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計畫分配 or 自主擇業,敢問路在何方?︱軍轉直通車 ④

“脖子以下”軍改已經啟動, “三十萬分之一”又成為當下熱門話題之一。 轉業是軍隊幹部人生的重大轉折, 大家在部隊這個大家庭中工作奉獻了多年, 轉身之際, 在選擇計畫分配還是自主擇業的人生道路分岔口上, 難免陷入迷茫, 如何選擇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 讓轉業後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滿意度高?在這裡, 我們對此加以分析梳理:

計畫分配 or 自主擇業

利好你掌握多少?

計畫分配是幹部轉業後, 由所在安置地政府根據職級相應安排工作崗位的安置方式。 這種安置方式已經實行了幾十年, 目前大多數幹部都認為是最穩妥的安置方式, 也是當前轉業幹部選擇的主要方式。

1、工作性質較為穩定。 轉業幹部多數處在三、四十歲, 正是幹事業的好時候, 需要施展才能的平臺, 而計畫分配通過國家“包辦”方式, 給轉業幹部提供了這個平臺。

2、福利待遇有保障。

計畫分配到行政、參公和事業單位, 工資生活待遇穩定, 住房、養老和醫療有一定的保障, 如果分配到待遇好的單位, 生活品質還會進一步提高。

3、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在黨政機關工作的師團職幹部一般都會相應安排職務, 其它職務幹部也與地方幹部相銜接, 能給自己帶來較多的社會關係和較高的社會地位。

自主擇業是符合自主擇業條件的幹部轉業後, 組織不安排工作, 每月領取退役金, 自謀職業的安置方式。 去年, 中央新政策放寬了軍隊轉業幹部選擇自主擇業的軍齡和職級條件, 部隊改革期間, 軍齡滿18年的師級以下職務軍隊轉業幹部, 本人提出申請, 經組織審核批准, 可以選擇自主擇業的方式安置。 選擇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轉業幹部比例也較往年增大很多。

1、安置去向條件相對寬鬆。 自主擇業的轉業幹部除享受計畫分配轉業幹部安置去向條件外, 還可以到配偶常住戶口所在地安置, 也可以到本人父母或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戶口所在地安置等, 可選去向比較多, 很容易滿足個人需求。 特別是近幾年, 省會城市等大城市基本上對於買房落戶和投親靠友落戶的方式不予接收, 但對自主擇業安置方式放寬了條件, 允許接收安置。

2、退役後待遇優厚。 自主擇業幹部可終生領取退役金, 除轉業費外還可領取一筆數目不菲的自主擇業補助金。 到地方報到後逐月領取退役金直至終老, 退役金由中央財政保障, 免征個人所得稅,

還可比照移交地方安置的軍隊退休幹部生活費調整情況相應增加, 而且大多數自主擇業幹部退役金與在職時的工資津貼相差不多, 生活負擔和思想壓力相對較小。 自主擇業到地方後,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當地社會保險, 繳納社保滿15年, 到退休年齡後, 可領取養老金;屆時既領取退役金, 又領取地方社保的養老金, 相當於雙份工資。

3、國家大力扶持創業就業。 國轉聯[2016]6號檔明確規定:各地要將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就業創業工作納入本地就業創業工作總體規劃, 將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納入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範圍, 按規定落實相關扶持政策。 對從事個體經營或者創辦經濟實體的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

安置地政府應當在政策上給予扶持, 金融、工商、稅務等部門, 應當視情提供低息貸款, 及時核發營業執照, 按照社會再就業人員的有關規定減免營業稅、所得稅等稅費。

計畫分配 or 自主擇業

應對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計畫分配隨著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公務員法》的深入實施, 軍改期間轉業幹部驟然增多,地方安置壓力也很大,安置空間越來越小,安置難度越來越大,工作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工資待遇在有的地方比當地自主擇業幹部退役金低;新工作的崗位性質、環境等諸多因素與部隊相異較大,需要很強的適應能力,提升空間也比較有限。

自主擇業在於年齡、社會經驗不佔優勢,在就業上競爭力不夠強,就業率不高;創業的基礎不夠牢固,風險比較大,成功率不夠高;一旦不能成功地就業創業,生活比較清閒乏味,社會交往比較單一,心理落差較大。

計畫分配 or 自主擇業

誰在左右你的選擇?

