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余件章士釗致潘伯鷹及友朋的詩稿、書劄將亮相保利春拍

▲即將亮相保利春拍的章士釗致潘伯鷹詠屈原詩稿, 一通二紙, 榮寶齋制箋(圖:拍賣方)

即將開槌的北京保利春拍上, “名士風流俠士劍———章士釗致潘伯鷹及友朋詩稿、書劄”專場格外引人關注。 來自潘伯鷹家屬舊藏的百余件章士釗遺珍文獻集結亮相, 不僅折射出章士釗曲折的人生經歷, 更以章士釗與知交老友潘伯鷹、吳湖帆、周穀城、朱啟鈐等名流的丹青唱和牽出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文壇往事, 展現了他的“朋友圈”。

章士釗與潘伯鷹, 一位是交友廣泛的社會活動家兼著名學者, 一位是孤高不群的海派書法家兼詩人、小說家。

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交集?章士釗與潘伯鷹是如何相識的, 不見記載。 人們已知的是, 1925年潘伯鷹開始師從章士釗學習邏輯。 次年, 潘伯鷹與章士釗妻子吳弱男的乾女兒何世珍結為連理。 不過從此次亮相春拍的這些章士釗遺珍文獻中, 人們看到, 章士釗對於潘伯鷹的才華尤為賞識, 章潘二人最投合的是詩文之道。

1927年, 天津《大公報》連載了一部署名為“鳧公”的世情小說《人海微瀾》。 這正是潘伯鷹的成名作, 魯迅、周作人、朱自清、吳宓等文化名流皆對其讚美有加。 1933年該小說還被導演鄭正秋搬上銀幕, 易名《春水情波》, 由蝴蝶主演。 令人意外的是, 就連學究氣濃郁、一向反對白話文小說的章士釗也對《人海微瀾》青睞有加。

人們在此次春拍中就將見到章士釗以詩文唱和潘伯鷹《人海微瀾》的一通詩稿, 文中寫道:“少作如斯見聖胎, 鳧公應是謫仙才。 試收寶月團邊斧, 重付人間玉鏡臺……”

與潘伯鷹交往的數十年間, 章士釗一直將潘伯鷹引為知音。 抗戰時期, 章士釗與潘伯鷹都曾身居重慶, 借著詩詞往來的緣分, 創辦“飲河社”, 想要以筆紀民生, 以詩作堡壘。 詩社以章士釗為中心, 以潘伯鷹主編《飲河集》詩刊為園地, 一時間葉恭綽、沈尹默、馬一浮、葉聖陶、陳寅恪、俞平伯、朱自清、錢鍾書、謝稚柳、郭紹虞、蕭滌非、施蟄存等諸多文藝界名流均彙聚于此, 佳作紛呈。 1952年, 章士釗在《致潘伯鷹重陽詩稿》中提及自己重陽節在家做了三首詩, 稱“皆以伯鷹為指標”“吾今得君為知音”。

章士釗在《致潘伯鷹南行詩稿》也曾寫道:“早知歲月遷流極, 安事文章綺麗為。 試乞西窗待歸客, 秋風一路倘逶遟。 ”不無溢美之詞。

章士釗與名流的鴻雁傳書, 又何嘗不是一個時代文人日常的縮影?書法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歌則是他們自然流暢的表達方式。 儘管這些詩稿、書劄中的很多內容是對過往的追憶, 涉及事件、人物眾多, 章士釗本人的書風與文風卻也在不經意間表露無遺。 章士釗早年書法學的是王羲之《蘭亭序》及黃庭堅風格, 後又融入楊凝式和北魏書風。 他精於行楷及隸書, 字裡行間氣質內斂而不露鋒芒, 沖和醇雅又頗多古意。 至於文章, 像胡適所言“有章炳麟的謹嚴與修飾, 而沒有他的古僻;條理可比梁啟超,

而沒有他的堆砌, 他的文章與嚴複最接近”。 而他的詩則講究每個句子都有出處、有典故。 章士釗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 留存下來的有五千多首, 此次現身春拍的遺珍文獻就涉及300餘首。

值得一提的是, 章士釗致友朋的書信中, 不少落款為“孤桐”。 自比“孤桐”, 是源於“孤桐”的人格象徵———“四面無附枝, 中心有通理”, 白居易的《孤桐》大約最符合章士釗的心境。 歷史上的章士釗, 的確有著如“孤桐”一般的獨特能量, 穿梭於無數“猛人”之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