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立案庭庭長曾毅:情系百姓 專注“立案調解”十年

曾毅

人物檔案:曾毅, 中共黨員, 生於1969年, 1993年4月進入法院工作, 現為平昌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立案庭庭長、一級法官。

24年來審查審結各類案件40000餘件, 無一錯案, 無一矛盾激化, 無一上訴和申訴。 先後被巴中中院授予“巴中市十佳優秀法官”, 榮記個人三等功, 表彰為全市法院先進個人。

人物感言:“一個法官一生可能要審理幾千件案件, 但對老百姓來說, 一生可能只打一次官司。 ”

熱情服務群眾

維護好法院的“第一視窗”

立案庭是法院和群眾接觸的第一個視窗, 曾毅一直覺得肩上的擔子不輕, 認認真真地接待好告訴立案的每一起當事人, 是他每天需要重複做著的工作。

初到法院告訴立案的當事人心態不一, 有的帶著賭氣, 有的帶著火氣, 也有無可奈何帶著歎氣的。 曾有一名名叫付劍英福建人身心疲憊帶著絕望來到立案庭, 要求法院為其做主。

原來平昌人袁某欠款, 付劍英多次到平昌催要無果, 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當時, 付劍英身上的盤纏所剩無幾, 加上家人的不理解, 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她的困難, 曾毅認真地記在心裡, 受命後立即立案, 次日傳喚袁某到庭進行調解, 兩個小時的審理及思想工作, 查清了案情, 使得雙方達成分期履行的協定。 拿到袁某首期償還的10萬元執行款後, 付劍英熱淚盈眶, 安心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 首先是告訴立案, 如果我們接待不周, 語言生硬, 態度不好, 司法服務水準差, 就如在本已身心憔悴的心上雪上加霜, 在傷口上撒鹽。 ”曾毅說, 服務不好不但直接影響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更重要是影響百姓對司法的追求和對法律的信任。

專注“立案調解”十年

好啃“硬骨頭”

自2007年任立案庭庭長, 曾毅一干就是10年。 涉及集團群體案件因跨越時間長, 述求利益主體多, 法律關係複雜等因素, 向來是一塊硬骨頭, 曾毅則專啃“硬骨頭”。

平昌縣金寶新區光輝村是平昌較早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土地流轉戶數多, 面積大。 2006年9月, 西南竹業公司與光輝村村委會, 七、八社席繼明等100戶農戶協商一致並簽訂合同, 約定由西南竹業公司租賃土地並支付租金, 期間因資金問題拖欠農戶土地租賃費用, 最終卻欠下100戶村民租金39萬多元。 眼看到土地被竹木和雜草覆蓋著, 土地租金又無著落, 村民們不得不述至法院。 曾毅等人組成專案組, 多次趕赴重慶辦案,

該公司代表卻玩起“捉迷藏”, 經過多方打聽找到該公司代表進行調解, 最終有了結果。 席繼明等100戶村民代表拿到法院調解書時, 感慨地說“法院為我們解了心結, 我們的土地又可以自己耕種了, 法院功不可沒。 ”

用曾毅的話來說, 調解是一門司法藝術, 不僅需要專業及綜合知識, 更需要“摸清心態, 抓住要害”, 雖各有各的訴求, 只要抓住利益平衡點便能突破。

情系百姓

用清廉守護法律的天平

“一個法官一生可能要審理幾千件案件, 但對老百姓來說, 一生可能只打一次官司。 ”這是曾毅作為立案庭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說, 如果這次收到不公正的待遇, 老百姓就會喪失對司法的信任。

去年臨近春節, 周某某等30名農民工因在巴州區人王某某承包的平昌某豆瓣廠建設工地務工,

被拖欠工資6萬餘元。 幾經周折討薪無果後訴至法院, 曾毅和庭裡的同事當天受命後, 便立即趕赴巴中, 幾經周折找到王某某, 並依法凍結了其在廠裡應領的部分工程款, 並且迅速在第二天組織調解, 使雙方愉快達成協議。 30名農民工拿到工資款後十分感動, 稱法院是農民工的保護傘。

24年的法官生涯使曾毅清醒地認識到, 一言一行都要無愧於法官這個神聖的職責。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 各種關係和人情, 不可避免地向他襲來, 一些人說他“不圓滑, 沒有人情味”, 也有人說他“機械, 不懂事”, 他常說“心正, 案子自然就正”。 在立案審判工作中, 他敢於堅持原則, 敢於“得罪人”。 在他的影響下, 所在庭的全部幹警廉潔奉公,自覺抵制各方干擾、公正辦案,用清廉守護著法律的天平。

所在庭的全部幹警廉潔奉公,自覺抵制各方干擾、公正辦案,用清廉守護著法律的天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