1、自主擇業比計畫安置轉業幹部在時間和空間上有較大的餘地。自主擇業後,可以先找單位就業,也可以休整一段時間;可以在本地發展,也可以在外地乃至全國或國外發展。但計畫分配轉業幹部不會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處奔波,且有較好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計畫分配轉業幹部各方面待遇和發展會更好。

2、自主擇業轉業幹部沒有計畫分配轉業幹部的競爭之苦,思想負擔和壓力比較小,但參與社會競爭的意識不夠強,且多數社會生活比較單一,在個人事業發展方面可能劣於計畫分配轉業幹部。

3、從安置政策上看,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在安置去向和條件上比計畫分配轉業幹部要寬鬆,自主擇業幹部為領取較高的退役金,安置地多數選擇在邊遠艱苦地區,在家屬隨調、子女上學等方面會受到影響。

4、有一技之長的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可以到一家或多家企事業單位去任職或兼職,而計畫分配轉業幹部則不允許兼職或做第二職業。但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就業率較低,自主創業成功的比較少。

轉業,為軍人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推開了人生的另一道門,儘管打開這扇窗、推開這道門並不輕鬆,但窗外的別樣風景,門後的未知世界,我們總得有興趣去看一看,有勇氣去闖一闖。面對人生的新轉折、新機遇,每名轉業幹部都要學會自己決策,操控自己的命運。對於軍轉幹部來說,能夠讓自己有尊嚴地工作、快樂地生活,才是安置方式選擇題的最佳答案。

軍改期間轉業幹部驟然增多,地方安置壓力也很大,安置空間越來越小,安置難度越來越大,工作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工資待遇在有的地方比當地自主擇業幹部退役金低;新工作的崗位性質、環境等諸多因素與部隊相異較大,需要很強的適應能力,提升空間也比較有限。

自主擇業在於年齡、社會經驗不佔優勢,在就業上競爭力不夠強,就業率不高;創業的基礎不夠牢固,風險比較大,成功率不夠高;一旦不能成功地就業創業,生活比較清閒乏味,社會交往比較單一,心理落差較大。

計畫分配 or 自主擇業

誰在左右你的選擇?

1、自主擇業比計畫安置轉業幹部在時間和空間上有較大的餘地。自主擇業後,可以先找單位就業,也可以休整一段時間;可以在本地發展,也可以在外地乃至全國或國外發展。但計畫分配轉業幹部不會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處奔波,且有較好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計畫分配轉業幹部各方面待遇和發展會更好。

2、自主擇業轉業幹部沒有計畫分配轉業幹部的競爭之苦,思想負擔和壓力比較小,但參與社會競爭的意識不夠強,且多數社會生活比較單一,在個人事業發展方面可能劣於計畫分配轉業幹部。

3、從安置政策上看,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在安置去向和條件上比計畫分配轉業幹部要寬鬆,自主擇業幹部為領取較高的退役金,安置地多數選擇在邊遠艱苦地區,在家屬隨調、子女上學等方面會受到影響。

4、有一技之長的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可以到一家或多家企事業單位去任職或兼職,而計畫分配轉業幹部則不允許兼職或做第二職業。但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就業率較低,自主創業成功的比較少。

轉業,為軍人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推開了人生的另一道門,儘管打開這扇窗、推開這道門並不輕鬆,但窗外的別樣風景,門後的未知世界,我們總得有興趣去看一看,有勇氣去闖一闖。面對人生的新轉折、新機遇,每名轉業幹部都要學會自己決策,操控自己的命運。對於軍轉幹部來說,能夠讓自己有尊嚴地工作、快樂地生活,才是安置方式選擇題的最佳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