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本周是“全民營養周”,醫生提醒:多吃全穀物有利降低慢性病發病率

營養科醫生向街坊解答營養膳食問題。

每年5月的第3周是“全民營養周”。 前日上午, 區人民醫院營養科在該院門診小廣場舉辦了一場義診活動,

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區人民醫院的多名營養專家現場為街坊解答營養膳食問題。

據瞭解, 今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為“全穀物, 營養+, 開啟穀物營養健康新時代”。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何鳳怡表示, 根據他們近幾年對廣州市部分社區居民的營養調查顯示, 當前中老年人群中粗雜糧食物每日人均攝入量不足50克, 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的50—150克全穀物攝入量相差甚遠。

“很多人不願意吃全穀物, 主要原因是覺得口感不好, 不香、不細軟, 另一方面是沒有這樣的意識。 ”何鳳怡介紹, 與人們常吃的精米、精面等精製食物不同, 全穀物保留了完整穀物所具備的胚殼、胚芽、胚乳、糊粉層,

這些部分恰恰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有利於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腫瘤等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那麼, 什麼是全穀物呢?全穀物指的是脫殼之後沒有精製的糧食種子, 大部分粗糧都屬於全穀物, 如苦蕎麥、燕麥片、燕麥、黑小麥、薏米、大麥、小麥、藜麥、蕎麥、青稞、高粱米、小米, 以及普通糙米、黑米、紫米、紅米、黑糯米等不同顏色的糙米。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一般成年人每天應攝入50—150克全穀物。 “大家對全穀物缺乏食欲, 也許是在搭配上有所忽略。 其實, 全穀物搭配精糧也能製作出好吃又營養的美食, 如將紅米搭配大米制作出雜糧飯或雜豆飯等。 在保證主食量不變的情況下,

以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粗糧替代精糧, 做到餐餐有穀物, 食物多樣搭配。 如果能長期堅持的話, 就可以起到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和一些腸道腫瘤的作用。 ”何鳳怡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