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江河湖庫全覆蓋,四級河長同治水

江河湖庫全覆蓋 四級河長同治水

2020年底, 佛山有望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總目標

一條曾經又黑又臭的“烏龍”, 如今水清岸綠, 汾江河變美的背後, 被視為佛山探索“河長制”治水的成果。

近年來, 佛山分批治理227條重點河湧, 每條河湧都有自己的“河長”, 甚至每段河流還有“段長”, 它們被嚴格地“看管”起來, 現在一條條河流變清了, 環境變美了。

佛山境內, 3000多條河湧交織密佈。 水, 不僅關乎城市的“臉面”, 還事關百姓的生存, 事關佛山的可持續競爭力。

經過近10年的探索後, 佛山治水全面升級。 昨日發佈的《佛山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的“一村一策”整治提升工作,

扎實推進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 加快黑臭水體整治, 爭取早日摘掉黑臭帽子。

此外, 完善入河湖排汙管控機制和考核體系, 優化入河湖排污口佈局, 嚴控入河湖排汙總量, 讓河流、湖泊更加清澈。

亮點1:市區鎮村1276人任河長

昨日, 我市正式建立起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市、區、鎮(街道)、村四級河長體系。 其中, 市、區、鎮(街道)設立總河長、副總河長, 由同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 流經各區域內主要河湖分別由市、區、鎮(街道)黨政負責人和村(居)委負責人擔任河長, 而鎮(街道)、村(居)委設河湖專管員、保潔員。

根據《方案》, 全市26條主要河道, 其中跨區的11條主要河道由市委市政府領導擔任市級河長,

11位市委市政府領導擔任市級河長, 所經的區、鎮(街道)的負責人擔任區、鎮級河長。 其餘15條主要河道所經的區、鎮(街道)的負責人擔任區、鎮級河長。

統計顯示, 全市設立市級河長11人, 市級河長助理11人, 區級河長49人, 鎮級河長537人, 村級河長679人, 共計1287人(含河長助理), 形成市、區、鎮、村全參與, 江、河、湖、庫全覆蓋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級河長制。

亮點2:“治水”不只是水質改善

《方案》明確, 各級總河長是本行政區域推行河長制的第一責任人, 負責轄區內河長制的組織領導、決策部署、考核監督, 協調解決河長制推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而副總河長協助總河長統籌協調河長制的推行落實。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改善水質外, 各級河長是所轄河湖管理保護的直接責任人,

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域岸線管理等。

此外, 我市專門成立了佛山市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 負責統籌推進, 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 專責具體工作落實。 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共22個部門, 對應部門職能, 在河長制工作落實相關責任。

配合河長制工作, 佛山還建立了河長工作會議制度, 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大會, 推進全面工作, 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 重點解決棘手問題。

亮點3:黑臭河湧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河長制”編織的治理管理網路, 形成了整個權力系統共同參與治水、相互協調的機制。 而它的核心在於管理責任“一竿子捅到底”, 層層傳導壓力, 層層夯實責任, 避免出現責任空白、任務空白。

《方案》明確了要建立河長制考核體系和獎勵問責機制, 結合不同河湖管理保護要求, 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 河長制工作考核內容與地方黨委政府的各項目標考核掛鉤, 考核結果是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方案》還強調, 群眾滿意程度是社會監督的重要考核指標,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和評價。

在黑臭河湧治理目標考核上, 要實行“一票否決”。 對治水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

要嚴肅約談問責, 確保今年底前, 鄱陽環村湧、三聖河、五勝湧、英雄河、圍拳湧、大棉湧、謝邊湧等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

10年治水, 一座城市發展的戰略抉擇

水的問題, 像一面鏡子, 折射出一個區域的發展觀。 佛山在做“活”水文章的同時, 牽動著發展理念的變革。

在順德英雄河邊上, 一塊告示牌公佈了河長的姓名、聯繫方式等資訊。 只能您發現河湧問題時, 可以直接回饋給河長。

“居民評價很高。 ”順德區樂從鎮政府負責農村工作、環保社會監督員鄭建紅表示, 以樂從鎮英雄河治理為例, 整治前生活污水直排, 經過大力整治後, 目前水質變得十分清澈, 得到眾多居民認可。

