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重慶地名文化地圖》推端午特別篇

菖蒲

菖蒲細節

菖蒲全貌

重慶不僅延續著端午節懸掛菖蒲的傳統習俗, 還出現眾多與菖蒲相關的地名, 而且往往與水有著緊密聯繫, 比如菖蒲塘、菖蒲氹、菖蒲溪……都是對所在地區地理環境的生動反映——重慶氣候潮濕多雨, 山澗河壩當中密佈溝溪沼澤, 土質鬆軟多為濕泥, 為菖蒲繁茂生長提供優良自然環境。

自古並稱“花草四雅”

菖蒲, 又名臭蒲、水菖蒲, 因為是蒲草中最昌盛一種, 故得名菖蒲。 菖蒲多生長在沼澤、溪流等潮濕環境中, 為典型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菖蒲氣味芳香, 具有殺蟲除穢之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可以防疫驅邪的靈草, 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花草四雅”。

在渝東南酉陽縣神龜峽左岸菖蒲蓋, 分佈著一片海拔1200至1500米之間、核心區面積約10萬畝的菖蒲大草原。

這裡地勢開闊平坦, 動植物資源豐富, 自然景色綺麗壯觀, 被譽為江南的鄂爾多斯、重慶的川西大草原, 是我國南方地區一塊不可多得的原生態高山草原旅遊勝地。 站在草原中, 水草豐茂, 讓人仿佛置身塞外, 充分領略“風吹草低見牛羊”神奇風光。

以“菖蒲”為名地方多

出於對菖蒲品性的喜愛, 又因這些地區盛產菖蒲, 當地老百姓喜歡依照地形地勢, 以菖蒲加上景觀名詞來命名自己生活的地方。

與菖蒲大草原同樣位於渝東南的彭水、黔江等地, 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 當地人把菖蒲看做是一種吉祥象徵, 而且把菖蒲入藥治病。

舊時, 渝東南地區交通偏僻, 醫學落後, 許多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

當地人每遇就診無效, 就將原因歸咎於蠱, 所以有著“談蠱色變”之說。 解除毒蠱的方法是, 用雄黃、蒜子、菖蒲3味以開水吞服, 瀉去惡毒。

經典醫書《本草綱目》引用宋代科學家蘇頌對菖蒲的記載:“黔蜀……常將(菖蒲)隨行, 以治卒患心痛, 其生蠻谷中者尤佳……此皆醫方所用石菖蒲也。 ”這段記載說明重慶、貴州一帶土家和苗族用菖蒲治病的情況。 當地人對菖蒲具有異于他人的深厚感情, 這也說明為什麼在渝東南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區以“菖蒲”為名的地方尤其多。

地名文化地圖帶你揭秘

如今, 菖蒲最為頻繁和密切出現在大眾視野, 是在每年端午時分。

端午始稱端伍, 《太平御覽》卷三一引用晉代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伍。

端初也。 ”即該節為五月第一個五日。 因“伍”與“午”相通, 所以端伍俗稱端午。

在古代, 五月五日被視為“惡月惡日”, 傳說這一天詭異之事最易發生, 再加之時值農曆五月, 正是仲夏疫厲流行時節, 為了驅瘟病除邪、止惡求吉祥, 葉面扁平、邊緣鋒利、外形似箭且帶有香味的菖蒲, 便成為“諸蟲百毒盡斬滅”象徵。 每到端午, 人們把菖蒲懸掛於戶或插於門旁, 用來祈求家庭清吉平安、社會安寧。 漸漸地, 端午節掛菖蒲習俗在中國傳承下來, 和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一道, 成為端午節固有民俗活動和文化名片。

本期每週一圖, 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資訊中心推出《重慶地名文化地圖(端午節之菖蒲篇)》。 在端午節到來之際, 盤點重慶所有含“菖蒲”兩字的地名, 帶領大家從地名文化角度瞭解端午節。

重慶晚報記者 陳富勇

帶領大家從地名文化角度瞭解端午節。

重慶晚報記者 陳富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