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蘋果與高通“互撕” 只想安靜吃瓜的富士康尷尬了

面對高通和蘋果的專利大戰, 原本只想安靜做個吃瓜群眾的富士康, 一不小心就上了被告席。

美國時間5月17日, 在與蘋果的訴訟還沒有結果前, 高通又針對富士康等蘋果代工廠在加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 原因是後者拒絕為其製造的蘋果公司產品向高通支付專利許可費。 和富士康一樣, 要為蘋果“背黑鍋”的還有其他三家代工廠商:和碩、緯創資通和仁寶電腦。

根據一份來自高通的資料, 上述廠商表示, 他們就使用高通的發明所應承擔的付費合同義務本身並無異議, 只是必須遵照蘋果公司的指令,

停止支付費用。 言外之意, 不交錢, 是蘋果讓幹的, 其實大家對交錢沒意見。

廠商的尷尬顯而易見。

雖然蘋果是衣食父母, 但對於終端電子產品的生產廠商來說, 高通的專利大棒才是“硬骨頭”。

以手機產品為例, 由於高通在3G、4G領域擁有多達1400多項的核心專利, 並且在無線晶片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幾乎每家手機廠商都需要為高通繳納專利費用, 蘋果、三星也不例外。 作為製造代工大廠, 富士康與高通的合作也開始於蘋果合作前, 交專利“保護費”也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定動作”。

從產業來看, 這種專利授權的商業模式雖然被外界詬病, 但在過去五年卻讓高通在晶片領域獨佔鰲頭, 據瞭解, 其授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61%。

從這一點也許可以看出蘋果與之較勁兒的初衷:在智慧手機利潤逐漸下降的今天, 高通依然“不勞而獲”。 蘋果認為, 高通公司的業務建立在較陳舊的傳統標準之上, 但通過排他性戰術和過高的專利使用費來加強其地位。

為了向高通施壓, 蘋果選擇在iPhone7中首次採用英特爾基帶晶片, 同時在今年1月起訴高通濫用支配地位, 拒絕支付10億美元專利費。 更重要的是, 蘋果已經在今年第二季度停止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

對於高通來說, 蘋果的這一舉動直戳要害。 統計資料顯示, 高通上個財年超過40%的收入來自蘋果和三星兩家手機巨頭公司。

高通2017財年二季度總營收為50.2億美元, 較上年同期的55.5億美元下降10%, 歸屬于高通的淨利為7.5億美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36%。 高通稱, 蘋果是否會在三季度繼續不足額支付版稅尚不清楚, 但這將影響公司下一階段的盈利預期。

看上去, 蘋果在第一階段占了上風, 這不是高通願意看到的。 為了反擊, 高通開始尋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申請禁令, 禁止美國進口蘋果的iPhone手機。 但從流程上, 兩年內未必會有結果。

這就不難理解高通為什麼要在此時向富士康等發難。 選擇先掃週邊, 再打中心, 無疑是在雙方訴訟陷入僵局時所走的一步妙棋, 只不過, 面對強勢的蘋果和高通, 富士康等代工廠只能被動“受過”。

更為尷尬的是, 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自身仍然需要面對多重選擇, 從業績角度來看, 高通與蘋果都是不能得罪的合作夥伴。

以富士康為例, 與蘋果產品在前期的深度合作已經讓雙方的業績緊密掛鉤, 蘋果利潤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富士康股東大會的氣氛。 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顯然不願意看到蘋果因為高通訴訟而在美國被禁售的結果。 此外, 出於製造工廠布點的全盤考慮, 富士康剛剛對外宣佈正在考慮將生產線移至美國, 那裡是蘋果的大營。

除了蘋果, 富士康仍在發展其他品牌的代工業務, 並且在5G上多有佈局, 從合作共贏的角度來看, 高通是其不可忽略的結盟夥伴。 在手機等代工產品上, 授權費用更是調和各種關係中最為微妙的因素。

所以, “吃瓜群眾”怎麼做也許都是錯的, 作為“老大哥”的蘋果, 這時候是不是應該發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