作為廣東最早探索“河長制”的城市, 佛山經過近10年探索基本建立河長制行政責任體系, 水環境社會共治體系日益完善。

2009年4月,佛山正式在汾江河流域16條河流實施湧長責任制,分管副市長親自掛帥,擔任汾江河河長,禪城、南海兩區副區長擔任段長,7個鎮街行政負責人擔任湧長,並通過告示牌的形式將河長、段長、湧長的姓名、聯繫方式等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

佛山逐步將汾江河河長的探索固化為制度考核體系,而不僅僅是豎在河湧邊的一塊牌子。2013年6月,佛山召開水環境治理工作督辦現場會,要求針對全市227條主幹內河湧分批制定“一河一策”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佛山還建立了“一河一策”重點河湧湧長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和工作職責,並制定了《重點河湧湧長責任制實施細則》,將湧長責任實施情況納入到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2015年,在原湧長責任制基礎上,我市進一步把河湧整治的監督和管理責任延伸到村居,實現河湧治理責任全覆蓋。

在各級河長、湧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環境品質穩中向好,河道黑臭現象已基本消除,水質持續變好,水環境治理呈現出良好的示範效應。

資料顯示,廣佛跨界河流水質穩步改善,佛山水道(汾江河)、水口水道、西南湧、蘆苞湧等重點河湧基本達到五類水標準。今年1~4月,省控考核斷面佛山水道橫滘斷面均值達到Ⅳ類,西南湧和順大橋斷面均值基本達到Ⅴ類,兩條河湧綜合污染指數同比分別下降了48.31%和18.86%。4月,首批42條主幹河湧和第二批90條河湧已分別有20條和21條河湧基本指標達到水質目標,主要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有問題找河長”,在佛山已形成一種共識。市民廖智新說,河長制關鍵是明確了治理每條河湧的直接責任人,避免出現以前“多頭治水”的現象,也能給河長們傳導壓力,督促他們改善河湧水質,真正為民辦實事。

如今,佛山還探索建立民間湧長,逐步聘請生活或工作在河湧邊的環保社會監督員,盯緊河湧治理進展,對河湧周邊的環境治理成效和違法排汙情況進行監督和舉報,參與重點河湧整治工作的檢查、評估和驗收。

文 / 佛山日報記者談飛洋、梁建榮、岑雪瑩

水環境社會共治體系日益完善。

2009年4月,佛山正式在汾江河流域16條河流實施湧長責任制,分管副市長親自掛帥,擔任汾江河河長,禪城、南海兩區副區長擔任段長,7個鎮街行政負責人擔任湧長,並通過告示牌的形式將河長、段長、湧長的姓名、聯繫方式等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

佛山逐步將汾江河河長的探索固化為制度考核體系,而不僅僅是豎在河湧邊的一塊牌子。2013年6月,佛山召開水環境治理工作督辦現場會,要求針對全市227條主幹內河湧分批制定“一河一策”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佛山還建立了“一河一策”重點河湧湧長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和工作職責,並制定了《重點河湧湧長責任制實施細則》,將湧長責任實施情況納入到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2015年,在原湧長責任制基礎上,我市進一步把河湧整治的監督和管理責任延伸到村居,實現河湧治理責任全覆蓋。

在各級河長、湧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環境品質穩中向好,河道黑臭現象已基本消除,水質持續變好,水環境治理呈現出良好的示範效應。

資料顯示,廣佛跨界河流水質穩步改善,佛山水道(汾江河)、水口水道、西南湧、蘆苞湧等重點河湧基本達到五類水標準。今年1~4月,省控考核斷面佛山水道橫滘斷面均值達到Ⅳ類,西南湧和順大橋斷面均值基本達到Ⅴ類,兩條河湧綜合污染指數同比分別下降了48.31%和18.86%。4月,首批42條主幹河湧和第二批90條河湧已分別有20條和21條河湧基本指標達到水質目標,主要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有問題找河長”,在佛山已形成一種共識。市民廖智新說,河長制關鍵是明確了治理每條河湧的直接責任人,避免出現以前“多頭治水”的現象,也能給河長們傳導壓力,督促他們改善河湧水質,真正為民辦實事。

如今,佛山還探索建立民間湧長,逐步聘請生活或工作在河湧邊的環保社會監督員,盯緊河湧治理進展,對河湧周邊的環境治理成效和違法排汙情況進行監督和舉報,參與重點河湧整治工作的檢查、評估和驗收。

文 / 佛山日報記者談飛洋、梁建榮、岑雪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