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中在路上與余英發聲|觀點年度記憶之領袖篇

2017觀點年度論壇即將到來之際, 我們將重溫過去一年曾經近距離接觸和深度交流的一批中國房地產企業家, 他們的思考、他們的探索、他們的觀點, 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6年已經過去, 無論有收穫、有成就, 還是有經驗、有教訓, 都成為記憶中的一種財富。

每一年, 中國房地產的起落曲線都不同, 但向前發展的趨勢無可阻擋。 每一年, 都有無數人在行業中沉浮, 殫精竭慮, 或謀一時、或謀全域, 有所得、有所失。

一直以來, 我們都想知道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家如何認知行業、掌控企業, 他們會用怎樣的視野來詮釋自身的行動與思考。

無論如何, 房地產行業需要領袖, 領袖的意義在於他們的命運成為詮釋時代進程的符號, 這是一種財富。

當他們的故事放置於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宏大背景時, 我們就擁有了不一樣的解讀中國房地產的路徑與模式。

這一周, 我們從記憶中翻找出以下兩位企業家, 重新閱讀和認知: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林中, 以及保利地產副總經理余英。

林中:旭輝在路上

作為一家正在衝刺500億規模的企業的掌舵者, 所處的高度要求他必須時刻保持著對公司、對市場最敏感的觸覺。

人生的第二個本命年, 林中選擇自立門戶, 在廈門創辦了“永升物業服務公司”。 兩年後, 廈門永升房地產開發公司應勢而出,

林中從銷售策劃、仲介代理進階為開發商。

經過2000年的遷都上海, 2006年的股份改革, 旭輝終於在2012年成功赴港上市, 並迅速以“黑馬”形象馳騁在地產圈。

雖然地產行業運行軌道是由無數個潮起潮落的波浪曲線構築, 旭輝卻始終乘風破浪,

上市四年銷售額“5年6倍”大跨度增長。

這其中離不開林中對公司規模發展追求的清醒認識, 以及對人才培養的獨特見解。 千億陣營是旭輝瞄準的下一個靶子, 新的征途必然需要新的血液。

物業上市、商業版圖以及地產金融, 這些都已成為旭輝在路上的標籤。 正如林中所言:“可能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突破, 每一個階段對核心管理層所要求的能力素質是不一樣的, 去年的林中沒法領導今年的旭輝。 ”

無論是戰略方向還是經營節奏, 落腳點都是執行, 而執行的主體是人及其所在的團隊。

在去年一封題為《消滅合理 挑戰極限》的內部郵件中, 林中寫道, “在《亮劍》裡, 李雲龍給他的一個連長下命令, 堅守陣地8小時。 連長沒有說, 敵我勢力懸殊, 我們合理的時間只能守半小時、一小時, 而是選擇了執行。 ”

“命令就是命令, 必須執行。 ”這是林中奉行的工作法則之一, 當然這也是旭輝能夠連續常年保持高周轉速度的一大法寶。

“企業的每一輪進步, 都要求這些人有更大的自我突破, 特別是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

因為每一段成功的因素, 可能是下一段成功的障礙, 去年的林中沒法領導今年的旭輝。 ”

在林中看來, 等到企業規模變大的時候, 如果管理層還是什麼事都喜歡“親歷親為”, 這樣的企業做不大, 因為不能培養人, 團隊的能力會很弱。

至於企業界永恆的問題“人才以及團隊的培養”, 林中則對觀點地產新媒體指出, 雖然有時候“知易行難”, 但要解決的兩個關鍵點則是文化價值觀問題, 以及機制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激勵、分配和晉升機制, 企業內部的這三個機制是非常重要的, 激勵機制又分成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激勵機制。 ”

採訪最後環節則聚焦在“金融”層面——“現在很多地產公司都在進行金融化嘗試或轉型?旭輝有沒有這方面的計畫?”

