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外軍志|德國聯邦國防軍爆出極右翼醜聞,德軍怎麼了(上)

【編者按】

曼徹斯特驚天一爆, 再度將難民問題置於風口浪尖。 但是, 相比於英國的限制性接收, 幾乎無條件容納了100萬以上難民的德國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

實際上, 從5月初開始, 一起涉及多名德國聯邦國防軍現役軍官的軍中極右翼涉恐案件在德國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隨著媒體對整個事件的深入報導, 德國聯邦國防軍極右翼軍官藏匿武器、假扮難民、策劃恐襲的事實在令人震驚之餘, 已使此前聲名頗佳的聯邦國防軍陷入深深的信任危機, 也引發歐陸諸國陷入深深的擔憂, 畢竟歷史的記憶並未抹去。

那麼, 德國聯邦國防軍內部的極右翼勢力從何而來?伴隨近年來發生在歐洲的種種變故, 這一勢力又將往何處去?德國政府及軍方對此有怎樣的應對措施?德國媒體、德國民眾正在拷問著他們的政府和軍隊。

弗朗哥·A事件回顧

到定稿為止, 德國軍方和調查機構也沒有正式對外公佈涉案人員的全名, 只是將已經逮捕接受審訊的極右翼軍官稱為弗朗哥·A。 除了他之外, 另有兩人因為涉嫌同謀而遭到逮捕。 其中一人是弗朗哥·A在軍隊中的好友兼同事、同樣是中尉軍銜的馬克西米利安·T。 兩人一同在第291獵兵營第二連服役, 這支部隊屬於由德國和法國軍隊共同組成的德法混成旅, 駐地是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靠近斯特拉斯堡的伊爾基希,

馬克西米利安·T本人平時就住在斯特拉斯堡。 另一個被捕的是一名24歲的大學生馬提亞斯·T, 是弗朗哥·A的同鄉。 三名嫌犯都來自德國黑森地區。

聯邦檢察官目前指控這三人有試圖暴力顛覆國家的罪行。 三人計畫偽裝成中東難民, 對德國資深政治家、以及與外國人和難民事務有關的著名人士發動襲擊, 以引起德國國內對難民的敵視。 在他們的襲擊對象清單上, 出現了德國司法部長海科·馬斯和德國前總統阿希姆·高克的名字。

行動的主要執行者是27歲的弗朗哥·A。 他在1月中旬的時候, 在鄰國奧地利設法獲得了一把老式手槍, 並且將其藏匿在維也納機場的一個衛生間內, 這把手槍在機場的例行修理時被機場工作人員發現並報警,

隨後奧地利警方在2月3日將前往機場取槍的弗朗哥·A抓獲。 奧地利警方在給弗朗哥·A做指紋鑒定的時候發現, 他此前已經在德國註冊為正式的難民, 這與他本人德國公民的身份相矛盾, 由此導致了弗朗哥·A事件被揭露。 隨後德國巴伐利亞警方將其逮捕, 並且開始對整個事件展開調查。

德國調查機構很快就發現了弗朗哥·A的極右翼和種族主義傾向, 並且確認他正在策劃實施恐怖主義襲擊。 早在2015年末, 他就在德國黑森州偽裝成敘利亞的基督教難民進行登記, 並且在半年後正式提交難民申請。 又過了半年, 他在紐倫堡接受了相關問詢後正式獲得了難民身份, 分配到了難民居住地以及每個月數百歐元的難民補助。

調查人員認為, 弗朗哥·A希望借助假冒的難民身份進行自己計畫中的襲擊, 並以此激化德國民眾和難民之間的矛盾, 引發民族衝突, 進而傳播擴散自己的極右翼排外主張。

另兩個被捕的嫌犯, 馬克西米利安·T作為弗朗哥·A的同僚, 在軍營內掩護弗朗哥·A的行動, 在他離開軍營前往難民居住地時為其請假;而馬提亞斯·T則在自己的住所幫助藏匿了大量的彈藥和軍用裝備, 包括了大約1000發的手槍和步槍子彈, 這些彈藥是弗朗哥·A在進行武器訓練時從國防軍中偷盜出來的。

