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收穫粳稻該如何儲藏保管?

新粳稻穀由於收穫季節遲, 日光照曬少, 機械化收割程度高, 其品質常呈現出水分高、雜質多、穀外糙米多等特點, 造成儲存時呼吸旺盛、易發熱黴變、易漚黃、易劣變。 今天, 我們聊一聊新粳稻穀該如何儲藏。

嚴把“四道關”

嚴把倉房準備關:糧食在入庫之前, 對倉房地坪、牆壁、門窗進行嵌縫補洞, 進一步增強倉房的防潮隔熱能力和氣密性;對地上籠或地槽進行維護修繕, 進一步增強機械通風、環流薰蒸、穀物冷卻的效果;對倉房徹底清掃、器材消毒, 提供良好的儲糧環境。

嚴把品質檢驗關:糧食在入庫之前, 安排經驗豐富、感官鑒定能力的檢驗人員對來糧車(船)採樣和檢驗, 嚴格執行入庫驗收標準, 對初檢驗收不合格, 或驗收合格但局部有問題、剔撿難操作的堅決退貨;對初檢驗收合格且無問題或易剔撿的予以放行, 進倉過程中再進行中層、下層複檢,

複檢時仍執行合格進倉, 不合格退貨的處理方針。

嚴把現場分開關:糧食入庫之前, 做好品種分開、品質好壞分開、新陳分開、幹濕分開、有無活蟲分開。

嚴把線路品質關:糧食入庫時, 散糧因自動分級會造成雜質聚集, 新粳稻穀內混入的根莖、癟穀、泥土等聚集時, 嚴重影響通風和薰蒸效果, 對此先採取清理篩除雜, 卸糧時適時變換轉向輸送機卸糧口。 包裝進倉確保堆樁時包口不外露, 破包不上樁, 通風籠、糧包之間不產生散落糧, 避免散糧聚集產生局部發熱。

堅持“五個早”

堅持降溫早執行:對進倉的新粳稻穀, 只要氣溫允許, 堅持進滿一倉, 機械通風通一倉, 把糧溫降低到10℃以下或既定目標;對機械通風不能處理的, 及時使用穀物冷卻機降溫 散濕, 把糧溫降低到15℃以下或既定目標, 確保新進的粳稻谷糧溫均衡、水分均衡、基礎糧溫降低。

堅持壓蓋早落實:考慮到經濟、有效、實用的原則, 對新粳稻谷採取礱糠包壓蓋, 為確保隔熱防潮品質, 鄔橋糧庫礱糠包實行定量灌包, 每包裝礱糠12kg,

當糧溫低於10℃後, 在每年2月中旬實施壓蓋, 壓蓋時包頭壓包尾, 橫成行, 豎成列, 做“緊、平、嚴、實”。 對2月~6月進倉的新粳稻穀, 當糧溫降低到目標狀態後, 即刻按照上述要求壓蓋。

堅持密閉早實施:由於新粳稻谷呼吸旺盛, 密閉降氧能力較好, 壓蓋整理結束後, 立即抽用焊接技術好、工作效率高的員工, 按照需要對糧堆實行單面封或六面封, 同時安排人員對密閉後的糧堆及時進行氣密性檢測, 通過早密閉, 實現早日降低糧堆的含氧量。

堅持糧情早知道:儲存過程中, 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偵察糧情、分析糧情, 及早知道糧情變化, 做到在糧溫、害蟲的檢查上定點與機動相結合, 在水分、糧質的檢測上整體與局部、儀器與感官相結合,

在氣體(O2、CO2、PH3)濃度的檢測上快速準確。

堅持蟲害早預防:新粳稻穀入庫雖然一般在冬季, 但仍不可避免混有儲糧害蟲進倉, 特別是一些耐低溫、假死性害蟲往往伴隨新粳稻穀混入倉內, 對此一般在糧溫回升到15℃以上, O2濃度降低到13%以下(基本在每年的7月中旬)時, 開始對新粳稻穀實施低劑量薰蒸, 施藥量4.0g/m3左右 , 確保糧堆蟲害不危及糧食, 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

四個“嚴格”

嚴格創造低溫環境:創造低溫環境是確保糧食儲得好的措施之一, 糧食入庫後除了及時進行機械或谷冷通風降溫散濕外, 待糧溫降低到10℃以下或既定目標後, 首先及時用隔熱材料密閉門窗、通風口, 其次對沒有吊頂的倉房要吊頂, 再次及時用隔熱防潮材料壓蓋密閉糧面。 到夏季來臨之後,一旦倉溫高於氣溫,及時安排夜間通風,排除倉頂積熱。到9月中下旬,新粳稻穀倉“熱皮冷心”現象最為突出,平均糧溫達到最高,表層糧溫一般在26℃左右,靠牆表層最高溫一般達到30℃,這時,階段性冷空氣開始影響,對此可提前揭膜和壓蓋物,使用離心風機(5.5kW),夜間通風約9h,即可消除“熱皮冷心”現象,全倉糧溫得到均衡。