問及此,林中又開啟了“玩笑模式”:“我們對金融是比較關注的,但今年資金情況非常好,基本不需要通過金融化手段來籌資。”

雖然說現在的旭輝“不差錢”,但向金融方向轉型必然是未來房企們的一大趨勢。林中表示,房地產轉型金融是最容易的一個事,特別是特大型房地產行業;如果要跨度很大做其他行業,還不如做金融。

當然,林中說的“最容易的事”其實也是有條件限制,因為中小型企業轉型做金融就不太合適,資產量不是很大,去做金融其實投不了多少錢。

那麼問題來了,多大規模合適呢?林中的答案是:“因為投入量要很大,房企不做到1000億規模做金融,我都打個問號。”

余英:保利要發出聲音

冬季的南昆山,碧空如洗林茂竹修,風中挾帶著些許凜冽的氣息。再見余英,是在一個有些特別的地方——別墅樣板房。

歲末年初,對於地產人而言也並非能夠全然放鬆的節點。作為保利地產副總經理兼華中華南區域的領導人,余英的工作在年末同樣沒有絲毫閒暇。對話當天,剛剛在廣州結束一場商業談判,他便趕至南昆山參與項目的行銷活動。

於是,項目現場就成了會面的最佳選擇。聲音和緩、笑容爽朗的余英,在對話中不時會有“暖男”等幽默詞彙閃現,同時亦有“每個熱點板塊都要有保利的聲音”這樣難掩犀利的強勢一面。

2015年初,余英送給自己的四個字是“任重道遠”。回顧過去一年,他坦承壓力不小,也曾在心力憔悴時來了場貢嘎山之行放鬆自己。

但一提到廣東保利的成績,余英言辭中帶著自信:“房地產銷售波動和國家經濟增長有相關波動,但我們的增長一直是上升的。”

2015年,保利地產總部所在的廣東區域銷售金額達到500億元。從2013年的半年200億元到2014年的全年400億元,再到2015年實現超500億元,保利地產在廣東區域的業績近五年來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

拓展和拉動的新增長區域之時,保利地產穩固了大本營的地位。在廣州市場,保利地產銷售連續五年位列第一。

在余英的解讀中,做好產品與行銷、把握佈局機會是保利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建築學專業出身和多年的規劃經驗,讓他極為注重產品設計。廣東保利寫字樓的地下室,常常就是擺滿產品模型的研發基地。

在產品設計階段,保利的行銷往往也在同時介入,深耕廣州逾二十年的經驗和洞察力,讓保利地產能夠更為準確地把握產品定位。與此同時,捍衛“主場”的決心也是保利地產對產品設計和行銷策劃不斷升級和創新的動力。

過去兩年,廣州成為眾多房企進行全國性拓展的重點佈局目標。十余家外來房企的湧入,讓市場變得更為活躍,卻也在無形中放大了競爭。

在余英看來,保利只需“良性迴圈”就能夠應對市場的變化,“這麼多年保利已經形成理性拿地、良性銷售的發展,所以我們比較瀟灑,吃飽飯的人看到桌上的菜也不會急著去搶”。

雖然口吻輕鬆,但余英的言辭同時流露出了強勢的一面:“保利地產在廣州是大公司,每一個熱點的板塊都要有保利發出的聲音,只要是熱點,保利一定要參與。”

由於負責保利地產華中華南區域,余英一周的工作行程常常跨越幾個省市。在產品和銷售之外,為了佈局的準確,對專案地塊進行實地考察成了余英週末的工作內容。

“皮鞋頭經常是翹的,因為要走工地”,余英笑稱,親歷親為是保利地產的優良傳統。

在會議室開會討論產品與行銷方案,是余英日常花費精力最多的工作,他也自嘲常常因此淪為“盒飯”黨,只因為“前期策劃是決定專案生死、決定勝敗最關鍵的一步”。

壓力是動力之源的邏輯,也被余英放在工作中。“我們在媒體上公佈了目標,也是自己給自己定任務,完不成肯定也有壓力。”

“我跟新員工談話的時候常問一句話,知道喜馬拉雅山嗎?都說知道。知道第三高的山叫什麼名字嗎?不知道。所以要做就做第一。”

這樣的“工作狂”,在團隊的眼中卻是個既嚴格又寬容的激勵者。在執行上,余英樂於授權:“除了戰略性的決策,很多工作我會放權讓團隊去幹。每年經過30多個項目的實際操作,加大訓練量,比賽才能拿冠軍。”

回顧近年來廣東保利的快速發展,余英坦言:“這幾年收穫最大的就是廣東公司這個團隊,我相信業內對保利廣東公司還是認可的。”

問及此,林中又開啟了“玩笑模式”:“我們對金融是比較關注的,但今年資金情況非常好,基本不需要通過金融化手段來籌資。”

