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事關7300萬人!這項制度30年來首次大改革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 未來, 實行了三十年的職稱制度將迎來大改革。 現行職稱制度是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 涉及29個職稱系列的730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

職稱制度改革後, 究竟會有哪些變化?我們從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近期的解讀中為您拎些與你密切相關的“乾貨”。

職稱改革涉及730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

我國職稱制度經歷了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的技術職務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1986年以來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等不同階段。

現行職稱制度是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 涉及29個職稱系列的730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

今年對外語、電腦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今年, 職稱改革提出了明確的具體措施, 如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電腦水準的,

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

同時, 改革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 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

此外, 改革還提出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 一律予以撤銷。

不同人有不同評價標準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尹蔚民稱, 這次職稱制度改革系統地將職稱評價標準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 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 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 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實現“幹什麼、評什麼”。

在評價方式上, 將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 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 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不同類別人才採取不同的評價權重, 對特殊人才通過特殊方式評價。

在評價範圍上, 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的範圍, 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 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管道,

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打通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評審通道, 讓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未設正高級職稱的均設置到正高級 推動高校、醫院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 完善職稱制度體系, 打破專業技術人才的“天花板”, 橫向上, 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 取消個別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職稱系列, 整合職業屬性相近的職稱系列, 增設新興職業領域的職稱系列。 縱向上, 健全層級設置, 現有11個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 打通職業發展通道。 在制度銜接上, 促進職稱與職業資格的有效銜接,

降低社會用人成本。

另外, 還要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許可權, 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許可權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讓幹得好的人能評得上”

尹蔚民說, 要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 放寬評審條件,建立綠色通道,鼓勵教師上講臺、醫生到臨床、工程師到實驗室和廠房工地、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在火熱的基層一線建功立業,讓幹得好的人能評得上。

對於不實行崗位管理的單位,以及通用性強、廣泛分佈在各社會組織的職稱系列和新興職業,可採用評聘分開方式。實行評聘分開的單位和行業,要堅持品質第一,進行適當的比例控制,防止降低標準、遷就照顧,避免對整個職稱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造成衝擊。

改革要求,力爭通過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

放寬評審條件,建立綠色通道,鼓勵教師上講臺、醫生到臨床、工程師到實驗室和廠房工地、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在火熱的基層一線建功立業,讓幹得好的人能評得上。

對於不實行崗位管理的單位,以及通用性強、廣泛分佈在各社會組織的職稱系列和新興職業,可採用評聘分開方式。實行評聘分開的單位和行業,要堅持品質第一,進行適當的比例控制,防止降低標準、遷就照顧,避免對整個職稱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造成衝擊。

改革要求,力爭通過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