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敢返鄉下鄉創業的人,是“瘋子”嗎?

為什麼要返鄉下鄉?

有句話講“往上數三輩, 大家都是農村人”, 戀土情結會植根於很多人的心中, 加之近幾年的經濟增速變緩, 在社會轉型時期, 房地產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 “掙錢越來越難了”, 恰逢國家政策的支持, 於是很多人瞄準了“農業開發”這片“處女地”, 紛紛投資農業。

2016年,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文中對如何鼓勵返鄉下鄉人員在農村的創業創新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包括可以參與農村耕地、宅基地、集體的空閒用地的建設, 與所在地的農村集體和村民一起, 搞建設、搞發展, 充分調動多方積極性性, 猛打組合拳, 最終提升農業轉型的速度, 實現供給側的改革。

現狀:出師未捷身先死!

近些年來, 我們宣導規模化農業, 土地流轉, 資本下鄉形式強勁, 資本與農村的資源合力後, 狀態怎麼樣呢?可以說是“少的是歡樂, 多的是憂愁”。 情懷加上資本進村後, 轟轟烈烈的折騰了幾年後, 發現“滿目瘡痍”的居多。

為什麼?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土不服”。

一方面沒有根據當地的條件, 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和執行方案, 不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不充分挖掘資源, 就盲目上專案, 跟風害死人!

另一方面沒有和當地的相關部門密切聯繫, 及時掌握當地的政策申報資訊, 硬是在農業這個投資大、風險大、收益空間小的行業死死堅持, 一朝遇到什麼砍, 就很難堅持住了。

2、自身功底差。

有句話叫“打鐵還需自身硬”,

沒有練好基本功, 不具備新型職業農民所需要掌握的各種管理技能, 遇事手忙腳亂, 勝算數自然可知。

3、學習力不足。

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律, 就是幹什麼事情都是“村看村、戶看戶”, 大家種地, 有個順口溜叫“種地不用學, 人家咋著(zhuo)咱咋著(zhuo)”,“羊群效應”明顯。 我們要改變老的農業耕作模式, 不但要向老農民學習, 更要向先進的經驗和模式學習, 多走, 多看, 多思考, 提高自己的創新力, 找到切入點, 實現盈利。

4、國際市場的衝擊。

2016年, 可謂是中國玉米史上“災難年”, 價格保護取消後, 受到國際市場的猛烈衝擊, 農民積極性空前受挫。 2017開春了, 有人說, 望著土地, “10個農民有9個不知道該種啥, 還有1個是已經決定不種了”, 農民苦!

當然, 還有缺乏資金、農業本身風險大等因素。

在當今複雜的三農環境中, 如何更快的掌握農業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在農業創業的路上少走些彎路, 多知道些坑坑坎坎?

農學谷商學院邀請了當今行走農業一線的企業家、政府相關專家和學者, 一起分享和探討, 專注農業經營和發展, 我們3月24日-26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