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商務部:央行提供必要的美元流動性支援不屬於匯率操縱

5月25日消息, 商務部今日發佈《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 報告中稱, 為了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超調和短期的劇烈波動, 中國央行在必要時對市場提供了美元流動性支援。 但這種做法既不是為了妨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 也不是為了刺激出口而競爭性貶值, 更不是為了控制人民幣匯率的絕對水準, 阻止人民幣匯率因市場因素而進行正常調整, 不屬於匯率操縱範疇。

報告內表示, 美方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 美國內有些人認為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 這個觀點是不客觀的, 也是不公正的。 中國自匯改以來一直在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人民幣已經大幅升值。

2005年7月, 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近兩年, 受美聯儲加息、美元不斷走強等外部環境和市場供求影響,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所貶值, 但貶值總體是有序的。 而且應當看到, 在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 實際上全球主要貨幣兌美元基本都有所貶值, 相比之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幅度是比較小的。 2017年2月末國際清算銀行測算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還分別較2014年上半年末升值了7.48%和5.72%;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與2005年匯改前相比仍升值了約 20%。

總體看, 人民幣匯率自2005年匯改以來處於升值通道,

中國的國際收支也進一步趨於平衡, 2016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例為1.9%, 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範圍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水準與中國基本面相符。 IMF評估結果顯示, 2015 年儘管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還略高, 但是人民幣匯率已經“不再被低估”。 2016年人民幣匯率總體上與經濟基本面相符, 人民幣匯率已實現基本均衡。 IMF 同時建議, 在國際國內充滿挑戰的背景下, 需要將逐步提高市場化程度的總體趨向與有技巧的短期管理相結合, 以避免過度波動, 預防出現超調、單邊預期和市場無序的情況。

即使按照美國判斷一國存在匯率操縱行為的標準, 中國目前也僅符合“與美雙邊貨物貿易的年度順差額超過200億美元” 這一條,

因此美國財政部2017年上半年公佈的《美國主要交易夥伴的匯率政策報告》認為, 中國未操縱匯率。

報告中進一步強調, 中國央行的外匯公開市場操作不屬於匯率操縱範疇。 2015年以來, 受國際金融市場動盪, 特別是美聯儲加息預期 升溫的影響, 中國面臨資本流出和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對此, 中國主要是通過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來加以應對。 在此過程中, 為了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超調和短期的劇烈波動, 中國央行在必要時對市場提供了美元流動性支援。 但這種做法既不是為了妨礙國際收 支的有效調整, 也不是為了刺激出口而競爭性貶值, 更不是為了控制人民幣匯率的絕對水準,

阻止人民幣匯率因市場因素而進行正常調整, 不屬於匯率操縱範疇。

事實上, 中國進行外匯干預, 穩定了金融市場, 不僅沒有獲得競爭優勢, 還為此消耗了大量外匯儲備, 付出了代價。 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求得平衡的做法, 有效避免了人民幣匯率無序調整導致的負面溢出效應和主要貨幣的競爭性貶值, 這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是有利的。

中國不會搞貨幣競爭性貶值, 在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將會增強, 這既有利於中國, 也有利於世界。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 人民幣也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

相信經過 一個震盪期後, 人民幣匯率將逐步趨向新的均衡。 中國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 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保持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