雖然說現在的旭輝“不差錢”,但向金融方向轉型必然是未來房企們的一大趨勢。林中表示,房地產轉型金融是最容易的一個事,特別是特大型房地產行業;如果要跨度很大做其他行業,還不如做金融。

當然,林中說的“最容易的事”其實也是有條件限制,因為中小型企業轉型做金融就不太合適,資產量不是很大,去做金融其實投不了多少錢。

那麼問題來了,多大規模合適呢?林中的答案是:“因為投入量要很大,房企不做到1000億規模做金融,我都打個問號。”

余英:保利要發出聲音

冬季的南昆山,碧空如洗林茂竹修,風中挾帶著些許凜冽的氣息。再見余英,是在一個有些特別的地方——別墅樣板房。

歲末年初,對於地產人而言也並非能夠全然放鬆的節點。作為保利地產副總經理兼華中華南區域的領導人,余英的工作在年末同樣沒有絲毫閒暇。對話當天,剛剛在廣州結束一場商業談判,他便趕至南昆山參與項目的行銷活動。

於是,項目現場就成了會面的最佳選擇。聲音和緩、笑容爽朗的余英,在對話中不時會有“暖男”等幽默詞彙閃現,同時亦有“每個熱點板塊都要有保利的聲音”這樣難掩犀利的強勢一面。

2015年初,余英送給自己的四個字是“任重道遠”。回顧過去一年,他坦承壓力不小,也曾在心力憔悴時來了場貢嘎山之行放鬆自己。

但一提到廣東保利的成績,余英言辭中帶著自信:“房地產銷售波動和國家經濟增長有相關波動,但我們的增長一直是上升的。”

2015年,保利地產總部所在的廣東區域銷售金額達到500億元。從2013年的半年200億元到2014年的全年400億元,再到2015年實現超500億元,保利地產在廣東區域的業績近五年來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

拓展和拉動的新增長區域之時,保利地產穩固了大本營的地位。在廣州市場,保利地產銷售連續五年位列第一。

在余英的解讀中,做好產品與行銷、把握佈局機會是保利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建築學專業出身和多年的規劃經驗,讓他極為注重產品設計。廣東保利寫字樓的地下室,常常就是擺滿產品模型的研發基地。

在產品設計階段,保利的行銷往往也在同時介入,深耕廣州逾二十年的經驗和洞察力,讓保利地產能夠更為準確地把握產品定位。與此同時,捍衛“主場”的決心也是保利地產對產品設計和行銷策劃不斷升級和創新的動力。

過去兩年,廣州成為眾多房企進行全國性拓展的重點佈局目標。十余家外來房企的湧入,讓市場變得更為活躍,卻也在無形中放大了競爭。

在余英看來,保利只需“良性迴圈”就能夠應對市場的變化,“這麼多年保利已經形成理性拿地、良性銷售的發展,所以我們比較瀟灑,吃飽飯的人看到桌上的菜也不會急著去搶”。

雖然口吻輕鬆,但余英的言辭同時流露出了強勢的一面:“保利地產在廣州是大公司,每一個熱點的板塊都要有保利發出的聲音,只要是熱點,保利一定要參與。”

由於負責保利地產華中華南區域,余英一周的工作行程常常跨越幾個省市。在產品和銷售之外,為了佈局的準確,對專案地塊進行實地考察成了余英週末的工作內容。

“皮鞋頭經常是翹的,因為要走工地”,余英笑稱,親歷親為是保利地產的優良傳統。

在會議室開會討論產品與行銷方案,是余英日常花費精力最多的工作,他也自嘲常常因此淪為“盒飯”黨,只因為“前期策劃是決定專案生死、決定勝敗最關鍵的一步”。

壓力是動力之源的邏輯,也被余英放在工作中。“我們在媒體上公佈了目標,也是自己給自己定任務,完不成肯定也有壓力。”

“我跟新員工談話的時候常問一句話,知道喜馬拉雅山嗎?都說知道。知道第三高的山叫什麼名字嗎?不知道。所以要做就做第一。”

這樣的“工作狂”,在團隊的眼中卻是個既嚴格又寬容的激勵者。在執行上,余英樂於授權:“除了戰略性的決策,很多工作我會放權讓團隊去幹。每年經過30多個項目的實際操作,加大訓練量,比賽才能拿冠軍。”

回顧近年來廣東保利的快速發展,余英坦言:“這幾年收穫最大的就是廣東公司這個團隊,我相信業內對保利廣東公司還是認可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