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在華盛頓】德國駐美使館:低調的奢華

歐盟成員國駐美使館開放日活動那天, 德國使館的迎客方式很是別致。 一進館區大門, 我們看到的是驚心動魄的高空走索表演。

繩索一端系在使館大樓的頂部, 另一端系在樓對面的大樹之上, 走索人光著腳, 在索上表演前進、後退或轉身。 那天的表演者大約並非專業高手, 偶有“失腳”摔離繩索, 雖然有安全帶系在腰部讓他不至於摔落, 看起來還是不免讓人心驚。

德國使館的花園,

是我迄今所見駐美使館中最大、最美的花園, 沒有之一。 花園裡起起伏伏, 高有山坡, 低有池塘, 一條小溪在坡底緩緩流過。 館中建築占地不小, 也都只是整個花園的一小部分。 闊氣的主人幾乎將整個花園開放, 參觀者們悠閒地在園中隨意往來, 如同在自己家中一般自在。

坡下較為平坦的綠地上, 大樹之間也拉起了高高低低的繩索, 大人和孩子們依據自身興趣和能力, 可以試著在不同高度的繩索上行走。 大多人都沒有走索的經驗, 只憑著一時的勇氣, 讓朋友或家人扶著在上面慢慢行走。 有穩穩當當走過去的, 有走了一段發現自己離地越來越遠主動放棄的, 更多的人則是掌握不了平衡, 在摔倒之前趕緊跳下來。

小山坡頂是白中帶灰的使館樓。 樓內中間是大客廳, 兩側牆上分別有一排女性頭像的抽象畫。 廳中8張沙發椅圍著玻璃茶几和一架三角鋼琴, 擺設簡潔明瞭, 卻是低調的奢華。

宴會廳裡的桌椅擺放得方方正正、規規矩矩。

居然還有一間女士專用客廳。

使館樓旁有座雕像,是施托伊本男爵。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這位德國軍官曾幫助華盛頓訓練軍隊。雖然不懂英語,施托伊本卻通過個人魅力和嚴格的訓練方法,幫助將美國革命軍改造成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施托伊本還編寫了《美國軍隊的隊形和訓練規程》,該書在編成之後的30年間一直是美軍的基本訓練教材。

據說,二戰結束後,時任德國總理康納德•阿登納曾專門去施托伊本男爵的雕像旁獻了花,以緩解美國的反德情緒。只是我們暫時沒搞清楚,康納德•阿登納當年獻花的那座雕像,是否就是眼前這座?

附近的另一座銅雕像,則是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馬庫斯•呂佩爾茨的作品。多才多藝的呂佩爾茨不僅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教育家、作家、爵士樂鋼琴家。他的成名作是系列繪畫作品“酒神讚歌”。

當然不只有歷史、傳統和藝術。在山坡腳下頗為現代的辦公樓大廳裡遊走一圈,渴了饞了,有德國啤酒和飲料可以品嘗。包括西門子在內的德國著名工業和科技公司,也在這裡設有宣傳展示區。

博世公司正在樓前展示其住宅地熱熱泵系統。“尚武”的小朋友們歡天喜地,搶著試穿德國軍隊的迷彩服。

走到山坡最下面,看到一堵薄薄的短牆孤零零地立在那裡,牆上的塗鴉自成一幅畫。你看出來了,沒錯兒:那是柏林牆的一段殘片。(國際部編輯)

責編:董志成

使館樓旁有座雕像,是施托伊本男爵。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這位德國軍官曾幫助華盛頓訓練軍隊。雖然不懂英語,施托伊本卻通過個人魅力和嚴格的訓練方法,幫助將美國革命軍改造成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施托伊本還編寫了《美國軍隊的隊形和訓練規程》,該書在編成之後的30年間一直是美軍的基本訓練教材。

據說,二戰結束後,時任德國總理康納德•阿登納曾專門去施托伊本男爵的雕像旁獻了花,以緩解美國的反德情緒。只是我們暫時沒搞清楚,康納德•阿登納當年獻花的那座雕像,是否就是眼前這座?

附近的另一座銅雕像,則是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馬庫斯•呂佩爾茨的作品。多才多藝的呂佩爾茨不僅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教育家、作家、爵士樂鋼琴家。他的成名作是系列繪畫作品“酒神讚歌”。

當然不只有歷史、傳統和藝術。在山坡腳下頗為現代的辦公樓大廳裡遊走一圈,渴了饞了,有德國啤酒和飲料可以品嘗。包括西門子在內的德國著名工業和科技公司,也在這裡設有宣傳展示區。

博世公司正在樓前展示其住宅地熱熱泵系統。“尚武”的小朋友們歡天喜地,搶著試穿德國軍隊的迷彩服。

走到山坡最下面,看到一堵薄薄的短牆孤零零地立在那裡,牆上的塗鴉自成一幅畫。你看出來了,沒錯兒:那是柏林牆的一段殘片。(國際部編輯)

責編:董志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