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哪種特殊艦艇預示海軍發展方向,至今連美國都未裝備?

5月23日, 第40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開幕。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南極條約體系運行、南極視察、南極旅遊、南極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氣候變化影響、南極特別保護區和管理區以及未來工作等。 相較于這些和平的議題, 許多靠近極地的國家, 已經發展了數代專用於極地軍事用途的平臺——極地巡邏艦, 來滿足於上述議題之外的需求。

目前, 擁有極地巡邏艦的國家分別有:丹麥、挪威、俄羅斯。

丹麥現役的是2艘拉斯穆森級極地巡邏艦, 2008年服役, 滿載排水量1720噸, 主要武器為一門76炮。 挪威的極地巡邏艦是放在海岸警衛隊編制內, 包括3艘巴倫支哈夫級、1艘斯瓦爾巴特級極地巡邏艦, 其中巴倫支哈夫級於2009年開始服役;斯瓦爾巴特級於2001年服役, 主要武器為一門40炮。 俄羅斯的為97型邊防巡邏護衛艦, 是極地海域巡邏主力。

丹麥拉斯穆森級極地巡邏艦

挪威斯瓦爾巴特級極地巡邏艦

俄羅斯97型邊防巡邏護衛艦

正在發展極地巡邏艦的國家有加拿大、俄羅斯。 加拿大的為全新設計建造, 計畫建造5艘, 首艦計畫2018年服役, 主要武器為一門40毫米艦炮。 俄羅斯正在發展的極地巡邏艦為2艘23550型冰雪級, 計畫於2020年交付俄羅斯邊防軍海上巡邏部隊, 用於替換老舊的97型邊防巡邏護衛艦。 23550型巡邏艦破冰能力為1.5米, 持續行進時的破冰厚度則為1米, 與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相當。

加拿大極地巡邏艦

23550型極地巡邏艦

相較於一般的巡邏艦,極地巡邏艦有其自身個性特點,主要包括:船型方面,鈍艦首,多採用長艏樓船型,長款比小,外形短粗,以獲得破冰能力與較好的適航性;具備綜合支援能力,能搭載較多補給品,及轉運用的直升機、登陸艇、交通艇、履帶車、快速滑道、重型吊車等設備;裝備武器系統,但一般武備較弱,以火炮為主。俄羅斯極地巡邏艦武備較強,97型邊防巡邏護衛艦配備了AK-100、AK-630艦炮以及防空導彈。

與專職破冰船相比,極地巡邏艦噸位小、破冰能力弱,但裝備了雷達、聲納等完善的預警探測設備及相應的武器系統,更加強化極區作戰功能。英國曾經裝備過的堅持號極地巡邏艦(A171),2008年在智利海岸發生了重大破艙進水事故,海水淹沒發動機艙,嚴重損壞了其內部設備,最終因維修成本過高於2015年報廢。這艘艦本質上還是艘破冰船,沒有火炮及完善的預警探測設備,但英國稱其為極地巡邏艦。

新一代極地巡邏艦特點是,船型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採用了與時俱進的隱身外形設計;強化破冰能力,由單向破冰向雙向破冰發展。加拿大在建的極地巡邏艦,具備雙向破冰能力,艦艉採用破冰設計,艦船逆向航行時能破1米厚的冰層;動力多採用吊艙推進,全向吊艙式推進器可進行360°旋轉,大大提高了艦船的機動性能;具備較好的生活設施,尤其是留存大量的額外居住空間。拉斯穆森級艦員編制只有18人,但最多可容納43人。

以比較典型的加拿大極地巡邏艦為例,全長109.6米,水線長101.1米,長寬比為6,而以豐滿著稱的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艦長153.8米,寬20.4米,長寬比為7.5。最大航速可達20節,排水量達到了6940噸。艦體利用加硬鋼板和吸波材料建造,艦艉建有機庫和飛行甲板,設有1個直升機著艦點。主要武器是1座遙控40毫米口徑艦炮。這型艦適航性能好,可在極地6級海況下執行近海巡邏、航渡、油料補給和發射與回收工作艇任務,5級海況下執行登艦檢查任務,3級海況下支援直升機起降,在北極作戰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在西方向東、東方向西的時代,極地巡邏艦還是近極地國家的專屬裝備。但隨著歐洲開創的新航線、戰後美國確立規則的局限性凸顯,向南、向北的發展趨勢終究會被提上議事日程,在具體平臺上可預做研究,以防用而無備。

23550型極地巡邏艦

相較於一般的巡邏艦,極地巡邏艦有其自身個性特點,主要包括:船型方面,鈍艦首,多採用長艏樓船型,長款比小,外形短粗,以獲得破冰能力與較好的適航性;具備綜合支援能力,能搭載較多補給品,及轉運用的直升機、登陸艇、交通艇、履帶車、快速滑道、重型吊車等設備;裝備武器系統,但一般武備較弱,以火炮為主。俄羅斯極地巡邏艦武備較強,97型邊防巡邏護衛艦配備了AK-100、AK-630艦炮以及防空導彈。

與專職破冰船相比,極地巡邏艦噸位小、破冰能力弱,但裝備了雷達、聲納等完善的預警探測設備及相應的武器系統,更加強化極區作戰功能。英國曾經裝備過的堅持號極地巡邏艦(A171),2008年在智利海岸發生了重大破艙進水事故,海水淹沒發動機艙,嚴重損壞了其內部設備,最終因維修成本過高於2015年報廢。這艘艦本質上還是艘破冰船,沒有火炮及完善的預警探測設備,但英國稱其為極地巡邏艦。

新一代極地巡邏艦特點是,船型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採用了與時俱進的隱身外形設計;強化破冰能力,由單向破冰向雙向破冰發展。加拿大在建的極地巡邏艦,具備雙向破冰能力,艦艉採用破冰設計,艦船逆向航行時能破1米厚的冰層;動力多採用吊艙推進,全向吊艙式推進器可進行360°旋轉,大大提高了艦船的機動性能;具備較好的生活設施,尤其是留存大量的額外居住空間。拉斯穆森級艦員編制只有18人,但最多可容納43人。

以比較典型的加拿大極地巡邏艦為例,全長109.6米,水線長101.1米,長寬比為6,而以豐滿著稱的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艦長153.8米,寬20.4米,長寬比為7.5。最大航速可達20節,排水量達到了6940噸。艦體利用加硬鋼板和吸波材料建造,艦艉建有機庫和飛行甲板,設有1個直升機著艦點。主要武器是1座遙控40毫米口徑艦炮。這型艦適航性能好,可在極地6級海況下執行近海巡邏、航渡、油料補給和發射與回收工作艇任務,5級海況下執行登艦檢查任務,3級海況下支援直升機起降,在北極作戰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在西方向東、東方向西的時代,極地巡邏艦還是近極地國家的專屬裝備。但隨著歐洲開創的新航線、戰後美國確立規則的局限性凸顯,向南、向北的發展趨勢終究會被提上議事日程,在具體平臺上可預做研究,以防用而無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