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蘑菇定律——畢業生和職場新人不得不知道的一個定理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 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 就象蘑菇培育一樣還要被澆上大糞, 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

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 蘑菇生長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這就是蘑菇定律, 或叫萌發定律。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蘑菇定律的說法, 是20世紀70年代由國外的一批年輕電腦程式師總結出來的。

它的原意是:

長在陰暗角落的蘑菇因為得不到陽光又沒有肥料, 常面臨著自生自滅的狀況, 只有長到足夠高、足夠壯的時候, 才被人們關注, 可事實上, 此時它們已經能夠獨自接受陽光雨露了。

心理學家將其納為心理學範疇, 總結為:

任何人, 在成長過程中, 都註定會經歷不同的苦難、荊棘, 被苦難、荊棘擊倒的人, 就必須忍受生活的平庸, 戰勝苦難、荊棘的人,

則能突出重圍, 擁抱卓越。

管理學中的“蘑菇定律”——

是指非常適用於組織對待職場新人的一種管理方法。 職場新人被分配到不受重視的部門, 或被安排做打雜跑腿的工作, 像他們自己所說的“吃的是雜糧、幹的是雜活、做的是雜人”, 而且經常代人受過,

受到無端的批評、指責, 缺少對他們必要的重視、指導和提攜。

積極作用

1.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

2.加速適應社會。

3.避免沾沾自喜。

很多大學生走出校園都抱著很高的期望, 覺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 學富五車, 在新的單位應該得到重用, 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 工資成了他們衡量自身價值的唯一標準。 一旦得不到重用, 工資達不到預期, 就容易失去信心, 失去工作的熱情, 進而消極地對待工作。

所以, 大學生畢業後第一次選擇就業單位尤其重要。 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單位等於成功一半, 什麼樣的單位最好, 在不同人的眼裡也有不同的標準。 有人認為單位大、薪水多、工作環境優越就是好去處, 實際不完全對, 成才環境和發展潛力等也需要綜合考量。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應用蘑菇定律, 把握以下要點, 方可成功運用蘑菇定律。

一、消除不切實際的幻象。

二、消除對成績的沾沾自喜。

三、加快適應社會的進程。

四、生氣不如爭氣。

五、讓痛苦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