。 但在如今這個環境下, 2600萬美金不算少。 畢竟, 剛剛經歷過去年資本寒冬之後, 能獲得投資已屬不易。

這是雲智慧C輪融資。 在之前, 雲智慧B+輪融資為1230萬美元, B輪1500萬美元;最早在2013年獲得A輪融資。

國內想像空間巨大

雲智慧是一家主做APM的公司。 國內在這個領域有三個主要玩家, 雲智慧是其中一家。 另外兩家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掛牌新三板, 然而上市後營利情況都不樂觀, 大面積虧損, 以後該怎麼辦?這是APM廠商的難題。 不過, 不用過於悲觀。 仔細看財務資料, 儘管虧損, 但這兩家的營收均在大幅度增長,

淨利潤不高的原因可能在於資本運作以及整個市場情況, 當然也與這兩家公司的經營理念相關。

從整個市場看, APM受到用戶認可, 市場空間巨大, 增幅較快。 美國同行幾家公司上市的上市, 並購的並購, 市值與股價、營收等財務指標均表現不錯。 國內APM市場與國外相比較落後4~5年, 有較大的想像空間, 而且中國有自己的市場環境, 客戶群眾多, 更值得期待。

接下來就看各家如何定位自己的產品, 如何經營。 這對於沒有上市的雲智慧而言, 反而是好事。 比如說雲智慧現在還是美元投資非人民幣基金, 日後上市的選擇性較大。 進可以上A股或者新三板, 退一步可以海外上市。

還可以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之下,

根據前車之路調整戰略, 而不是一味走“老路”。

就如雲智慧總裁劉洪濤所說, 現在拆架構不是關注重點。 公司管理層的重點任務是定位清晰, 營收平衡, 走上符合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趨勢的快車道。

這怎麼說呢?

升級成為業務運維專家

國內APM概念來自國外, 這幾家起步階段的玩法大同小異。 三五年之後, 這幾家的玩法慢慢有所不同, 先不評論其他兩家, 只說雲智慧的話, 已經從傳統的APM產品提供商升級到業務運維解決方案服務家, 這在去年已有苗頭。

雲智慧有三寶:監控寶、透視寶、壓測寶, 這幾年採用SaaS的方式快速佔領市場。 在產品快速普及的過程中, 雲智慧發現問題所在:產品本身沒有問題, 如果只是以IT工具的方式説明使用者解決問題,

那麼用戶可用可不用。 也就是說, 在使用者經營狀態較好的情況下, 願意花幾萬購買產品;一旦經濟環境不好, 收益減少, 就會停止使用。

為了更主動的服務好客戶, 雲智慧從去年開始轉變經營理念, 從業務角度看問題而非從IT角度看問題。 怎麼理解?也就是說, 雲智慧不是簡單告訴使用者從底層的硬體(計算、存儲、網路)到中介軟體、資料庫、作業系統再到上層各種應用等性能指標的變化, 而是讓管理層看這些資料變化對業務的影響是什麼, 當業務因為IT出現問題, 該如何快速找到原因, 從而幫助用戶持續解決問題、提高運營效率, 進一步提高用戶的營業收入。

舉一個真實的案例。 某快消連鎖品牌發現某天10點線上交易量下降30%,

由於業務仍在運轉, 傳統IT手段就無法發現造成業務下滑的原因。 要知道, 這個品牌每小時交易量以十萬元計, 下降30%意味著收入銳減。 由於架構複雜, 應用軟體眾多, 外包服務團隊遠在國外, 無法及時解決問題。 而用了雲智慧的業務運維產品之後, 很快定位到負責協力廠商支付的伺服器上的硬碟滿了, 資料無法正常寫入, 影響到交易。