目前三人還在接受進一步的調查, 調查的主要方向在於確認三人的犯罪動機, 以及是否還有其他共犯。 而根據上周最新消息,

調查人員又發現了一份爆炸物裝配檔, 顯示計畫中的襲擊有可能會是大規模的炸彈攻擊。 此外, 另一名國防軍軍官已經被勒令退役接受調查, 此人的涉案情況還需等待德國媒體的報導。

二戰後德國社會及德軍中極右翼勢力發展歷史

二戰後, 聯邦德國的政治家始終致力於同納粹德國的歷史及其價值觀做完整的切割, 這種努力在1945年後的“去納粹化”行動中體現的最為明顯。 這種由戰後德國精英政治家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政策, 自然包含了反對和打擊極右翼勢力的部分, 甚至可以說是那個時候聯邦德國的“國策”。 除了高層對於納粹殘餘和極右翼勢力的打壓, 普通德國民眾在經歷了殘酷戰爭的洗禮後, 也表現出對於右翼思想的敵視。從二戰結束至上世紀50年代初期,極右翼思想在聯邦德國受到了比較好的壓制。

然而,即使整個聯邦德國還沉浸在對戰爭罪行的反思中時,極右翼勢力也依然有著生存空間。1951年通過的“去納粹化終結法”,使政府不得使用在納粹德國時期擔任過公職的人員的禁令被取消,大約90%的原政府公職人員得以重新就職。出於對抗東方陣營的需要,在國家強力部門、情報部門和外交部門中,都有使用原國防軍軍官、甚至是党衛軍軍官和蓋世太保成員的情況,對這些人員的任用無疑給極右翼思想在聯邦德國政府和後來成立的聯邦國防軍中的傳播埋下了伏筆。而伴隨聯邦德國重新武裝的開始,此前被嚴格禁止的一些具有右翼傾向的軍人團體也重新活躍起來。

不過,得益於戰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聯邦德國政府對右翼勢力的大力控制,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極右翼勢力總體上在聯邦德國陷入低迷。那個時期,聯邦德國政府曾屢次取締右翼黨派,也處罰了不少右翼反猶人員。

但進入上世紀60年代後,尤其是1966年至1967年發生的戰後首次經濟衰退,使聯邦德國國內的右翼勢力有所抬頭。著名的極右翼政黨德國國家民主黨甚至在選舉中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差點進入聯邦德國議會。據當時統計,在聯邦德國有著100個以上的右翼團體,其中還出現了不少暴力極右翼團夥,製造了不少暴力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新右翼”勢力登上政治舞臺,在聯邦德國首次出現了否認納粹罪行的言論,右翼思想真正開始走向“極端”。在德國,所謂的“新右翼”是一個針對60年代“新左派”學生運動而產生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新左派”思想的對立面。兩者同樣發源於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份子階層,都對當時德國社會的現狀表達出了極度的不滿。前者以1968年學生運動為代表,提出了反戰、反資本主義、反精英統治的口號,意識形態上向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靠攏。後者對西方民主制度提出質疑,反對德國基本法,主要宣揚民族主義和孤立主義精神。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由於歐洲經濟的持續低迷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高失業率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極右翼思想在整個西歐擴散開來。

在柏林牆的另一邊,走社會主義路線的民主德國在反納粹和反右翼的立場上和他們的西方同胞保持了一致,甚至在對傳統右翼勢力的打擊上還更加徹底。但是,英美國家的情報部門,出於對抗東德政府的考慮,一直在民主德國境內扶植反對派力量,其中就包括民主德國的極右翼組織。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成為歷史,德國再次統一起來。各種社會矛盾一時之間都被掩蓋在了民族統一的喜悅之下。在軍隊重組中,合併之後的德國軍事力量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協調不同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下的衝突。極右翼勢力在德國境內和軍中暫時被“遺忘”了。

然而,在經歷統一的狂歡後,德國立刻開始面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困境,整體經濟狀況因為東部地區的拖累而表現不佳。此後,隨著《申根協議》生效,各國之間打開邊界,人員流動增加,特別是東歐劇變之後,來自德國東面國家的移民也迅猛增加,為極端民族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的重新崛起做了鋪墊。

