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臺灣寫真:苗栗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資料圖:臺灣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名點——苗栗飛牛牧場覽勝。 陳立宇 攝

中新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苗栗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淩

位於台中苗栗縣通霄鎮南和裡的飛牛農場, 坐落在遠離塵囂的山野中, 蓽路藍縷經營43載, 如今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 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

走進這座青蔥翠綠、繁花盛開的農場, 客人可以和牛、羊、兔等動物親密接觸, 體驗擠奶的樂趣, DIY(自己動手製作)冰淇淋、乳酪和餅乾, 也可以探秘蝴蝶繁殖的過程, 外加飽餐一頓純天然的牛奶火鍋。

從原先單一農業生產到觀光休閒, 再到多元化經營, 包括飛牛農場在內的多數臺灣休閒農場已經進行二次轉型。 秉持各自特色、資源, 農場主帶遊客們“玩”出超過傳統農業15倍的產值。

據臺灣當局“農委會”調查, 全台旅遊休閒農業每年產值約100億元新臺幣;該產業2015年迎來境外旅客38萬人次,

2016年達47萬人次, 增長23%。

休閒農業賺得盆滿缽滿, 飛牛第二代接班人已放慢腳步, 重新思量第三次轉型。

“我們要把農業找回來。 ”總經理吳明哲相信, 農場的未來是在既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產業中加入“生命”理念, 讓遊客從本源感知生命、尊重生命。

例如, 一般優酪乳是添加低成本的奶粉並投入乳化安定劑, 發酵4到6小時就完成生產。 而飛牛以純鮮乳慢慢發酵10多個小時, 細挑菌種, 讓產品更天然健康。

占地120公頃, 飛牛農場只建了75間客房, 常供不應求, 擴建計畫卻放在2至3年後。 農場董事長特助徐白龍告訴記者, 現在重點是打造“食農教育”, 希望消費者對食物、生產者產生直觀認識, 關注食物和背後的故事。

回歸農業本源也是苗栗縣花露農場主陳基能的心願。

以花卉為主題, 花露農場造景都是陳基能精心設計而來:用破缸做成寓意“川流不息”的流水景觀, 廢棄木頭改造成天然垃圾桶, 曬乾的絲瓜囊做成別致燈罩……在香草區, 遊客可瞭解香草植物的種植與應用;精油博物館可親手體驗提煉精油, 學習調製香水、護膚霜等天然美容品。

陳基能笑著說, 最初被迫學中醫, 無奈自己喜歡“沾花拈草”, 就辦起了農場。 沒想到一個大圈回來, 現在還是和中草藥打交道。

旅遊旺季裡, 花露農場每天接待客人近3000人。 陳基能現在卻把數位控制在1200人。 “要讓大家享受大自然, 人多就變味了。 ”

未來幾年, 陳基能希望花露變成一個四季花開的大花園,

帶給遊客不同的驚喜;也計畫針對老年人打造精油養生服務, 服務更多人群。

“農業才是休閒農場的根本, 休閒是後來衍生的價值。 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共生, 才是休閒農業的未來。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市場行銷部經理楊振義告訴記者, 在這種理念指導下, 休閒農場的“回頭客”比重達四至五成。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