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稀罕事!惠州這個地方發現有猴子出沒!

藏酋猴在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出沒, 成為目前已知藏酋猴最靠近熱帶、海拔最低的發現點。 近日, 有科研人員在調查時意外發現,

有數只藏酋猴出現在該保護區蓮花山山脈白馬山上。 經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教授袁喜才鑒定, 明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酋猴後, 保護區昨日向媒體披露了此資訊。 據悉, 這是該保護區自2004年成立以來首次發現, 此次發現將藏酋猴中國分佈區域的南界從南嶺繼續南擴。

惠州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藏酋猴等珍稀動物提供了棲息環境。

科研人員意外看到藏酋猴

“這次發現很有意義, 說明惠州的生態環境非常好, 很有潛力, 可能為很多珍稀動物提供了棲息環境。 ”昨日, 率先發現藏酋猴的科研人員李成接受記者採訪時, 仍然非常興奮, 他說發現藏酋猴的過程完全是個意外。

李成是廣州林芳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方舟生物多樣性影像中心負責人, 近期受保護區委託, 在保護區內進行野生動物普查工作。 當日, 他和保護區工作人員賴子欽、護林員劉娘發, 以及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古田派出所蓮花山警務區教導員林遠祥一起, 再度進入保護區內。

“我聽當地村民說山上有猴子, 就去放置了兩台紅外相機, 當天下午原本是去把相機收回的。 ”李成介紹, 車輛當時只能開到白馬山下, 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後, 來到一處沒有路可繼續前行的溝穀。 由於大家當時都走得很累, 沒有說話, 突然, 李成驚奇地看見對面懸崖邊上有一隻猴子坐在石頭上休息, 透過森林的縫隙, 李成與猴子臉對臉。 長期與野生動物打交道的李成, 一眼就認出是藏酋猴。

藏酋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有公有母至少4只藏酋猴

“我趕緊拿出相機拍了幾張, 我們的直線距離只有二三十米遠, 藏酋猴可能聽到快門聲, 開始警覺起來。 ”李成介紹, 藏酋猴開始往山上爬, 體型非常大, 是中國獼猴屬中最大的一種, 像黑猩猩一樣。

“不是特別怕人, 還朝我示威, 發出很大的吼聲, 比狗叫聲還要深沉。 ”李成稱, 當此只藏酋猴發出吼聲後, 有多隻藏酋猴相繼出來, 一起朝李成等人示威。 至於有多少只藏酋猴, 李成表示不敢確定, 大約有五六隻, 有公有母還有小的。

但綜合目測和聲音等因素可以確定, 至少有4只。

李成介紹, 這是已知最靠近熱帶、海拔最低的地區, 首次發現藏酋猴的蹤跡。 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也向媒體證實, 這確實是保護區成立以來首次發現藏酋猴。 同時, 紅外相機還拍攝有蘇門羚、白鷳、果子狸等國家保護動物。 該管理處認為, 正是得益於保護區對生態資源的大力保護, 才使得這些國家保護動物在蓮花山得以棲息、繁衍, 這次發現將對研究、保護野生動物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 網上此前一直傳言白馬山有猴子出沒, 不過這類說法多見於一些驢友的一些“作業帖”。 當地村民也曾向媒體介紹山上不時可見猴子出沒。 不過,一直沒有相片為證。對此,李成向東時記者表示,根據訪問調查,不排除山上確實有其他種類的猴子存在。

這只藏酋猴神態呆萌,好可愛。

延伸閱讀

白馬山上曾現“猴群禦侮”

“棲息古樹被人侵伐,群猴集眾包圍工人,停止砍伐乃得脫險。”據1933年9月21日的《工商晚報》報導,白馬山山勢高聳,綿亙數裡,菁深林密,素來多野獸,其中以猴類最多。報導特別提到,猴類跳躍于樹林間,摘取果實作為食物,絕不怕人。當時山上有白馬古觀一所,道侶數十人。猴類與人類“各司其職”,互不干擾。

但在當年9月13日,該觀有采樵道人召集多名雜工,到山上採伐松木。在一株古松前,工人準備砍鋸,在樹上的一隻老猴子看見後,發出“聲震山谷”的吼聲,樹林中突然竄出多隻猴子,洶湧奔集樹下,奪取工人手上的刀斧器具,並持山石向工人投擲。為首的工人頭部受傷,血流如注,暈倒山中。其餘工人因見群猴兇猛,打算躲避,但發覺已被包圍,無法突出。

