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走最險的路遇最美的景 瑞風S7川藏線三日初體驗

時間倒轉三日, 在瑞風S7發車進藏的講解會上, 負責本次線路線規劃的嚮導便一再敲黑板提醒:這將是一次十分艱苦的路程!

▲距離拉薩1670km

原以為, 有了上海到成都近4000公里的初體驗, 我們已經可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但是行進川藏線的這三日, 事實證明, 我們嚴重低估了這段路的難度級別。

如果說前十天的行程是一部風景記錄大片, 那踏上川藏線的這一刻, 畫風驟然改變, 變成了一場含有驚悚劇情的公路大片。

折多山大堵車

318國道川藏線段是出了名的堵車之路, 一路上山高路險, 車道又窄, 經常有事故發生, 而一些驢友們又喜歡“見縫插針”, 很容易因為小事故造成大擁堵。 小則一兩個小時, 多則幾天, 在這種美麗卻荒蕪的地方, 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心靈加生理的雙重考驗。

▲翻越折多山

行程的第二天, 川藏線的隊員們便親身體驗了一回酸爽的318國道大堵車。 就在隊伍從康定浩浩蕩蕩出發, 途經318國道康定-理塘段時, 一次國道堵車被我們正面迎上, 排隊的長龍綿延數公里, 從折多山腳一直排到了半山腰。

▲折多山大堵車, 遠處半山的都是大貨車

堵車並不是最可怕的, 山上多變的天氣為這段路途增加了更多難度。 山腳時還是陰天, 行至山腰開始下起了小雨, 隨著車輛蝸速爬升, 雨滴逐漸變成小雪粒, 再高些變成了大片雪花, 等到登頂折多山時, 瘋狂的暴風雪已經讓人很難睜開雙眼。

▲山頂暴風雪大作

這場翻越折多山的旅程中, 多變的天氣與崎嶇擁堵的路況為瑞風S7打造了一場天然的考驗。 小雨時, 路面略有濕滑, 但不至於影響到正常駕駛, 18吋的輪胎附著力足以克服這個問題;雪花飄起時, 車速開始逐漸減慢, 以應付那些突如其來的彎道, 這時候瑞風S7全系標配的ESC系統開始介入,

通過開啟EBD(電子制動力分配)、 TCS(牽引力控制), 實現車輛在濕滑路面的動力平衡, 防止車輛發生打滑現象, 而輔助的HBA(液壓制動輔助系統), 又可以説明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刹車, 有了這三項科技配置的加持, S7並未耗費太多的能量在雨雪路面, 反而愈戰愈勇;等到暴雪大作, 陡峭的路面已經非常濕滑, 甚至會有些結冰, 這時候瑞風S7所搭載的ESC系統全面開啟, 上坡輔助HSA、主動防側翻ARP等全面介入, 通過一系列主動安全配置的聯動, 讓我們原本懸著的心逐漸平和了下來。

修不好的國道318

人們總說“修不好的318”, 由於318川藏線沿線的地質地貌非常複雜, 修好的公路時常會遭受洪水、山體滑坡等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 導致這條路經常被外力損壞, 成為了一條“修不好”的公路。

▲進入西藏境內,臨時路面塵土飛揚

從巴塘往西走十公里便越過了川藏界,我們本次進藏長測也終於行進到了西藏境內。這下突然想起來之前嚮導的提醒:這是相當兇險的一段路程。車隊一路在峽谷中行進,兩旁到處是被流水侵蝕下來的山體,陡峭異常,並且隨時都有滾石滑落的可能。

▲路上被洪水沖毀的橋樑

路上隨處可見是被沖毀的橋樑和路基,連精心修建的溫泉酒店也在一場洪水之後,變成了山谷裡的孤島。大多數時候,車輛都行駛在在一些挖掘機開闢出來的臨時道路上,每每車輛通過,便會卷起漫天塵土。

▲臨時路面行駛

儘管窗外的藍天和鬼斧神工的地貌足夠攝人靈魂,但行駛在這樣的路段之上,關窗是唯一的選擇。車內一度陷入安靜,靜謐的只能聽到車輛在炮彈坑、碎石路顛簸發出的一陣陣不規則的聲響。好在,瑞風S7對於懸掛進行了非常人性化的設定,既有懸掛調校整體偏軟一些的舒適模式,也有路感清晰,懸掛調教偏硬朗的運動模式。我們把車輛調至舒適模式,一路加倍小心駕駛,最終還是與S7一起順利征服了這段崎嶇顛簸的路途。

落差2000米的高原大峽谷

覺巴山是318線上最險的一段,這段以盤山路為主的路面,垂直落差高達2000米,峽谷兩旁的山峰在流水常年累月的侵蝕下,不斷下切,形成了高達數百米的高山峽谷景觀。

▲垂直落差2000m的覺巴山,比秋名山帥多了

車輛行走至覺巴山路段,左邊是萬丈懸崖,右邊是陡峭的岩壁,路旁還堆放著零散塌落下來的泥石,驚險異常。而要想征服這段路,高超的駕駛技術是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更加的重要,隨著這些日子對瑞風S7不斷深入的瞭解,顯然駕駛S7通過這裡,會更加的有信心。

