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雲南的一個縣和湖南的一個縣,名字正好是雲南的名字!

雲南, 簡稱雲(滇), 省會昆明。 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 是目前歷史上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 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 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 面積39萬平方千米, 人口4596萬, 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今天咱說說一下雲南的一個縣和湖南的一個縣, 名字正好是雲南的名字!


它們就是雲縣和南縣, 先說雲縣, 位於雲南省的西南地區, 隸屬於臨滄市, 位於大理、普洱、臨滄3個州市的交界處。 面積3760平方公里, 轄7個鎮、5個鄉。 總人口45萬人。 雲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 臨滄市東北部, 東與普洱市的景東縣隔江相望, 南與臨滄、耿馬縣接壤, 西與鳳慶、永德縣為鄰, 北以瀾滄江為界與大理州的南澗縣相望。 面積3760平方公里, 轄7鄉7鎮, 雲縣是臨滄市交通要道。

雲縣距省會昆明514千米, 人口41萬, 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 雲縣, 是臨滄市的交通要道和雲南省廣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門。 雲縣, 歷史文化悠久, 源遠流長, 瀾滄江畔“忙懷型”新石器的發現, 證明了數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還有西漢銅鼓、銅矛、元明陶器、茂蘭長安橋、縣城文筆塔、古老清真寺、雄偉的大武廟等,

眾多的文物古跡和人文景觀展示著這片土地上燦爛文化。

再說一下南縣, 隸屬于湖南益陽市, 地處湘鄂兩省邊陲, 洞庭湖區腹地。 南縣北與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連, 西接常德市的安鄉、漢壽兩縣, 東臨岳陽市的華容縣, 南與益陽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

為湖南省36個邊境縣之一。 面積1321平方公里。

在中國歷史上, 唐宋時期, 縣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 咸豐二年, 湖北省石首縣藕池江堤潰決, 因頻年失修, 至咸豐十年, 因地處北洲之南, 當地群眾稱之為"南洲"。 爾後洲渚淤積連片, 形成百里沃野,

泛稱"南洲"。 隨著南洲的形成, 各地居民紛遷麋集, 圍堤開荒, 世代相息。 是時分屬華容、岳陽、漢壽、沅江、安鄉、常德六縣管轄。

在光緒二十一年, 湖南巡撫吳大澄奏本清廷獲准, 劃割六縣交界之地, 在境內烏嘴設置"南洲直隸廳撫民府", 光緒二十三年遷置九都。 民國二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銷南洲廳,改稱南洲縣,民國三年六月八日又根據內務部複電轉令,將南洲縣更名為南縣。新中國成立後,南縣劃歸常德地區,1962年,改屬益陽地區,1994年後屬益陽市(地改市後)。

河南的一個縣,人口接近120萬,跟四川和貴州的縣重名而改名

雲南的一個美麗的縣,名字太好聽,被五個皇帝使用!

文:淩晨小米粥

民國二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銷南洲廳,改稱南洲縣,民國三年六月八日又根據內務部複電轉令,將南洲縣更名為南縣。新中國成立後,南縣劃歸常德地區,1962年,改屬益陽地區,1994年後屬益陽市(地改市後)。

河南的一個縣,人口接近120萬,跟四川和貴州的縣重名而改名

雲南的一個美麗的縣,名字太好聽,被五個皇帝使用!

文:淩晨小米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