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德美價值觀現分歧:特朗普的美國讓德國人感陌生,友誼或不再

雖然天象純屬巧合, 但是我們也無法想像能有比暴風雪更為貼切的事件作為眼下德美兩國關係的象徵了:這場本周席捲美國東海岸的惡劣天氣, 使得西方世界如今執政最久、最令人信賴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次拜訪出師不利, 被迫延時。

而在兩人終於見面之後, 特朗普在媒體面前甚至沒有做到主人待客所應盡的努力, 擺出哪怕稍許接近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的親熱狀。 於是特朗普與默克爾的首次會面, 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罕見地沒有留下外交的必選動作——握手照,

哪怕默克爾已經低聲明確地發出了握手的請求。

冷淡、問題、矛盾、甚至衝突, 恐怕將在特朗普任期內的很長一段時間, 成為德國媒體涉及德美關係的關鍵字。 我們為什麼有理由對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 做出這種並不樂觀的判斷呢?

原因在於特朗普, 以及特朗普所代表的一個讓德國人感到陌生的美國。

特朗普心中的德國:反面例子

如果從人際交往的角度看待兩國首腦以及民眾間的接觸, 那麼德美之間、默克爾和特朗普之間的接觸, 顯然尚未開始就已經蒙上了陰影。

在去年大選期間, 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克林頓在德國的支持率高達82%, 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沒有達到的高度。

與之相反, 僅有5%的德國人傾向于代表共和黨參加競選的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 而且這5%的特朗普支持者中, 還有四分之一屬於民粹陣營的德國另選黨的喊話又近乎赤裸裸:“你們當然可以為美國造車, 但是你們賣到美國的每一輛車都要交35%的稅。 ”

一旦經貿關係的基石動搖, 德國從經濟民生開始的各個層次所遭受的衝擊將難以估量。 默克爾此行帶著西門子、寶馬和舍弗勒等在德美兩國均有大規模投資和生產的企業界代表, 就是想讓特朗普理解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複雜性。

我們看到, 雖然雙方在交流經貿觀點時並沒有劍拔弩張, 但是特朗普在與默克爾會見後所謂“我們不是要取勝, 我們只是要求公平”的論調,

仍舊為德美未來的經貿關係畫上了濃重的陰影。 這一切又被特朗普政府不確定的決策機制所放大:本屆美國政府的貿易代表遲遲未能確定, 而特朗普本人對於何謂“事實”或“真相”有著個性化的理解。

專家已經不斷地重複對於特朗普的行為方式分析:他言行所表現出的不一致性和不確定性, 是典型的商人在談判時為了獲取最大利益所使用的慣常伎倆, 屬於作秀。 然而對於德國人來說, 政治、尤其是國家政治, 始終是與嚴肅、可預見性和誠信等品質聯繫在一起的, 這也是德國選民之所以支持默克爾的原因。 而特朗普, 無疑是這種評價體系的對立面。

“偉大的友誼大概是不會出現了”——德國《明鏡線上》在對於默克爾與特朗普首次會面的錄影進行分析後得出的判斷,

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誠實的德美關係寫照。

(作者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