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如何找商機?這個套路周鴻禕、馬化騰都在用!

作者:龍華玉

龍華玉:不迎合, 不反叛的傲嬌材料女。

甲方乙方又撕逼了!

生產是為了銷售

根據文中說法, 甲方爸爸“棄片”的原因有三點:

1、 通篇只是在描繪酒店的各種不盡如人意之處, 而不是展示自己這個短租品牌的好。

2、 擔心這支“激進”的廣告片一經發佈, 會引發消費者反感。

3、 作為品牌方, 我們自己都看不懂, 估計消費者也會看不懂。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和用戶, 筆者完整看完了這個“非正式”出街的2分31秒的視頻廣告。 單純從棄片理由來看, 筆者認為甲方爸爸沒有錯。 儘管乙方很用心, 但確實Get不到消費者的痛點。

事實上, 不僅廣告行業, 在材料領域, 也存在“材料工匠自嗨, 消費者卻一臉懵逼”的狀況。 一位塑膠企業老總就曾感慨:“公司有許多工程師, 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卻賣不出去。 ”

對企業來說, 作品呈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行銷。 正如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所言:“我們希望消費者說:‘這真是一個好產品’而不是‘這真是一個好廣告。

’”

發展的驅動:用戶體驗

市場經濟下, 創意創新都不能放棄“用戶”而自由翱翔。 特別是在體驗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 體驗至上的用戶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從最近十年來一些發展非常迅速的企業的發展邏輯來看,

如騰訊、阿裡巴巴、滴滴, 以及新興的共用經濟等, 他們所獲得增長完全超乎一般企業的背後驅動因素的共同點, 就是用戶體驗。 這可以從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免費模式深切感受到。

在服務行業, 如果不是憑藉細節上的優質設計,

如不同場景使用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LED燈;館內設置最佳攝影點給用戶在館內牌照等等, 上海一家叫奇境的SPA館也不會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開店三十幾家。

在共用經濟的今天, 要搶佔市場, 就必須把用戶思維做到極致。

像用戶一樣思考

相比直接與用戶對接的互聯網企業、服務型企業, 製造企業擁有的是客戶, 而非使用者, 更缺乏海量的用戶基礎。 也許, 這就是目前大部分製造企業以客戶思維為主的主要原因吧。

然而, 市場供需關係真正建立的是在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 以往供小於求的時候, 製造企業生產什麼, 消費者沒得選擇, 只能消費什麼。 而在供大於求的今天, 材料人還停留在“一心只研發產品,

兩耳不聞使用者心”的狀態下, 企業還停留在“出了廠就不關我的事”的思維中, 必定會在這競爭激烈的商海中被市場拋棄。

就如一位元在終端產業從業多年的材料人A的經歷:

作為製造業產業鏈上的中間環節, A的上游供應商——國內某五金配件廠在供貨給A時, 將產品包裝非常乾淨整潔,A作為客戶收到非常滿意,但是A進一步加工過程中,因要拆開包裝導致後續給A客戶的時候出現有污染灰塵的狀況,致使A的客戶體驗效果不好。而另一家國外五金配件商,在供貨給A時,在產品周圍加個橡膠套,讓A在打開產品過程中避免包裝脫落,而最終到終端消費者手上時仍保持了產品的乾淨整潔。

同樣是做五金配件的兩家供應商,前者以客戶思維為導向,只考慮到A的環節,而後者以使用者思維為導向,將A所服務的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也考慮到了。所以如這位材料人所言:“在產品品質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當然會選擇體驗更好的後者了。”

所以,材料工匠們,千萬不要將自己與用戶分隔開,尤其是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普通消費者,完全可以站在用戶的角度,從用戶的痛苦、好處、感覺入手。正如資本運作專家朱武祥所言:“一切商機洞察都來源於用戶痛點”,以使用者思維導向創新出來的作品,也許就不會有文章開頭出現的被“棄”局面了。

回到文章開頭,你有沒有努力創新的新品卻被甲方(老闆或客戶)拋棄過?

將產品包裝非常乾淨整潔,A作為客戶收到非常滿意,但是A進一步加工過程中,因要拆開包裝導致後續給A客戶的時候出現有污染灰塵的狀況,致使A的客戶體驗效果不好。而另一家國外五金配件商,在供貨給A時,在產品周圍加個橡膠套,讓A在打開產品過程中避免包裝脫落,而最終到終端消費者手上時仍保持了產品的乾淨整潔。

同樣是做五金配件的兩家供應商,前者以客戶思維為導向,只考慮到A的環節,而後者以使用者思維為導向,將A所服務的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也考慮到了。所以如這位材料人所言:“在產品品質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當然會選擇體驗更好的後者了。”

所以,材料工匠們,千萬不要將自己與用戶分隔開,尤其是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普通消費者,完全可以站在用戶的角度,從用戶的痛苦、好處、感覺入手。正如資本運作專家朱武祥所言:“一切商機洞察都來源於用戶痛點”,以使用者思維導向創新出來的作品,也許就不會有文章開頭出現的被“棄”局面了。

回到文章開頭,你有沒有努力創新的新品卻被甲方(老闆或客戶)拋棄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