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8講

[摘要]孫過庭(約648—703), 字虔禮, 一說名虔禮, 字過庭。 自署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 曾任率府錄事參軍。 孫過庭學識淵博, 博古通今, 才華橫溢, 睿智聰穎, 尤精于書法。

文華、論篤、書美——孫過庭《書譜》

孫過庭(約648—703), 字虔禮, 一說名虔禮, 字過庭。 富陽(今屬浙江)人, 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人。 自署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 曾任率府錄事參軍。 孫過庭學識淵博, 博古通今, 才華橫溢, 睿智聰穎, 尤精于書法, 在《書譜》中自述自己從15歲就“留心翰墨, 味鐘、張之餘烈, 挹羲獻之前規”。 他臨漢魏兩晉北朝, 真、草、行都有盛名, 而以草書造詣最高。 他的草書《書譜》,

如巨瀑橫空, 飛流直下, 氣勢雄渾;又如小河流水, 波光鱗鱗, 如歌似韻。  

《書譜》為墨蹟一卷, 宋薛紹彭《秘閣續帖》、《大清樓帖》, 明文征明、安岐《三希堂法帖》均有摹刻本。 墨蹟中段在安岐刻本中已有二百餘字殘缺, 真跡現存臺灣。 關於《書譜》是全文還是序言, 是分為兩卷還是劃作六篇, 歷史上曾有爭論。 然而爭論終歸是爭論, 關鍵是《書譜》本身文華、論篤、書美, 這是無可非議的。  

說其文華, 是因為《書譜》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 雖是書論, 卻語言華麗, 比喻生動形象, 論證有條不紊, 有時還追求一種詩的意境之美。

說其論篤, 是因為《書譜》是我國書法理論史上空前絕後的論著。 上溯秦漢無與倫比, 下至明清未能超越。 洋洋三千七百餘言, 闡明了筆法體態和篇章結構的創作規律,

講述了筆意氣勢與神韻風采的創造條件, 描繪了抒情達意的旨趣和構想, 形成了書法意識與形象思維的基本概念, 提出了書法實踐中一系列樸素的辯論關係, 構成了縱橫交錯的技巧脈絡和理論體系, 奠定了書法理論的學術價值及學科地位, 明確了書學理論指導書法藝術實踐的重要意義。

說其書美, 是因為其如懸崖絕壑, 筆勢動健俊逸, 又如行雲流水, 淋漓自如。 汲取了二王的風範而出己意, 每字獨立而氣勢貫穿, 筆跡行間又體現了漢魏和智永的風韻。 全篇筆筆規範, 法則謹嚴, 具有典型的規矩小草書法特色。 如附圖中第五行“莫不外伏”四字點的妙用, 讓人讚不絕口。 “莫不”二字點與一般寫法近似,

為後面字的點的變化起了鋪墊, 而“外”的末點向右彎去, 與字的首筆成對角線呼應, 使得整個字體在傾斜中得到了匡正, 又使得字極富情趣。 “伏”的單人旁被寫成一個短點、一個長點, 增加了字體的變化, 使整個字更有個性也更有魅力。

當然, 《書譜》也並非十全十美。 由於書寫時速度過快, 故“有傷於急速”, 而本篇又是草稿, 故有多次筆誤未能校正。 如“伯英”、“百英”混為一形, “鴻飛獸駭之姿”的“姿”被寫成“資”等。

唐張懷瑾《書斷》稱孫過庭:“ 博雅有文章, 草書憲章二王, 工於用筆, 勁拔剛斷。 ”唐《續書評》雲:“過庭草書如懸崖絕壑, 筆勢勁健。 ”《宣和書譜》說:“得名翰墨, 間作草書咄咄逼羲獻, 尤妙於用筆。 ”傳世作品有《書譜》和草書《千字文》等。

另有論書著作《書譜》。

孫過庭提出著名的書法觀:“古不乖時, 今不同弊”, 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 《書譜》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也相當高, 孫過庭的書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 融二者為一體並出之己意, 筆筆規範, 極具法度, 有魏晉遺風。 宋米芾評道:“凡唐草得‘二王’法者, 無出其右。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