“該道人無法,乃急向樹上之老猴哀求,並聲言不砍伐該樹,該猴似解人意,即向道人點首。”根據報導,此猴叫了幾聲後,群猴馬上散去,各工人才將受傷的“工頭”抬到古觀中救治。

翻拍

知多D

藏酋猴

據資料介紹,藏酋猴是中國獼猴屬中最大的一種,成年猴體長61-72釐米,尾長7釐米左右,體重12-18千克。顏面部仔猴為肉色,幼年白色,成年鮮紅,老年轉為紫色具黑斑或為黑色。

藏酋猴是中國特有種,分佈於中部地區,東至浙江、福建,西到四川,北達秦嶺南部,南界為南嶺。南嶺指中國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4省(區)相連的群山區域。

據瞭解,藏酋猴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區有岩石的環境中,集群生活,由十幾隻或20-30只組成,每群有2-3只成年雄猴為首領,遇敵時首領在隊尾護衛。喜在地面活動,在崖壁縫隙、陡崖或大樹上過夜。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果、枝及竹筍為食,亦食鳥及鳥卵、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由於人類的盲目開墾導致闊葉林遭到破壞,使藏酋猴的生存區域日漸狹窄,在武夷山、貓兒山及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尚有一定數量。迄今未有數量調查,但據瞭解,數量較多的縣可上千,一般縣僅幾群,約一二百隻,少的縣僅幾十隻。據此,估計該種的種群數量有一萬隻以上。目前,藏酋猴已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不過,一直沒有相片為證。對此,李成向東時記者表示,根據訪問調查,不排除山上確實有其他種類的猴子存在。

這只藏酋猴神態呆萌,好可愛。

延伸閱讀

白馬山上曾現“猴群禦侮”

“棲息古樹被人侵伐,群猴集眾包圍工人,停止砍伐乃得脫險。”據1933年9月21日的《工商晚報》報導,白馬山山勢高聳,綿亙數裡,菁深林密,素來多野獸,其中以猴類最多。報導特別提到,猴類跳躍于樹林間,摘取果實作為食物,絕不怕人。當時山上有白馬古觀一所,道侶數十人。猴類與人類“各司其職”,互不干擾。

但在當年9月13日,該觀有采樵道人召集多名雜工,到山上採伐松木。在一株古松前,工人準備砍鋸,在樹上的一隻老猴子看見後,發出“聲震山谷”的吼聲,樹林中突然竄出多隻猴子,洶湧奔集樹下,奪取工人手上的刀斧器具,並持山石向工人投擲。為首的工人頭部受傷,血流如注,暈倒山中。其餘工人因見群猴兇猛,打算躲避,但發覺已被包圍,無法突出。

“該道人無法,乃急向樹上之老猴哀求,並聲言不砍伐該樹,該猴似解人意,即向道人點首。”根據報導,此猴叫了幾聲後,群猴馬上散去,各工人才將受傷的“工頭”抬到古觀中救治。

翻拍

知多D

藏酋猴

據資料介紹,藏酋猴是中國獼猴屬中最大的一種,成年猴體長61-72釐米,尾長7釐米左右,體重12-18千克。顏面部仔猴為肉色,幼年白色,成年鮮紅,老年轉為紫色具黑斑或為黑色。

藏酋猴是中國特有種,分佈於中部地區,東至浙江、福建,西到四川,北達秦嶺南部,南界為南嶺。南嶺指中國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4省(區)相連的群山區域。

據瞭解,藏酋猴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區有岩石的環境中,集群生活,由十幾隻或20-30只組成,每群有2-3只成年雄猴為首領,遇敵時首領在隊尾護衛。喜在地面活動,在崖壁縫隙、陡崖或大樹上過夜。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果、枝及竹筍為食,亦食鳥及鳥卵、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由於人類的盲目開墾導致闊葉林遭到破壞,使藏酋猴的生存區域日漸狹窄,在武夷山、貓兒山及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尚有一定數量。迄今未有數量調查,但據瞭解,數量較多的縣可上千,一般縣僅幾群,約一二百隻,少的縣僅幾十隻。據此,估計該種的種群數量有一萬隻以上。目前,藏酋猴已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