極右翼和新納粹勢力首先在德國東部迅猛發展起來,隨後也蔓延至原西德地區。據統計,從1990年至2015年,就有179起因為極右翼暴力犯罪而發生的致命案件。近幾年,中東難民危機的爆發為極右翼的崛起提供了新的“絕佳”契機,這些組織也將矛頭指向了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難民,各種襲擊事件層出不窮。直到這次,一直獨善其身、海內外聲名頗佳的聯邦國防軍也爆出了極右翼醜聞。(未完待續)

也表現出對於右翼思想的敵視。從二戰結束至上世紀50年代初期,極右翼思想在聯邦德國受到了比較好的壓制。

然而,即使整個聯邦德國還沉浸在對戰爭罪行的反思中時,極右翼勢力也依然有著生存空間。1951年通過的“去納粹化終結法”,使政府不得使用在納粹德國時期擔任過公職的人員的禁令被取消,大約90%的原政府公職人員得以重新就職。出於對抗東方陣營的需要,在國家強力部門、情報部門和外交部門中,都有使用原國防軍軍官、甚至是党衛軍軍官和蓋世太保成員的情況,對這些人員的任用無疑給極右翼思想在聯邦德國政府和後來成立的聯邦國防軍中的傳播埋下了伏筆。而伴隨聯邦德國重新武裝的開始,此前被嚴格禁止的一些具有右翼傾向的軍人團體也重新活躍起來。

不過,得益於戰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聯邦德國政府對右翼勢力的大力控制,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極右翼勢力總體上在聯邦德國陷入低迷。那個時期,聯邦德國政府曾屢次取締右翼黨派,也處罰了不少右翼反猶人員。

但進入上世紀60年代後,尤其是1966年至1967年發生的戰後首次經濟衰退,使聯邦德國國內的右翼勢力有所抬頭。著名的極右翼政黨德國國家民主黨甚至在選舉中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差點進入聯邦德國議會。據當時統計,在聯邦德國有著100個以上的右翼團體,其中還出現了不少暴力極右翼團夥,製造了不少暴力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新右翼”勢力登上政治舞臺,在聯邦德國首次出現了否認納粹罪行的言論,右翼思想真正開始走向“極端”。在德國,所謂的“新右翼”是一個針對60年代“新左派”學生運動而產生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新左派”思想的對立面。兩者同樣發源於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份子階層,都對當時德國社會的現狀表達出了極度的不滿。前者以1968年學生運動為代表,提出了反戰、反資本主義、反精英統治的口號,意識形態上向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靠攏。後者對西方民主制度提出質疑,反對德國基本法,主要宣揚民族主義和孤立主義精神。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由於歐洲經濟的持續低迷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高失業率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極右翼思想在整個西歐擴散開來。

在柏林牆的另一邊,走社會主義路線的民主德國在反納粹和反右翼的立場上和他們的西方同胞保持了一致,甚至在對傳統右翼勢力的打擊上還更加徹底。但是,英美國家的情報部門,出於對抗東德政府的考慮,一直在民主德國境內扶植反對派力量,其中就包括民主德國的極右翼組織。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成為歷史,德國再次統一起來。各種社會矛盾一時之間都被掩蓋在了民族統一的喜悅之下。在軍隊重組中,合併之後的德國軍事力量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協調不同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下的衝突。極右翼勢力在德國境內和軍中暫時被“遺忘”了。

然而,在經歷統一的狂歡後,德國立刻開始面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困境,整體經濟狀況因為東部地區的拖累而表現不佳。此後,隨著《申根協議》生效,各國之間打開邊界,人員流動增加,特別是東歐劇變之後,來自德國東面國家的移民也迅猛增加,為極端民族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的重新崛起做了鋪墊。

極右翼和新納粹勢力首先在德國東部迅猛發展起來,隨後也蔓延至原西德地區。據統計,從1990年至2015年,就有179起因為極右翼暴力犯罪而發生的致命案件。近幾年,中東難民危機的爆發為極右翼的崛起提供了新的“絕佳”契機,這些組織也將矛頭指向了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難民,各種襲擊事件層出不窮。直到這次,一直獨善其身、海內外聲名頗佳的聯邦國防軍也爆出了極右翼醜聞。(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