▲道路旁的懸崖

首先,源自“白金動力組合”1.5TGDI+6DCT發動機“應用了當今汽車內燃機技術中的三大潮流科技--雙獨立DVVT可變氣門正時技術+TURBO渦輪增壓+GDI缸內直噴,這樣一款1.5T發動機升功率已經達到了85.3KW,甚至要比漢蘭達2.0T還要高。就算是在高海拔地區行駛,發動機輸出的動力依然十分的澎湃有力。面對高海拔落差,唯有強勁動力才是能夠涉足這裡的准入證。

▲S7車隊行駛在盤山路上

翻越山頂,一段幾十公里的下山路顯現在面前,九曲十八彎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好在車上搭載了上坡輔助HSA,以及HDC陡坡緩降,可以保證車輛上坡不溜,下坡更穩,為眾多信心不足的新司機保駕護航。

▲車隊難得路過一段相對比較平坦的路面

穿越川藏線這三天,瑞風S7車隊翻越了四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雪山,最高的東達山海拔達到了5130米;遭遇折多山大堵車時,被堵兩小時,而後冒著大雪前進直至安全翻越;走過的峽谷不勝枚舉,連續彎道、臨時便道、塵土漫天……這一路驚險始終與最美的景色相伴,前方還有更多考驗在等著我們和瑞風S7,巔峰試駕後面會更加的精彩。

/往期回顧/

風景篇:9天4000公里和瑞風S7一起去看五月的山河壯麗

成為了一條“修不好”的公路。

▲進入西藏境內,臨時路面塵土飛揚

從巴塘往西走十公里便越過了川藏界,我們本次進藏長測也終於行進到了西藏境內。這下突然想起來之前嚮導的提醒:這是相當兇險的一段路程。車隊一路在峽谷中行進,兩旁到處是被流水侵蝕下來的山體,陡峭異常,並且隨時都有滾石滑落的可能。

▲路上被洪水沖毀的橋樑

路上隨處可見是被沖毀的橋樑和路基,連精心修建的溫泉酒店也在一場洪水之後,變成了山谷裡的孤島。大多數時候,車輛都行駛在在一些挖掘機開闢出來的臨時道路上,每每車輛通過,便會卷起漫天塵土。

▲臨時路面行駛

儘管窗外的藍天和鬼斧神工的地貌足夠攝人靈魂,但行駛在這樣的路段之上,關窗是唯一的選擇。車內一度陷入安靜,靜謐的只能聽到車輛在炮彈坑、碎石路顛簸發出的一陣陣不規則的聲響。好在,瑞風S7對於懸掛進行了非常人性化的設定,既有懸掛調校整體偏軟一些的舒適模式,也有路感清晰,懸掛調教偏硬朗的運動模式。我們把車輛調至舒適模式,一路加倍小心駕駛,最終還是與S7一起順利征服了這段崎嶇顛簸的路途。

落差2000米的高原大峽谷

覺巴山是318線上最險的一段,這段以盤山路為主的路面,垂直落差高達2000米,峽谷兩旁的山峰在流水常年累月的侵蝕下,不斷下切,形成了高達數百米的高山峽谷景觀。

▲垂直落差2000m的覺巴山,比秋名山帥多了

車輛行走至覺巴山路段,左邊是萬丈懸崖,右邊是陡峭的岩壁,路旁還堆放著零散塌落下來的泥石,驚險異常。而要想征服這段路,高超的駕駛技術是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更加的重要,隨著這些日子對瑞風S7不斷深入的瞭解,顯然駕駛S7通過這裡,會更加的有信心。

▲道路旁的懸崖

首先,源自“白金動力組合”1.5TGDI+6DCT發動機“應用了當今汽車內燃機技術中的三大潮流科技--雙獨立DVVT可變氣門正時技術+TURBO渦輪增壓+GDI缸內直噴,這樣一款1.5T發動機升功率已經達到了85.3KW,甚至要比漢蘭達2.0T還要高。就算是在高海拔地區行駛,發動機輸出的動力依然十分的澎湃有力。面對高海拔落差,唯有強勁動力才是能夠涉足這裡的准入證。

▲S7車隊行駛在盤山路上

翻越山頂,一段幾十公里的下山路顯現在面前,九曲十八彎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好在車上搭載了上坡輔助HSA,以及HDC陡坡緩降,可以保證車輛上坡不溜,下坡更穩,為眾多信心不足的新司機保駕護航。

▲車隊難得路過一段相對比較平坦的路面

穿越川藏線這三天,瑞風S7車隊翻越了四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雪山,最高的東達山海拔達到了5130米;遭遇折多山大堵車時,被堵兩小時,而後冒著大雪前進直至安全翻越;走過的峽谷不勝枚舉,連續彎道、臨時便道、塵土漫天……這一路驚險始終與最美的景色相伴,前方還有更多考驗在等著我們和瑞風S7,巔峰試駕後面會更加的精彩。

/往期回顧/

風景篇:9天4000公里和瑞風S7一起去看五月的山河壯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