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草峰鎮長溝村西面社:致富“牛人”張希平

5月20日,崆峒區草峰原上陽光燦爛,綠意融融。 在草峰鎮長溝村西面社,50歲的張希平正在自家新修的牛棚裡忙著給牛拌草料,60多平方米牛棚內一頭頭“西蒙塔爾”品種的牛正在“哞哞”叫著。 “現在每天都要照顧好這群牛犢,忙得很。 ”張希平言語間透著滿足。

張希平一直篤信“有手有腳能吃苦,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可他在3年時間裡兩個兒子先後結婚,背了一身債務,使他家的生活一下子“跌入”困境,也因此使他帶上了“窮帽子”。 他先後打零工、務果園,都沒有改變家裡的貧困面貌。

“張希平人勤奮,能吃苦,一直想脫貧想致富,只是苦於沒有門路。

”包村幹部祁安林介紹說,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開展以來,鎮上積極扶持村民發展肉牛養殖、特色林果種植等產業,各項利好政策的落地生根讓張希平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2015年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開展以來,區鎮兩級幫扶幹部積極幫他定思路、定產業、定目標,還為張希平申請到了整村推進種畜補助專案資金8000元、精准扶貧貸款5萬元,購買了4頭“西蒙塔爾”牛,新修了3間牛棚,建成了青貯池……張希平也積極參加鄉鎮舉辦的各種養殖技能培訓班,全面掌握了肉牛養殖的各項技能。

“去年一頭牛賣了1萬多元,扣除養殖成本淨賺了6000多元。 ”張希平高興地說。 加上家裡人到村上果園裡打零工的收入,2016年張希平全家年人均收入達到4277元。

張希平憑藉著他的勤勞和智慧,去年率先在全村摘掉了“窮帽子”,成為了脫貧致富的“牛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