嚴格壓蓋密閉品質:壓蓋時嚴格按照2.2執行,氣密性的好壞不僅關係到薰蒸品質,糧堆PH3的維持時間,而且與新粳稻穀糧堆的含氧量密切相關,因此密閉品質最為關鍵。

嚴格糧情檢查制度:糧情檢查涉及溫度、濕度、水分、蟲害、氣體、糧質等方面,對新粳稻穀要求電腦每天巡查一次,保管員每天查看電腦記錄,發現異常資料及時到倉內核對,對電腦不能巡查的糧面、邊角等易受氣溫、倉溫影響的部位實行人工定期檢查,在人工進倉檢查的同時做好蟲害、氣體、糧質的檢查,做到電腦檢查與人工檢查有機結合,確保糧情真實。

嚴格遵循薰蒸方案:糧庫出現的主要代表性儲糧害蟲有玉米象、谷蠹、麥蛾、鏽赤扁穀盜、鋸穀盜、赤擬穀盜等,其中最難防治的當屬鏽赤扁穀盜,在防治時,嚴格遵循薰蒸方案,散糧採取磷化鋁膜下環流風道自然潮解薰蒸技術,包裝糧實施磷化鋁風道自然潮解薰蒸技術。

格外注意

圍包散存新粳稻穀,若倉房氣密性較差,最好採取五面封,增強密閉品質。

糧食儲藏的基本要求是確保糧食安全、減少損失損耗、防止污染、延緩品質劣變,為了貫徹這一精神,各地、各糧庫在保持或延緩品質變化上加大技術投入,如空調控倉溫、倉頂噴淋控倉溫等等,朝著“多樣化、高品質、高效益、高營養、低損耗、低成本、低污染”的儲糧方式發展。既要借鑒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又要因庫制宜,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綜合保管技術。

到夏季來臨之後,一旦倉溫高於氣溫,及時安排夜間通風,排除倉頂積熱。到9月中下旬,新粳稻穀倉“熱皮冷心”現象最為突出,平均糧溫達到最高,表層糧溫一般在26℃左右,靠牆表層最高溫一般達到30℃,這時,階段性冷空氣開始影響,對此可提前揭膜和壓蓋物,使用離心風機(5.5kW),夜間通風約9h,即可消除“熱皮冷心”現象,全倉糧溫得到均衡。

嚴格壓蓋密閉品質:壓蓋時嚴格按照2.2執行,氣密性的好壞不僅關係到薰蒸品質,糧堆PH3的維持時間,而且與新粳稻穀糧堆的含氧量密切相關,因此密閉品質最為關鍵。

嚴格糧情檢查制度:糧情檢查涉及溫度、濕度、水分、蟲害、氣體、糧質等方面,對新粳稻穀要求電腦每天巡查一次,保管員每天查看電腦記錄,發現異常資料及時到倉內核對,對電腦不能巡查的糧面、邊角等易受氣溫、倉溫影響的部位實行人工定期檢查,在人工進倉檢查的同時做好蟲害、氣體、糧質的檢查,做到電腦檢查與人工檢查有機結合,確保糧情真實。

嚴格遵循薰蒸方案:糧庫出現的主要代表性儲糧害蟲有玉米象、谷蠹、麥蛾、鏽赤扁穀盜、鋸穀盜、赤擬穀盜等,其中最難防治的當屬鏽赤扁穀盜,在防治時,嚴格遵循薰蒸方案,散糧採取磷化鋁膜下環流風道自然潮解薰蒸技術,包裝糧實施磷化鋁風道自然潮解薰蒸技術。

格外注意

圍包散存新粳稻穀,若倉房氣密性較差,最好採取五面封,增強密閉品質。

糧食儲藏的基本要求是確保糧食安全、減少損失損耗、防止污染、延緩品質劣變,為了貫徹這一精神,各地、各糧庫在保持或延緩品質變化上加大技術投入,如空調控倉溫、倉頂噴淋控倉溫等等,朝著“多樣化、高品質、高效益、高營養、低損耗、低成本、低污染”的儲糧方式發展。既要借鑒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又要因庫制宜,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綜合保管技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