這個案例非常典型。 如果不是從業務角度出發, 企業IT就算看到了硬碟空間不足的報警, 也會被忽略掉。 而從業務出發的話, 就能迅速解決。

如果不懂, 再舉一個例子。 某用戶租用公有雲A品牌之後, 業務在高峰時段總是很慢, 該用戶以為是A公有雲架構問題。 後來自己搭建伺服器,

速度還是慢;又上了另一個公有雲B品牌, 仍舊沒解決問題。 最後跑了雲智慧的產品之後, 發現是SQL語句的問題, 錯怪了雲平臺。

這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從業務角度看系統, 牽扯的元素太多, 架構、軟體、資料庫、作業系統、硬體甚至是一行代碼、一個磁片緩衝都有可能影響業務。 雲智慧想要成為客戶的業務運維解決方案專家, 從全域的視角, 用資料告訴使用者, 什麼是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所在, 什麼是拖累業務的關鍵所在, 説明客戶持續運營, 優化業務。

是個好故事還有價值

雲智慧升級成業務運維解決方案專家有幾個關鍵字:使用者體驗、業務視角和全域資料。 體驗是用戶的感受, 流暢度和舒適度;業務視角是幫使用者增效不是節流;全域資料是技術實力, 要懂業務邏輯和架構拓撲,涉及到所有IT領域。

這幾個關鍵字決定了雲智慧的未來發展之路,該如何服務業務、服務企業轉型升級,這樣就跳出了IT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將兩者合而為一。這對雲智慧來說,就擺脫了“汽車時代問用戶要什麼,用戶說要更快一匹馬”的偽需求。

如果從大的趨勢看,互聯網+以及數位化轉型,用戶更關注IT帶來哪些價值而不會關注IT是什麼。加上雲化進程速度加快之後,系統外包越來越流行,用戶關注的是“更快、更好、受益更多”的業務,更不會關注IT是什麼。

從這角度來說,APM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單純提供產品是沒有前途的,而走上運維之路是“苦活累活”也是傳統的運維外包道路,只有清楚用戶要什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與業務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勝出。

這也是投資人不斷投資雲智慧的原因。因為按照一般的邏輯看,市場中已經有兩家上市公司,第三家的價值點就很危險。如果在業務上有所區別,並能夠重新塑造行業,而且已經進入重要行業,有不少大客戶和30萬家企業用戶,為什麼不投呢?

劉洪濤也說,有了C輪融資之後,雲智慧會上一個臺階。這些融資主要用於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增強用戶的信心,堅定業務運維的道路,為可持續運營注入活力,組建銷售團隊,提高服務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之前有了大行業大客戶的案例,投資人也增加了信心,這反過來對用戶也是好處,證明雲智慧的道路是正確的,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價值。

接下來,APM領域會更熱鬧了。

要懂業務邏輯和架構拓撲,涉及到所有IT領域。

這幾個關鍵字決定了雲智慧的未來發展之路,該如何服務業務、服務企業轉型升級,這樣就跳出了IT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將兩者合而為一。這對雲智慧來說,就擺脫了“汽車時代問用戶要什麼,用戶說要更快一匹馬”的偽需求。

如果從大的趨勢看,互聯網+以及數位化轉型,用戶更關注IT帶來哪些價值而不會關注IT是什麼。加上雲化進程速度加快之後,系統外包越來越流行,用戶關注的是“更快、更好、受益更多”的業務,更不會關注IT是什麼。

從這角度來說,APM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單純提供產品是沒有前途的,而走上運維之路是“苦活累活”也是傳統的運維外包道路,只有清楚用戶要什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與業務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勝出。

這也是投資人不斷投資雲智慧的原因。因為按照一般的邏輯看,市場中已經有兩家上市公司,第三家的價值點就很危險。如果在業務上有所區別,並能夠重新塑造行業,而且已經進入重要行業,有不少大客戶和30萬家企業用戶,為什麼不投呢?

劉洪濤也說,有了C輪融資之後,雲智慧會上一個臺階。這些融資主要用於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增強用戶的信心,堅定業務運維的道路,為可持續運營注入活力,組建銷售團隊,提高服務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之前有了大行業大客戶的案例,投資人也增加了信心,這反過來對用戶也是好處,證明雲智慧的道路是正確的,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價值。

接下來,APM領域會更熱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